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古迹】辽东明代孤山新堡遗址

标签:
本溪古迹明代孤山新堡遗址本溪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本溪六大明城 |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
本溪古迹巡游——辽东明代孤山新堡遗址
来源:http://hu-929.blog.163.com/blog/static/610642201082365322971/
1.明代孤山新堡遗址全景图
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山区的兰河峪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就是本溪六大明城之一的“新城子”。据史料记载,此城为明朝所筑,当时称为“孤山新堡”。它是明代为遏制女真所筑的护边城堡。(附注:孤山堡遗址,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村)
2.明代孤山新堡遗址平面图(中间红色为官衙)
明万历元年(1573年),兵部侍郎汪道昆来辽东巡视防务时,辽东总兵李成梁针对当时“建州女真王储新败,兀堂又不欲争”的形势,建议“展旧边,徙六堡”,这样“既拓地七八百里”,又能“扼虏冲”,堪为一举双得。朝廷批准了李成梁的建议,李成梁就把“六堡”之一的孤山堡移于张其哈喇甸子的任务,交给清河守备王惟屏负责。王惟屏长期驻守边塞,军事上颇有经验,他亲赴张其哈喇甸子视察地理,甚惊:“张其哈喇甸子乃是一山峡。起孤山迤东北,而插入建地二十五里,宽不逾数十丈,窄仅十数丈,形如拗项瓠,有入无出,两旁皆高山峻壁,森林密青,向属建州樵采。虽云捷往西接碱厂三十里,东暧阳五十里,并无定界起墩,且不通外援,全堡皆为寇籍,我不能有也”。因此,王惟屏认为此堡即使筑成,终将归属清河治辖,不如另选别地。于是,“自作主张在旧孤山堡东北十里建新堡”,称其为“孤山新堡”。
3.明代孤山新堡遗址——城中轴线上的街道
城中尚保存了一座建城碑。碑为石质板岩,碑作笏头碣式,通高2.18米,宽0.83米,厚0.15米。碑座石质为花岗岩,高0.48米,宽0.8米。碑首与碑身连结在一起,在碑首的篆额天宫中,篆书“创筑孤山新堡记”。碑文中叙述了建堡经过(碑铭附后)。碑阴刻楷书二十一行。碑阴文字大部分为“石花”所掩盖,能看见的有“委官……”等字样。在碑的边缘有阴刻的卷草花纹。
堡城北有该村建立的小学校,校址是万历三十四年建立的明安寺旧址。庙址清晰,并还保存了该寺一座残碑,花岗岩石质。碑文中与堡有关的文字有“总镇标下右事官署孤山堡事定辽前卫□事署所镇抚张懋”字样,另有建寺碑捐资人姓名。由此得知孤山堡属辽东镇定辽前卫所辖,驻堡“官长”不是“百部”,而是“镇抚”。这是万历三十五年的事。
4.明代“创筑孤山新堡记”碑
5.明代“创筑孤山新堡记”碑(局部)
碑文如下:
创筑孤山新堡记
旧孤山堡沿河东北三十里地名张其哈喇佃子系东胡分犯要路万历元年阅视兵部侍/郎歙县汪公道昆访地方兴革事宜镇守都督李公议当移孤山堡于此地以扼虏冲
万历四年岁次丙子
钦差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肥乡张学颜撰
钦差征虏前将军镇守辽东地方总兵官太子太保右都督府左都督铁岭李成梁
钦差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魏县郭思
代州赵允升
钦差分守辽海东宁道兼理边屯田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参议闻喜翟绣裳
钦差总理辽东粮储兼理屯种户部郎中大名张崇功
钦差驻扎辽阳副总兵三万卫曹簠
广宁卫
清河游击兼守备事武举指挥□
□
委官原守备武举
新城子虽然经数百年风蚀雨侵和人为破坏,只剩得残垣断壁,其脉络却分明可见。更值得庆幸的是,当时一尊创筑孤山新的记实石碑(创筑孤山新堡记) 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后来又发现建城砖瓦、石场遗址两处,为我们考证新城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现在,新城子城址已被省和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孤山新堡于万历二年(1574年)五月十一日开工。经过一年零三个月,于万历三年八月三十日竣工。耗白银770两,粮610石。城为正方形,周长1200米,城墙用长36厘米,宽12厘米,厚9厘米的青砖和杂石、泥土筑成。城高连垛口2丈5尺,底宽2丈,收顶1丈,周围360丈,门角墩台9座,俱用砖石砌成,内穿井2眼,公馆厅13间,守堡官军173员于内。新堡筑成后,由辽东巡抚张学颜申报朝廷,朝廷派人验收,发现王惟屏“有违原议”,以为他“畏虏势,伪圣不便”。遂回报朝廷,皇上大怒,不日下判令:“坐惟屏以罪”,其他各官“俱不与赏”。
南门外有瓮城,作半圆形,直径30米,门宽7米。
城内有以南门为轴的干道,在干道两侧还开辟了东、西路,形成了十字街。
居住区在城内的北部,遗址中有生活用井一眼(建城碑谓二眼),城北墙的遗址,按其它堡城的建制应是上帝庙位置,城南一小河(太子河的支流),东、西、北三面以高山为屏障,瞭望台建于东部的高山之上。
10.孤山新堡残留的北城墙
万历三+四年(1606年)由于努尔哈赤势力逐渐强盛,李成梁、蹇达(总督)、赵楫(巡抚)等人向朝廷建议:放弃六堡,缩瘫原边,遂得御批。当时朝廷内确臂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李成梁等人之见纯系助努尔哈赤之举,亦该定通敌之罪。数次上书,神宗皇帝却置之不理。李成梁在皇帝的支持下竞强动兵戈驱赶百姓。五堡百姓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唯有孤山新堡因移筑于边墙之内,其百姓才幸免迫迁之难。
11.孤山新堡被山崖环绕伴有太子河,成为为天然的护城河和外城墙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接连攻下辽东70余个城堡,孤山新堡遂归后金所辖。但努尔哈赤唯恐原来的明军、百姓谋反,于是下令将新堡内部分军民移于碱厂。第二年,又将碱厂连同另外9个城划归正红旗管辖。光绪元年(1875年)改孤山新堡为“新城子”。
12.孤山新堡——城中房舍
孤山新堡北靠山崖,现在的房屋基本在原房屋的原址上重建。
13.孤山新堡北山峰
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北山崖,我就是登上此山崖上拍摄了孤山新堡的全景照片的。
14.孤山新堡城东面的山崖与河道
从另一个角度看孤山新堡城东面的山崖与河道,左面山崖上就是城堡;河为太子河。我是站在下面照片中的桥上拍摄的。
孤山新堡城东面的山崖与河道之间现在架设了铁桥,这张照片是一场大雨河套涨水已有拍摄的,桥柱子灌满了树枝杂草,岸边也冲成了土黄色。唯有那群羊,怡然自得在主人的照料下悠悠的在阳光普照下通过小桥。 18.城东秋色
19.孤山新堡城南面的山崖与河道
孤山新堡以“孤山”为名,那么孤山又在哪里呢?它就在城的西面。
20.孤山新堡之孤山全景图
孤山新堡之孤山(又称“鸡冠砬子”)全景远远望去,犹如卧虎吸水。
孤山一处悬崖之上犹如丹凤回首,真是太美了!
21.孤山(又称“鸡冠砬子”)
那天快到晚上了,我想沿着孤山河边往新城子方向走走,去实地看一下要在那里建水电站的地方是个啥样,就在兰大线公路孤山下的桥头往南走,迎面来了一位本地人,极力劝阻我不要进去,说里面一群人喝多了耍酒疯,没准会对人动粗。我没有理会继续前行。果然前面停着许多三轮摩的和两轮摩托,司机们呼呀嚎号的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喝着酒。他们根本就没理会我这个背着个大大的登山包的外地人。
22.孤山(又称“鸡冠砬子”)
23.孤山晚照
晚上,我在岸边搭起帐篷,睡觉之前拍下了上面这张照片。
第二天早晨,当我在孤山脚下的河边钻出帐篷时,一片没雾什么也看不见。我在河边洗了把脸,收拾好行装,就按照碑文中记载的向最原始的孤山堡(注:即孤山旧堡)走去。
来到这里晨雾渐渐消散。图为孤山村的药材种植基地,照片中左边远方就是老城堡——孤山堡。
来到孤山堡,我原以为自己会很快就能找到原城墙遗址,可是没能如愿。最后还是找到一位当地的老人当向导才解开她的面纱。
老人领我穿过农家的院子来到房后,走上一段高的土堆,指着说:这就是城墙,左边你站的地方就是南城门。
24.孤山旧堡城内旧址
25. 400多年过去了。站在城墙遗址上,望着城内旧址,老人和我一样概慨万千
结束孤山堡的探寻,我向凤城市走去,出村回首,村口的老树仿佛在问我:“在你的前方还有多少未解的历史谜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