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课京剧国粹育儿 |
分类: 见证棉棉成长 |
我也说说孩子音乐课本上的京剧。开学第一天棉棉拿到新书兴奋的翻看着,语文书翻的最多,开始朗读古诗了,她喜欢。当翻开音乐书时,孩子大叫:“妈妈,这学期有京剧课了,老师怎么教呀!”早听说教委改革出新举措了,原来是学京剧,好呀,国粹,让孩子懂得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拿来翻看“红亮的心”,随口哼唱,棉棉笑我拿不准调,小时候还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话匣子学过呢,哪能拿不准调呢。呵呵
针对这个问题,报纸、电视媒体、网络上均有不同意见提出,看了,反对居多。大多是觉得京剧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视听了。我的意见很简单,听京剧,学知识,修身养性,很好!赞同!支持!只是学唱就不必了吧,可以做为选修课,感兴趣的学,不感兴趣的听听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生硬的一刀切呢,再就是连个十一岁孩子都能提出的问题---“老师怎么教”,估计师范就没教过京剧的任何知识,更别提唱了,这不是让老师为难么,老师也是初学乍练的,现在的年轻老师几乎是听着周杰伦上下班的,不是一概而论,孩子回来说音乐课除了课本上教的,老师也给他们听流行乐,这并不说明老师不好,让孩子全面接触嘛,像这样能教出什么样的京剧呢,走了味的京剧不如不学,到头来只怕是国粹变得没了国味。现在父母是中年人的还好些,小时候还听到过长辈们唱过这些样板戏,部分人还能接受历史戏的咿咿呀呀,但能接触京剧的能有几人呢?教委也是一拍脑门一出主意,要是下旨前争求多方意见,也许会比现在的教意再完善。但愿改革不要改到变调。本人还是喜欢听那听不太懂的艺术的,国粹嘛。
前一篇:我喜欢现在这样的女孩儿
后一篇:好人永生,经典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