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来清明节的事

(2008-04-03 11:11:06)
标签:

清明节

寒食节

扫墓

高梁河

二闸

文化

分类: 杂嘴子

摘抄:

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大多有代表性食品,如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唯独清明节,不仅没有节日食品,还要吃冷食,不许动烟火。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在古代与冬至一样是法定的大节日,每逢寒食节三天不准烧为做饭,只能吃事先备下的冷食。

据史料记载,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一次饿得走不动了,属下介子推暗中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后给重耳吃,并称是路上买来的。十九年后,重耳回国继承了王位,成了晋文公,论功行赏时却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把割肉之事告诉了文公,文公很后悔,便出榜召见介子推,而介子推背着老母隐于绵山不肯出来。为了使他快出来,文公命人火焚绵山,但介子推和母亲宁可烧死也未出山。文公非常后悔,就封绵山为介山,并下令每年这一天全民不许动烟火,因此称为“寒食节”民间并于这一天为祖先扫墓。

随着霎时间的推移,民俗也要发展变化,由于寒食节吃冷食对生产的发展和民族健康不利,吃寒食的习俗逐渐消失了,寒食节也被清明节代替,渐渐演变为清明扫墓了。但是,民间习俗扫墓还是在清明前单日进行,不在清明后扫墓。

民间还有清明郊游踏青的习俗。清明时节,正值暮春之初,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西直门外的高梁河一带,垂柳依依,延绵十余里,水流清澈,可见浅底游鱼,是郊游踏青的好地方,每当清明时节,男男女女云集于此,在这里还能欣赏到杂技、魔术表演。家住东南城的则到通惠河上泛舟,二闸有“燕京秦淮”之称,不但有各种京味小吃和曲艺表演,还有二闸特有的一景,就是当地儿童的“跳水”表演。河水闸住以后,形成很高的落差,河水急流而下,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有游人将铜钱扔入浪中,孩子们跃身跳下,不见了人形,正当人们为他们担心时,孩子们却纷纷上岸,必然有一个孩子举着捞到的铜钱,向人们炫耀……

清明还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后来民间有“清明不插柳,红顔成皓首”的说法,所以形成在清明植树的好习俗。还有清明用柳条编成“柳条圈儿”戴在头上可以消灾的说法,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的俗语。

清明还是农耕的重要节气。民间有“清明前后,栽瓜点豆”的农谚。农民还有用清明当日的气象预测天气的谚语:“刮了清明土地,要刮四十五”,“清明雨纷纷,粮食打满囤”,是说清明这天如果刮风,表明当年风多,如果下雨,则是丰收年。----摘自电视报京华杂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