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娥皇女英去世时芳龄几许

(2012-04-24 10:04:53)
标签:

文化

              梦溪笔谈札记·娥皇女英去世时芳龄几许?
  
  看《梦溪笔谈》有一则文字比较有趣,叫做“黄陵二女”。说是过去都说,在黄陵山有两个女子,他们是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妻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娥皇女英。这两个人从年轻时候就嫁给大舜,辅佐大舜治理天下,在大舜到南方巡视,结果在苍梧这个地方去世了。娥皇女英听闻噩耗,急忙奔丧,来到江边不停哭泣,泪染青竹,竹上生出点点泪痕,后人便称此竹为“湘妃竹”,而娥皇女英也便称为“湘夫人”。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感叹,我考察娥皇女英的年纪,在大舜去世的时候,这两位妃子已经年过百岁,可是后人在诗词歌赋中描述这两位女子的时候,都把她们当成妙龄女子,并且有许多亵渎轻慢的言辞。沈括痛斥说:“(这些人)皆礼义之罪人也。”
  看到沈括发脾气,我不禁微笑。
  在诸多前贤中,描写娥皇女英最出名的,当然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大师了。课时屈原大师笔下的娥皇女英是什么形象呢?“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余”,完全是一副为情人呆呆傻傻的痴情女。之后更云“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明白写娥皇女英想男人了。当然,屈原是有所指,说自己为国为君,就如湘夫人想念湘君一样,思念君王。但是却同样犯了沈括所言的错谬,对年过百岁的大舜二妃多有不敬。
  唐代诗人辈出,当然也少不了描写湘夫人的诗歌名作了。像玄宗朝名士钱起,就写了一首《省试湘灵鼓瑟》,诗云: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从“省试”可以看出,钱起此诗是一篇命题作文,在限定的内容和时间内写出如此作品,实属大不易。湘水之神灵很擅长弹琴,可是,演奏出来的曲子很是高妙,虽然水神冯夷手舞足蹈,不过其实并没有听懂;反倒是来自楚地的客人听得潸然泪下,感触颇深。无疑,钱起是在慨叹自己的才华不被当朝权要欣赏,大有知音难觅,千古如一的感慨。
  从以上两人的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约略看出,为何古人作品当中,会把娥皇女英老是当成美女来对待了。原来,大多数的文人,并不像沈括一样有考据癖,只不过是借前代故事,浇自己块垒。所谓“六经皆我注脚”,这种事情从古就有。
  当然,就算是一些文人不是很看重考据,那为什么会把娥皇女英当成是妙龄少女呢?一方面是娥皇女英流传的事迹比较哀婉浪漫,不过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们千百年来的隐秘心理。看到湘妃竹点点泪痕,风姿摇曳,男人们大都想入非非,哪里会愿意湘妃是个百岁老婆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