因为母亲是李世民的贵妃,所以她们成了最惨的公主!
婉如清扬
作为唐太宗的四妃之一,韦贵妃的品级不可谓不高,但是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有着无法言说的苦痛,不说人前人后有多了不起,就连自己的孩子们,她都没法罩着。她一辈子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是和第一任丈夫李珉生的李氏,二女儿临川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二女(也有说十一女),儿子李慎是唐太宗的第十子。这三个孩子没一个过得幸福。
因为李珉曾参加过杨玄感反隋部队,失败后父子被杀,因为韦氏娘家的关系,得免一死。后居洛阳,又因为王世充窦建德兵败,韦贵妃和小小的李氏一起没入掖庭。如果说韦氏成为秦王妃子,可以改变李氏的地位的话,那日子还算顺利,只可惜,虽然韦氏生了公主,封了贵妃,生了皇子,但是还是没有李氏什么好。
直到20岁了,李氏到了婚龄,该嫁人了,韦贵妃还是没有办法管女儿的婚事,眼看着成老姑娘了,也束手无策。不过,老天爷倒没有完全遗弃她,贞观四年,突厥来降,唐太宗为了安抚众多来降的突厥贵族,这才将仍旧是宫婢身份的李氏封为定襄县主。按理讲,这是一件好事,从一个宫婢,变成县主,仅次于公主的级别,天上地下了。可是被封为县主的李氏,嫁的那个人是阿史那忠。当然后人看也没什么,不就是异族贵族吗?只是在当时的贵族眼里,胡人是最末等的!嫁给胡人作妻的县主自然也不是什么得宠的表示。何况唐太宗既然把她看作是自己女儿,就应该和下嫁到吐蕃去的文成公主一样,封为公主,而不是县主,一字不同,天差地别。
李氏定襄县主嫁给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远比中原艰苦,这谁都知道,要不然人人都争着去了。那地方别说定襄受不了,就连阿史那忠本人享受过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见到使者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让他回到长安。
如果说唐太宗对李氏这个仇人的女儿能如此宽怀还算正常的话,对他自己的亲生女儿临川公主就很让人不解了。
临川公主的人生表面风光,内里凄苦。
之所以说她表面风光是看起来比李氏要幸运一些。她自小聪慧,能书能文。似乎深得太宗高看,还给她娶字孟姜,细看她的人生,就能明白,这是个不幸的公主。
临川公主武德七年出生,史书上说她特别有才情。她第一次出场是贞观初,唐太宗避暑九成宫,身在长安的临川曾上表请安,唐太宗看了后颇为赞赏,并为其取字“孟姜”,还“寻封临川郡公主”,都说君无戏言,可唐太宗真的对自己的女儿戏言了。因为寻在此处自然是不久的意思,最多不能超过一年,但是临川真正受封公主却是在贞观十五年。贞观十五年正月二十日临川公主正式册封。唐太宗没参加仪式,他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到了850里外的洛阳了。这都不算什么,一个公主册封,皇帝不参加也正常,但是不正常的是,正月十五日,文成公主进藏。贞观十五年时,宗室里诸位大龄公主、县主们纷纷册封的册封,嫁人的嫁人。比如年已20的文安县主就是在正月五日受到册封的,十四日便匆匆出嫁了;比如十八岁左右的和静县主也是在这一年出嫁的。可以看出,都有躲避和亲的嫌疑,而临川公主没被选上和亲,还得到了十多年前许诺的册封,父亲是有多宠她啊!
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太子,天下大赦。加官的加官,进爵的进爵,而临川公主也终于得到了自己的350户实封,新城公主和晋阳公主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其他公主则人人有份。虽然有人还年幼时就得到了实封,父亲很宠她,她知道的。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周道务出任商州刺史,作镇嶢关,临川公主与之随行。高宗朝辽西战事频繁,周道务亦被委以军任,临川公主亦相伴左右。驸马爷周道务是大功臣周绍范之子,据说出自范阳周氏,是周天子的直系后代,也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心腹中的心腹,只是功劳如此之大,史书上没有记载,没有独立传记,当然凌烟阁也没他什么事。也不知道是过分谦虚还是真是拿不出手,反正在所有的驸马爷中,周家是名声最响,立了很大的功,至于什么功,没史官知道。
临川出嫁后,便跟随驸马离开了京城远赴任上,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临川才有机会一路旅途跋涉,匆忙赶回长安。但丧礼结束后,临川再次随着驸马远离京城远赴边地。
为能不再远离京城,临川不得不再次提笔仿效当年向唐太宗上表请安的举动,向唐高宗奉上了一篇《孝德颂》——此举虽然得到了唐高宗与武后的嘉许,但最终并未能让她从遥远的大唐边疆回到故土长安。
不过至少在苦苦期盼了19年后,总章二年的时候,临川公主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受封长公主的诏书。此话怎讲?唐高宗永徽元年,别的公主都顺利进封为了长公主,唯独临川没有!因此说等了19年。至于实封,诏书上则明确写道“封并如故”,也就是说临川并没有因为进封长公主而被加实封。而别的公主从五十户到三百户,多少不等,都加了点,她加了0户。武则天之母荣国夫人杨氏薨逝之后,临川公主为武后所作了一篇文此文言辞斐然,武后观后心所戚戚,亲自属文与临川公主相和,由此愈见亲近。后来武后将其诗作成册,还特别下赐临川公主。事实上也并没有什么别的举动,说两句好听话而已。
年近60的临川,还跟着驸马在远离长安三千多里的边关营州辛劳,不能享有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等到临川好不容易等来驸马奉诏返京随行的机会时,又病困在幽州半路,而周道务以公务为重,无法一直陪伴在公主的身边,只有庶出的长子(陇州司功)与临川嫡出的四子周季童(左千牛)能够偶尔前来看望,以慰临川病中相思之苦。临川最终客死在距离长安东北二千五百多里的异乡。
郡公主,公主,实封,长公主,她的人生从来都没有水到渠成,该得到的从来都是比别人慢,比别人少,所以她不得不争取,但是只有表面风光,内里苦。原因只有一个,她的母亲不得宠!
为什么不得宠?身为贵妃还不得宠,那是要闹怎样?用这样一段话来回答是再好不过了。《魏郑公谏录》:太宗谓侍臣曰:“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公对曰:“人多惑嬖色,乃致败乱。周幽惑褒姒,晋献惑骊姬,耽于宠欲,废嫡立庶,幽王因此身死,遂丧西周;献公身虽护没,祸延数代。嫔御之间,所宜深慎。”唐太宗显然不认为这些女人尤其是罪臣的血统有多好,更不应当给自己生孩子,但生不生孩子,他说了不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拖字诀,让这些副产品自生自灭好了,实在过意不去再说。于是,临川一等就是十几年,一等就是一辈子,终于等到老死他乡。(婉如清扬)
谁是西游草根第一妖王?谁是西游最弱妖王?灵山神风有啥背后的惊人布局?老叶邀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叶之秋读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