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遗址】奉天邮务管理局之旧址

标签:
历史奉天邮务管理局今日辽宁邮务管理局旧址 |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
【民国遗址】沈阳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
文/ 瑞雪烹梅
2017年2月25日,受《今日辽宁》杂志社之邀,拍摄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由于旧址呈U字形,又位于市府大路南侧,拍摄的光线条件较差,照片不很理想。拍摄完成后,《今日辽宁》杂志2017年第2期采用2幅,同期杂志还发表了笔者的《奉天府右翼官学:沈阳最古老的学校》一文。
奉天邮务管理局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157号,该旧址是民国政府在辽宁地区设立的最高邮政管理机构和重要邮政设施。始建于1928年6月,由荷兰人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呈U字形,由高耸的塔楼和两翼侧楼组成,塔楼下为营业大厅,其余为办公场所。1928年东北易帜后,改为辽宁邮务管理局,1946年,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沈阳解放后,成立沈阳特别市邮政局,后改称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现由辽宁联通公司使用。
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157号,目前仍保存完好。该楼是1927年的欧式建筑,红色的墙体、高耸的钟楼仍散发出迷人的特色,2004年,被列入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08年列入沈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是民国政府在辽宁地区设立的最高邮政管理机构和重要邮政设施。始建于1927年6月,由荷兰人设计,平面呈U字形,由高耸的塔楼和两翼侧楼组成,塔楼下为营业大厅,其余为办公场所。
该建筑占地面积16526平方米,其建筑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石墙面,楼顶设女儿墙。建筑正门为4层,上部为钟楼并饰串珠形绿色顶,两侧为2层建筑。大门为十字旋转门,西北大门两侧饰圆柱和方柱各一对,混合形柱头。整个建筑内外装修与装饰考究,为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造型美观,堪称当时东北地区一流水平的邮政大楼。
1928年东北易帜后,改为辽宁邮务管理局,1946年,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沈阳解放后,成立沈阳特别市邮政局,后改称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现由辽宁联通公司使用。
1878年3月9日,清王朝在英国人赫德的劝说下,决定在天津、上海、北京、烟台、牛庄(营口)五个通商口岸试办邮政,中国近代第一批邮局也从此孕育而生。1899年,牛庄(营口)邮政局在奉天(沈阳)、辽阳、锦州开设了邮政分局。1911年以后,奉天邮区替代牛庄邮政局的地位,此后奉天邮电管理局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九·一八”之后东北邮务撤退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同时加紧了对邮政的掠夺,由于当时中华邮政聘用了外籍邮务长,日军没有强行接管,但骚扰不断,多次发生扣押邮件、骚扰邮务、妨碍邮运,多次发生逮捕、刑讯甚至残杀邮务人员的事件,中华邮政的工作人员在日伪严密监视下,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为保护邮政公物和邮政票款,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正常开办业务、组织邮件运输。1932年初,邮务长巴立地(F.Poletti)得知伪满洲国即将建立,一方面与日伪周旋,一方面紧急函告中华邮政总局,陈述日伪劫夺邮政的阴谋与事实,并提出应变建议,必要时暂停开立新的储金用户,必要时停开其他地区的汇票,邮票存额减少并将余票寄存外国银行,为防止邮政资产被劫向外国银行抵押东北邮政资产,如邮政实施改组建议总局为东北邮务人员在其他地区保留其位置。2月11日总局回复同意,巴立地经过总局授权之后拟定了撤退计划和执行步骤,凡是可以移动的财产、邮票、档案、公物,尤其是邮政储金通过外国领事馆和银行,不声不响运往关内。3月1日日军指派伪交通部长通知巴立地,4月1日接管东北邮务。经过谈判,订立了协议,但日本关东军撕毁协议,强迫中华邮政承认伪满洲国,巴立地予以拒绝,南京政府根据巴立地的建议,决定停办东北邮务,撤回关内。
7月23日南京政府交通部宣布停办东北邮务,东北的3000名邮政员工深明大义,积极响应政府“撤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中途也经过了坎坷和日伪的阻挠,但辽宁、吉黑两邮区的员工相继撤离,到北平、天津、上海、青岛报到,关外邮务人员的集结地在天津,河北邮政管理局专门设置入关人员办事处,从山海关一路接至天津。到9月,撤离工作基本完成,1933年1月18日邮政总局统计,辽宁、吉黑两邮区2946人除117人留守东北中华邮政控制区外,安全入关报到的邮政员工2585人,其余244人或因迫害、或滞留、或牺牲。东北3000名邮政员工及万名眷属大撤退是九一八事件之后轰动全国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国邮政的一员,向85年前东北撤退的邮政前辈致敬!
由于日本侵略者一手炮制的伪满洲国,致使关内关外断邮,也使中国邮政在自己的国土上无法实现通邮,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是任何时候也抹不掉的。也就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的抗战,以牺牲3500万军民的代价,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完全彻底的民族战争的胜利,也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更多内容见:【建筑遗址】沈阳之奉天邮务管理局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1b3900102e6yn.html
前一篇:小小志愿者——孙毓祥
后一篇:阳光下成长 快乐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