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朱元璋忌讳的人,死得太多了,但他却保住了一条命!
婉如清扬
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和尚,到一个小兵,尔后成为割据一方的统帅,最终登基开国。期间重重苦难,但都被他一一克服。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朱元璋最终登上了人人羡慕的顶峰。
只是,成了皇帝的人,就得神化神化,否则很难拉开和普通人的差距。朱皇帝曾经当过和尚,也当过“贼”,这就不怎么好看了。做皇帝以前的林林总总,就成了他的心病。但凡是光亮秃盗贼僧之类的字,都是他的忌讳,甚至到后来,和这些字可以脑补的字都不行。比如说“作则垂宪”,“睿性生知”“天下有道”这样的,在大臣上的书里是常见字,也都是奉承话,可是在朱皇帝看来,什么则啊,生啊,道啊,那通通都是贼僧盗,就是揭他的老底嘛,于是乎,一大批人头落地。
到得洪武末年,朱皇帝想想可能杀得上下官员都有些心惊,万一都保持沉默,那就难办了。于是,他派老儒刘三吾撰写了一份标准的贺表,经过他亲自审阅后,发行到全国各地,让地方官们临近节气时,对着范文照填就好。
犯过朱元璋的忌讳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有些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稀里糊涂地。许多人不过是写了一些贺表,却往往最后都等于在写自己的墓志铭,有些人不过是口头上说了相关的字,也都犯了罪被砍了。无论说话还是上书,那都是捏着一把汗,人人心惊。
但是,有一个人,却极其聪明地躲过去了。这人是谁?是郭德成。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300011d057e6ddc40
参考图
郭德成和朱元璋交情很深,郭德成的妹妹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刚起兵时,濠州人郭山甫——也就是郭德成他爹——很有识人之明,他认定了朱元璋日后必成大事。于是,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朱元璋为妾,让他几个儿子跟着他一起干。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郭氏被封为宁妃,郭兴,郭英两人立了大功,又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毛病,也就都封了侯。郭德成虽然立了大功,却是嗜酒如命。官位也只是到骁骑舍人为止。
朱元璋曾经告诉郭德成,说他功劳也大,也得提拔提拔。但是郭德成说,自己只喜欢喝酒,也没什么本事,当了大官责任大,万一误了事,就会被陛下砍头,所以,还不如就这样,只要有足够的钱买酒就行了。朱元璋赏了他大量好酒和银两。并且告诉他,可以常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一天,他陪朱元璋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临了,他回家前还不忘说:“谢谢皇上赏酒!”朱元璋见他衣冠不整,头发稀稀落落的样子就笑着说“醉疯子,看你只有这么几根子头发,可不就是喝酒太多了嘛。”郭德成摸摸自己的头发,立即接上:“就这么几根,我还觉得讨厌呢,还不如剃成光头,那才痛快。”
朱元璋一听,脸色当时就变了,什么话都没说。
郭德成酒醒后,想着自己胡乱说过的话,冷汗直流。他清醒时当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但是醉了,愣是没管住嘴,犯了忌讳,这可怎么办?前去解释肯定不行,不去解释也不好,想来想去,要想保命,只有装疯一条路了。
他剃掉了头发,穿上了僧衣,真的做了和尚。
事后,朱元璋对宁妃说,我开始以为你哥哥是开玩笑,没想到他是真疯了。既然是真疯子,那自然也就不必揪着不放,郭德成也保住了一条老命。
郭德成曾经是朱元璋最忠实的战友,在乱世中,郭家几乎是把全部赌注押在朱元璋身上。郭山甫封了国公,郭兴郭英封了侯,但他们也是实打实地立下大功。和那些靠裙带关系的可不一样。可是饶是这样,郭德成最终还是以出家为代价,保住自己一条命,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识趣,要和皇帝套什么亲戚关系,那就是死路一条。
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忌讳?我们常常说英雄不问出身,这话也对也不对。一旦这英雄的身份大到天了,那么他曾经的低贱,也会成为他被人攻击的对象。象朱元璋这样的低出身,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自然失败挫折多多。偏偏都被伙伴们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或者说,这打来的天下,有很大一部分是伙伴们的功劳,在他们心里,开国君主也没有多神圣嘛,他们自在了,但君主就不自在了,总疑心臣子们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还好,万一将来不听子孙的话呢,那就只好收拾掉,只有死人,才不会笑话人。(婉如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