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名士刘真长一生清谈笑看生死
(2014-01-14 20:30:02)
标签:
刘惔(真长)清谈魏晋文化 |
想想这一生,过得也很不错了。
刘真长身边的人都被他赶走了,叽叽喳喳地很烦人,就是不吵闹,那神情也是默然,一脸的忧伤,其实这有什么呢?人都会死,虽然自己只有36岁,但该看的也看了,该得的也得了,不缺什么。
病中的他没什么事,往事点点滴滴涌出来……
想起和殷浩的争辩,刘真长就想笑。那一次,殷浩那小子到了府衙,辩论许久,殷浩说不过,就用一些没深度的皮毛话来搪塞,这小子,输了就输了,还叽歪什么?当时就没理他。结果他竟然在门口,说他是乡巴佬,学人家说话,不管了,一切过去了。
其实真长也真是一个嘴上不饶人的家伙,长史王濛和他好久没见面,他们是斗嘴惯了的,他笑笑地对真长说:“你更长进了啊。”他当然也笑笑:“就像这天空本来就很高远一样,我本来就很高……”
王濛曾经有一次喝醉了酒就跳起舞来,真长就说他:“阿奴今天不比向子期差呢。”你看,他叫得这么亲昵,多好。别人他是不会这么称呼的。
后来,他又说过王徽的闲话。闲来无事,总得找个乐子,有一天就说到了王徽身上,人们认为王家的子弟们一定都特别出众,但他却很煞风景说:“大松树下一定有清风吗?”为此,被王家人记仇了好一阵。
他这一生,交过太多的朋友,似乎名声还可以过得去,但是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曾经被王羲之这小子骂了。当时是怎么回事呢?好像是许询来他这暂住,给他安排了华丽丽的床帐之类的东西,饭菜也做得讲究了一些,要知道这是他最好的朋友,怎么能亏待他?无数个清风明月的夜晚,他都思念这位好友。现在有机会,当然要盛情款待。许询也很给力,十分享受,说:“如果永久拥有这个地方,比谢安石在东山的日子还舒服啊。”做朋友能做到这份上,值了。他也十分动容说:“你如果懂得吉与凶都是人为的道理,那他怎么会不保有这个地方?”可是王家羲之却不冷不热地说:“假使巢父许由遇到后稷、契,一定不会说这种话。”俩人一听,惭愧死了,太尖刻。
当然他也瞧不起小人物。有一次,他和王仲祖出差,到中午了还没吃早饭。有个认识他的小人物给他们送来了丰富的大餐,但是他不想要,没得降低了他的身份。仲祖却说,随便吃点,何必推辞人家的一番好意呢?他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能与小人结下缘份,否则后果不堪高想。”因为他牢记孔夫子说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万一他以后赖上他了,怎么行?不沾染为妙。
也是在这里,刘真长环顾四周,桓温那老小子被他训了一顿呢。想起这个乡巴佬,刘真长就发笑。那老小子来拜访,可是却不想见,就装睡,不起床。结果这老小子用弹弓打他,弹丸冲到他的床沿,碎了,差点就打到他了。毫不客气地说:桓使君你到刘某人的地盘来,你还当是你的敌人,一心想求赢?那老小子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不过肯定又给恨上了,随他去。
所有人都会死去,刘真长也不例外,只是这日子来得似乎快了一点。
想起小庾临终时,把庾翼的二儿子庾爰推荐到荆州去做一方统领。大家考虑到庾家势力太大,就决定用徐州刺史桓温,但是真长说:“让他去,一定能平定西楚,但是恐怕以后没人能治得了他啊。”这次,是得罪到底了,但,他不怕。
老小子走马上任。
清谈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人生并不总在清谈中。
何充何骠骑死后,朝廷把褚公褚裒请到石头城来。真长和王濛一起去拜会,褚公看他问::“真长,你准备如何安排他呢?”他回头对着王濛说:“这位先生善于言辞。”王濛这小子很有悟性,他说:“国自有周公。”言外之意很明显了,就是用不着再来一位辅政大臣,维持现状就好了。真是清谈定国政呢。
所有过往云烟,都将散去。他清清心,不多想了。
目光无限遥远,嘴上淡然微笑,一代名士,随风而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