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信自己,亲身体会!

(2010-09-07 12:48:57)
标签:

北京

胡同

新闻

飞行员

白酒

茶油

不堵车

杂谈

分类: 杂嘴子

今早看新闻

一、晨报讯(记者 吴亭)飞行员经历也能造假?昨天有消息称,据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检查结果,全国飞行员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对此,民航专家表示,这种造假现象在业内并不鲜见,由此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飞机飞行的安全问题,飞行员经历造假等同犯罪。
  有媒体报道称,在最近一次全民航系统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而在这200多人当中深圳航空就有103人,这些人要么是假造经历,要么是虚填经历。
  对于这一数据,记者昨天多次致电民航局相关负责人,但未得到确认。深圳航空方面则表示,这一数据并非官方披露。尽管如此,民航专家表示,飞行员经历造假在业内并不鲜见。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法学教授张起淮坦言:“此前,民航局已经对某些航空公司作出相关警告,原因就是飞行员经历造假的问题。”张起淮分析,飞行员经历造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航校淘汰下来的学员投考航空公司,“这些人飞行时间往往不够,但航空公司从公司利益出发,让他们提前上飞机,当上飞行员”。另一种情况是飞行员培训学校为学员们作假,培训时间短,实际飞行经历远远不足。
■专家说法
国外飞行员造假极少见

  在国外,飞行员造假的情况极为少见。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法学教授张起淮表示:“国外有很多私人飞机,但是极少有人敢篡改飞行经历的,一旦被发现,这将是犯罪行为。”因此张起淮建议,应该完善司法制度,航空公司不应再从利益出发聘用不合格的飞行员,同时民航局应该加强管理。

二、广州日报  本报北京讯 (记者柳建云)“中国目前白酒市场上,至少有60%至70%的白酒属于非纯粮酿造的酒精勾兑酒。”贵州醇销售公司总经理潘宁昨日在京对记者揭露了当前销售火爆涨价声不断的白酒行业存在的这一行业“潜规则”。“中国白酒产品有两个重要的标识,一是绿色商标,二是纯粮酿造。然而,目前市场上六七成的所谓纯粮酿造都是虚假宣传。”贵州醇销售公司总经理潘宁昨日在京媒体沟通会上对记者这样表示。

他称,每年各个白酒厂家的产能、销售等数据都是在行业内透明公布的,而纯粮酿造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周期,然而,市场上近两年来,白酒销量远远高出正常产能水平和发展速度,由此明显可知,大量的白酒是经过勾兑完成。他指出,非专业人士往往很难分辨勾兑酒与纯粮酿造酒的区别,但专业人士一尝即可辨别,原因是醇香程度有别。对于勾兑白酒的比例分布,潘宁则表示,主要集中在中低档白酒市场。

三、昨日,金浩茶油公司网站上挂出刘翔浩《致消费者朋友和社会各界的一封信》,就金浩茶油苯并(a)芘超标一事,向社会各界及消费者致歉。刘翔浩在信中说,由于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全新浸出、精炼生产线,因没有娴熟掌握操作要点,导致新生产出的产品苯并(a)芘超标,同时自检环节中的疏忽大意,导致九个批次的问题产品部分流入市场。刘翔浩表示,对流入消费者手中的问题产品,公司将按国家最高赔付标准进行退换、赔付;同时对因使用问题产品而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公司将按国家规定标准赔偿;同时会尽快召开媒体恳谈会,并通过产品质量保险或成立专项基金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第三方风险保障。昨日,刘翔浩还在网上注册微博,就此事向消费者道歉,他表示,现在消费者手中还未被召回的九个问题批次的产品数量为491公斤,价值约3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市场损失已超过亿元。

......以上新闻摘自网络,谢谢!

还是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吧,亲身体会,今天不堵车,这才是真的!

相信自己,亲身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卖秋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