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古迹】本溪桓仁县五女山山城

标签:
历史五女山山城世界遗产名录高句丽遗迹 |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
【本溪古迹】本溪桓仁县五女山山城
图片|陈鑫
五女山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高句丽始祖朱蒙所建。此城三门,城墙底宽上窄,外高6-8米,内高1-2米,顶宽3米,青黑色的扁石砌成。城内建有宫殿、粮库、卫兵住所及水源。
2004年7月1日,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专家分析,五女山山城地理位置险峻,交通不便,生活环境恶劣,日常高句丽王公贵族是很难把这里作为栖身之地的,只能在战乱时作为避难所。而从山顶空间、生活条件和建筑遗址等分析,日常在山上几十人戍守还勉强维持,最多也只能供百余人生活。
据《吉林边疆实地丛书—高句丽历史知识》一书记载,高句丽邹牟王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最初建国的地方是卒本川,因其土质肥沃、山河险固,遂欲以之为都,但当时未遑作宫室,只是结庐于沸流水上以居之,之后过了三年(公元前34年)才营建宫室。而好太王碑文则记载邹牟王“于沸流谷忽本息城山上而建都焉”。《魏书》的记载为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显然几处文献记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沸流水即富尔江、浑江,卒本川则是桓仁县城附近的平原。因而高句丽早期都城应在这一区域寻找,目前桓仁附近发现了两座古城址,一座是山城,名五女山城,一座是平原城,名下古城子古城。
五女山城
五女山城位于桓仁县城东北约8.5公里浑江对岸的五女山东南向西流,环绕县城而后曲折南下,如今山下的浑江已变为水库。
五女山海拔804米,相对于周围的山峰显得气势雄伟、峻峭险拔。整个山峰于半山腰间垂直拔起,直上直下地形成了一二百米高的陡崖,从而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可谓地势险绝。山峰顶部的地势则比较平坦,山城就坐落在此处。
山城整体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内依据自然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长约2600米。其南、北、西三面悬崖,东侧、东南侧山势较缓,因而在此段有用石头垒筑的城墙。东墙依山坡修筑外高内低,外侧高68米、内侧高1-2米、顶宽3-4米,总长约1000米。此段城墙在整个山城中保存最为良好,外壁最高处尚可见27层之多。城墙的内外壁在修筑过程中多釆用经过修整的楔形石压缝叠筑。楔形石是经过加工的一种平面略呈三角形的石头,一头宽,一头尖,其规格大体上长50厘米、宽40厘米、厚20厘米左右。楔形石的使用一般是小头向里,大头朝外。外壁般先用较为厚重的大石条为基,通常1-3层。每砌一两层便以碎石和扁条石填平使之与坡势取平,然后再平砌一层或两层外壁,层层内收、逐级向上。通常倾角保持在15度左右。
东墙南段距南墙110米处设有东门,并以瓮城形式布局。具体结构为:门址以北的城墙在延伸到城门处向外作半弧形弯曲后再向西分布并与门址南侧的南北走向的城墙之间留出4米宽的缺口作为城门。在这种结构下东门不是向东,而是朝南。这也是高句丽山城早期的瓮城形式。
南墙位于山城的东南部,起自东墙南段西向延伸40米继而向西北70米与此侧悬崖对接。城墙的修筑手法同于东墙,但保存情况不是很好,已严重坍塌。南墙与东墙相接处有一缺口,一般称其为南门。西面悬崖有一天然豁口为山城的西门。
城内水资源丰富,有天然水塘名曰“饮马湾”,在其东西侧分别有石砌水井和人工蓄水池。蓄水池俗称“天池”,长约14米、宽6米、深2米。水井和蓄水池至今仍常年不涸见证着悠久的历史。
山城东南角是一处天然平台,俗称“点将台”。这里地勢高耸、视野开阔,可发挥嘹望军情的作用。
五女山城的历史使用时间很长,在1986年山顶西部的发掘中发现了平铺石板的地面和础石,并出土过一批石器、陶瓷器、铁器、铜器、玉器和货币。其中陶器有罐、碗、盘、杯等,铁器有铲、镰、锯、凿、镞等,货币有“半两”、“五铢”、“开元通宝”、“乾元通宝”及大量的宋钱。
山顶中部清代曾修有玉皇庙,后毁于“文革”。在庙址旁的地下曾发现一道长约八米的用楔形石砌成的石墙。
五女山城南去五公里、浑江对岸的高力墓子村附近分布有高句丽早期墓葬群,这些墓葬和五女山城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作为推断五女山城是高句丽初期都城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古城子古城
下古城子古城城址位于桓仁县六道河子乡下古城子村,该地隔浑江东距桓仁县城约四公里,由此沿江向上十公里可达五女山城。城址高于浑江水面近五米,高于周围地面约一米。
1950年以来,辽宁省博物馆、吉林大学历史系等单位曾多次组织人员对该城进行过实地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古城平面呈长方形,方向为北略偏东。整个城墙为土筑。其中东墙巳毁于水患,西墙残长162米、北墙残长241.5米、南墙残长188.6米。北墙和西墙北段保存较好,残高可达两米左右。北墙东段和西北角还可依稀辨认出夯土层,证明该城历史上为夯筑。沿西墙北段外侧有一养鱼池,应是原来城壕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曾出土过高句丽兽面瓦当、石矛、石锛、铁镞、陶器盖等能反映出高句丽时代特征的器物。
在古城北约一千五百米的上古城子村附近分布有大量高句丽早期的积石石圹墓。该墓葬群显然与下古城子古城有着密切联系。但该城是否为髙句丽始建则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由于高句丽开始没有土筑平原城的传统,该城始建于汉代后为高句丽占据并使用的可能性也很大。
关于五女山城与下古城子古城,目前一般认为五女山城即文献中记载的纥升骨城,在一段时间内两个城共同构成高句丽的早期都城。
后一篇:【沈北旅游】沈阳怪坡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