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大明真正灭亡的原因是它!
(2015-05-31 07:23:41)
标签:
历史大明朝婉如清扬 |
对于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是李自成推翻的,满清人在后面撬墙脚。也有的认为是大明朝廷内部出了问题,坏在宦官和政治腐败上。如果跳出史学,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便很简单了——鼠疫,是鼠疫直接导致天下大乱。
鼠疫,就是由老鼠带来的病疫,中国民间的叫法很多,“大头风”、“大头瘟”、“疙瘩瘟”、“疙疽病”、“羊毛瘟”等等,其症状是高热、剧痛、口渴、淋巴肿大,染上后急者几小时死去,慢者三天,最长不过一周,而且,传染性极强。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鼠疫,包括曾任清“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的伍连德在内的好多学者,都曾作过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就是研讨鼠疫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这从侧面说明鼠疫在中国的流行之严重。
明代便深受鼠疫之害,初期的不说,在中后期曾暴发过两次大规模的鼠疫:一在万历年问,一在崇祯年间。
明中期以后,中西部地区开始有零星疫情发生,到万历年间开始大暴发,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全都是重疫区,其中以山西境内为最。万历年问的山西鼠疫是从北部大同一带开始的,万历《山西通志-祥异》(卷二六)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阎门不起者”。当时山西境内的景象是,“灵柩出城者踵相接”,意思是抬棺材出城的一个接一个。这次鼠疫流行了近10年时间,不少地方连埋死人的人都没有,全死光了。
其它地区也是一样,如在当时河南新乡,“万历十六年荒,入相食,大疫。死者枕藉,至不能殓,填弃沟壑竹”。
20多年后,山西境内鼠疫再发。万历三十八年,鼠疫从大同一带传至太原府,“九月,太原府人家瘟疫大作,多生喉痹,一二日辄死,死者无数。即治疗得生者,俱发斑疮退皮,十家而八九,十人而六七,历正、二月犹不止。晋府瘟疫尤甚。十九日夜二更,晋王以瘟疫薨。”
有人说,大明不是亡于崇祯,实自万历始。这个是从政治腐败的角度来分析的,从鼠疫流行上来看,这观点也是正确的。
万历年间暴发的鼠疫,到明亡时也没有绝迹,在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七年的十几年间,鼠疫再次发威,在中部和北部几个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暴发式流行。特别是明朝灭亡的最后两年,即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七年(1644年),鼠疫的疯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怖至极。当时,“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李方)
前一篇:历史惊人巧合令人目瞪口呆
后一篇:他一颗炸弹,能抵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