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最宠太监的死有内幕!
(2015-05-30 09:45:51)
标签:
历史安德海西太后丁宝桢婉如清扬 |
婉如清扬
本来丁宝桢(1820-1886贵州平远州)和慈禧的红人安德海应该是没什么特殊关系的,充其量是为一个主子服务。丁宝桢是咸丰年进士,1867年升山东巡抚,绝对是刚正激烈,一清如水,铁面无私,不喜趋奉的好官。而安德海凭西太后之宠,所做所为难免不法,对此,尽管管不着,丁宝桢心里还是不满。
安德海当然也看不惯丁宝桢。他是西太后的红人,只要讨好了西太后,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包括皇上。只要有太后在,还怕没他的好处?他本着这样的精神,伤人?不怕,反正受宠。有一次,山东巡抚丁宝桢叩见慈禧太后,不慎顶戴失落。那时服装不整或佩戴有缺,为之不仪,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当时。慈禧并没吭声怪罪。安德海却站在一旁, 装腔作势地大声说:“丁宝桢,你好大胆,竟敢在老佛爷面前失仪,你还要脑袋不?”丁宝桢赶紧捡冠准备戴上时,安德海走近脚一抬把丁宝桢的顶戴踢滚到一旁。这个就是太过得意了,不尊重人了。那还是因为丁宝桢没长年在宫里,否则有他好受的,至于皇上,命就苦了点,有事没事被小安子给找了茬,还得陪笑脸。想当年载淳还是大阿哥时,就被小安子说了无数坏话,可见安德海有多骄傲。咸丰死后,载淳掌权后,第一个要杀的就是安德海。
也是安德海该死。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初,安德海奉太后密令江南采购,他的两艘太平船沿京杭大运河扬帆南下,一路上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官员纷纷巴结,安德海过足了瘾。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他一个太监出京已经是死罪,他还这么嚣张,西太后根本罩不住他!
安德海离京,载淳立即到长春宫绥寿殿去找慈安太后商量。慈安早知载淳有除掉安德海之意,同时也认为不除掉后患无穷。但如何除掉他,确实费了一番心计:安德海离京期间,必有折子奏来。只要慈禧不知,事情就好办。于是慈安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以慈禧近日身体欠佳为由,建议让皇帝看奏折,学习处理政事。慈禧也同意,就传懿旨:内奏处的黄匣子先送给皇帝。让皇帝每天下了书房到自己的翊坤宫看奏折。这样一来,就好办了。
要找安德海太容易了。当丁宝桢接到德州知州赵新的禀报后,便立召抚院幕僚商议,决定一面拟密折,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北京。一面动用紧急公文。派快马分别下令东昌(今聊城)知府程绳武,驻东昌总兵王心安,济宁知州王锡麟,泰安知县何毓福及沿河各县。对安德海一伙跟踪准备缉拿。
八月初五夜,丁宝桢亲审安德海安德海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他才说是奉西太后懿旨出京。可地方既没见到明发上谕,安德海手中又没有奉准出京的勘合(当然不能给),当然丁宝桢不认可。安德海恼羞成怒,轻蔑地冷笑道:“丁大人,你想把我怎样?难道还要杀我不成?”丁宝桢厉声斥道:“你携带妇女,擅用龙凤旗,还有小旗子上那玩意儿;你一路招摇,惊扰地方,不要说是假冒钦差,就算果有其事,凌迟处死,亦不为过。”
载淳终于盼来了丁宝桢关于安德海的折子。他瞒着慈禧立即召见了恭亲王奕沂和内务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关大臣,决定让恭亲王马上赶到军机处,命军机大臣宝望执笔拟密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旨曰:“览奏曷胜骇异,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处,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速派干员于所属地方将该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问。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讯折回直境。或潜往河南、江苏等地,即著曾国藩等饬属一体拿来正法。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载淳安排好一切。特别叮嘱,廷寄明天晚上一定得递到。兵部驿使接旨后,以六百里加急递往山东。西太后为了救小安子,在知道事情后,也派加急懿旨,可是竟然被无视了!
安德海的死,其实是帝后斗法的结果。安德海不知死活,自是该。而丁宝桢与他有隙在先,而且安德海所作所为明显触犯国法,他丁宝桢有圣旨在手,不除掉他,天理不容。于是安德海被暴尸三日,而西太后知道后也无济于事,她再能干也无法让小安子活过来。她不但无法为最心爱的太监报仇,而且为了收买人主,她还不得不提拔丁宝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