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保协会组织会员参观东北中山中学校史馆
标签:
文化沈阳市文保协会东北中山中学奉天第一中学校 |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
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沈阳文保协会组织会员参观东北中山中学校史馆
图文 | 陈鑫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共忆流亡岁月,感怀责任担当!在纪念建党98周年之际,沈阳市文保协会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委员会组织部分会员,到位于和平区南昌街13号的东北中山中学校史馆参观。
在校史馆序厅,大家首先向孙中山先生塑像三鞠躬,表达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东北中山中学赵季龙主任亲自为大家讲解了东北中山中学的光荣历史和爱国意义。
1934年,东北中山中学学生唱着“我来自北兮,回北方”的校歌,撤离北平,辗转南下,流亡苏、湘、桂、黔、蜀数省,最终于1946年10月返回辽宁沈阳复校,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
东北中山中学1934年创办于北平,是“流亡抗战”时间最早、最长的一所国立中学。1934年至1946年,东北中山中学流亡抗战大半个中国,既培育了一批投笔从戎的抗日英雄,也培育了一批返乡建国的民族精英,演绎了“抗战救亡,励志图强”的宏伟画卷,流亡大半个中国始终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没有辜负“保护和培植东北的爱国力量”的初衷。
校史馆内一张张的老照片,一件件实物,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把大家带回到中山师生“流亡抗战”的峥嵘岁月。大家对学校的不凡校史、丰厚文化底蕴惊叹不已,对中山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一脉相传的浓厚家国情怀赞不绝口。
东北中山中学使用的校舍是奉天中学校旧址。奉天中学校,就是后来的奉天第一中学校(南满第一中学堂)。建筑为砖混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楼内装饰在当时比较先进,大厅地面由大理石铺就。1919年由日本人投资兴建,1922年投入使用,当时为日本贵族学校。
1946年,由高惜冰等倡导在北平(北京)创办的招收东北流亡学生的东北中山中学回迁到沈阳,以南满第一中学堂为新校址,1955年改为沈阳市第三十九中学,1996年恢复东北中山中学校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