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进步倒退北京胡同儿时游戏 |
分类: 有影话说北京 |
在博友“小碗干炸”那里看到了许多儿时的物件、儿时的事儿,由于那时还小,跟着哥哥姐姐屁股后面玩儿,许多应该留下记忆的东西都过眼烟云了。经点拨想起来了,还有许多有乐趣的事儿。
记得小时候,玩儿的东西很少,都是小朋友自己开发的,除了妈妈去五七干校时,爸爸为了哄我买的“直升飞机”、打靶弹簧手枪,就没有什么新的了。常在外面玩的是弹玻璃球儿、拍方宝、拍三角儿,都是男孩儿们玩儿的东西。跳皮筋是女孩子玩儿的,可总是为了分拨儿闹得不愉快。
我喜欢玩同学间的拽包游戏,不分男生女生,可以一起玩儿分成两拔儿人,分拔儿的办法或用几人同时出手心手背来决定,或用一个人攥一个人大拇指像“握拳”一样
还有个安静的游戏我喜欢,两个人玩儿的“剁刀”,也叫“分田地”,是小时候削铅笔用的竖刀,刀口1.5厘米左右,向上逐渐变细,找一块土地,用刀尖划出一个长方形,中间分开为两个人各自的地域,在对方区域用力剁下,刀尖扎入地面整个刀立住,顺刀尖插入方向划一条线,离自己区域近的那块地就是自己的了,然后换另一方,这样两人交替玩儿,直至土地被分割得只容下一个刀尖了算结束,最后看看谁的区域大便是赢家。现在,到哪儿找土地去,城里除了公园,哪儿都没有了。
那时玩儿的游戏虽然简陋,但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个个动手动脑能力强,现在的孩子玩儿的东西全是现成的,失去了自我创造的乐趣。那时一个学校的孩子几乎都住在一条街上,总是一起玩儿,孩子在玩儿中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家一个,只会自己和电脑做游戏,如果想练习配合了,还得由学校组织进行拓展训练,特意培养团队精神。不知现在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