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晋人物】 陶侃母亲卖发待客图个啥?

(2007-10-15 21:50:28)
标签:

历史

东晋

陶侃

婉如清扬

 

    陶侃年少时即胸怀大志,但家境过于穷困,三天两头连稀饭都吃不上,和老母亲湛氏住在三间草房子里。同县的范逵也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被举为孝廉,去洛阳之前他决定拜访这位久已闻名的朋友。
    下了多天的大雪,天冷路滑,范逵穿着皮衣,仍冻的不想伸出手去,他带着十几人上路了。走了一程,他不认识陶侃的家,于是去问路,路人一听是找陶侃的,马上热情地指给他看。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那是什么房子啊,东倒西歪的,似乎一阵强风就会把它吹倒似的,范逵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穷成这样?房子在冬天的风里有些摇晃似的,都不敢进门了。

    陶侃热情地迎接他,范逵看着这位年轻的才子,身上单薄的衣服被风吹的一起一落的,却掩不住他的风姿。进了院子,看到一个笑盈盈的妇人,心想那就是陶母了。迎进门后,陶侃心中有些着急,不知该拿什么来招待他们,他的母亲湛氏看在眼里,把儿子拉到一边去,对他说:“儿啊,你不用担心吃饭的事情,你只要和他谈谈经济就行,其他的我来想办法。”

    陶侃疑惑地出去了,翻遍家里,也找不出几个可以喝水的茶碗来,只好爬到墙头去找别人家借。湛氏看看空荡荡的家,找不出能换钱的东西来,心想,怎么办呢?她摸摸自己的头,哎,有了,头发!湛氏真有一把好头发,披散开来一直可以拖到地上,乌黑发亮,就如瀑布一般,湛氏想都没想,拿把剪刀利落地剪下来,做成了两个漂亮的假发,飞奔而出,拿到集市上叫卖,许多人围了过来,看到那么长的好假发,争着抢着,一下子就卖完了,她用钱买了几斛米,回家后把米浸在水里,拿起砍刀把家里房子的屋梁每根各砍一半做柴烧,又把娘俩睡的草垫子剁碎了做马的草料,又从东家借只鸡,从西家借只鸭,就这样,准备好了,开工。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饭菜就做好了。她去喊饭,看到陶侃正和范逵他们聊的不亦乐乎,湛氏的心里甜甜的。当他们看到那桌精美的饭菜时,都呆了。陶侃看着母亲笑意盈盈,心中无限感激,当他的目光转到母亲忙碌的身影背后时他才发现:母亲的长发不见了!那是母亲一生的骄傲啊,母亲爱如珍宝,无论有多困难都没从想过把它掉,那头乌黑如缎子似的长发,是陶侃小时候的美丽的记忆,而现在,为了他,一切都没了,母亲啊,你的恩德何时能报答啊。而范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菜色彩鲜艳,有荤有素,这么贫穷的家,怎么整治出来啊。这真是一对不平常的母子啊。只有湛氏仍笑着说:“你们坐啊,吃啊,不要客气,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说完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只留下泪流满面的陶侃和发愣的范逵一行。
    第二天早晨,天气更冷了,哈气成冰。范逵带着他的人马浩浩荡荡奔赴洛阳。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经送了一百多里了,范逵看着冻的鼻子通红的陶侃说:“路远了,你应该回去了,晚了伯母会担心的。”陶侃看看范逵,又眺望远方,欲言又止。范逵怜惜地说:“你放心,我到洛阳后一定会向那些大人表达你的愿望,我不会辜负你和伯母的期望的。”陶侃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冬日的寒风呼啸,范逵看着朋友远去的身影久久不能平静。

    范逵到洛阳后,陶侃的美名就传遍天下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陶侃的美名是母亲用长发换来的,多年后的陶侃,成为晋室的中流砥柱,在他的心里,母亲的长发一直萦绕在心头,那满头的青丝,伴随他至永远,永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