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遗址】复州城横山书院

标签:
复州城横山书院教育历史书院永丰寺 |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
[转载]复州城印象——横山书院
作者:博物世界
去年年底与朋友自驾去瓦房店拍片,经过复州城转了一圈,找到了古城门、横山书院、老街等地,拍了些片子。
横山书院是大连地区最早出现的书院之一,也是辽南大地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遗址。原是清代中叶的将军府邸,是清末复州的最高学府,被誉为复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即公元1844年,利用已升迁离任的原复州正红旗城守尉顾尔马浑将军的府址,半就官邸,半为新建,合而构成书院学舍。因复州城东的横山乃复州境内最高山峰,书院又为复州最高学府,故取“横山书院”之名。
横山书院坐落在一条巷子里,周围也没有明显的指示,现在的复州城也大变样,盖起来很多的现代化高楼,找了很久,最后在第二人民医院上卫生间的时候问了院子里的人,居然就在隔壁。
虽然是周日,但天气很冷,几乎没有看到游客,也没人管,直接就可以进到院子里。迎面就是一尊孔子的雕像,是大连大学修建的
穿过这个小门,可以回到前院
前院的一个角落,一个小石狮子吸引了我,不同于通常看到的威武的造型,这个小狮子昂着头,有一点俏皮可爱

永丰塔,建于辽代,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塔高27米,分塔座、塔身、塔顶三个部分
寺前的龙爪槐。(上图左是龙爪槐全貌,右边是新移栽的)
复州城东门:大连仅存的瓮城遗迹
◆残存的复州城东门见证了曾经的辽南重镇复州城的辉煌历史。

城墙遗址

冷兵器时代,作为辽南重镇之一的复州城一直延续着高筑城墙的建筑风格。当初的复州城除了西面没有设立城门外,分别在其余3个方向设立了瓮城门。现在,3个方向的瓮城门只剩残缺的东城门,及一直陪伴着它的守门人后代。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漫长洗礼,如今的复州城东门已被确认为大连第三批重点建筑保护名单。
复州源自千年前的辽代
追溯复州城东门,不得不提起复州的历史。复州,是瓦房店市(原复县)古时的州治名称,它源于千年前的辽代。据复州城镇文化顾问金延年介绍,公元十世纪,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契丹兴起,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国。辽太宗耶律德光大同元年(938年)改契丹为大辽。辽初,太祖耶律阿保机攻下渤海国的扶余城(今吉林省扶余县)后,采取大批南迁东徙的移民政策。
复州名称的来历,一为辽初从扶余州移民而设复州,二为辽第二次移民为避免与扶州混淆,取同音字改扶州为复州,意在这块地方又建一州。
复州城建筑经历三个时期
复州城位于瓦房店市中西部,古时曾是辽东半岛上的海防重镇,在很早以前曾先后出现过几座城垣,如土城、石城、砖城,三种城垣也标志着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土城,据考证建于辽代,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旧址修筑,其毁弃年代也不见记载。石城,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是由保定侯蔡真修建。石城呈长方形,周长四里三百步;城高2.5丈,护城河深1.5丈,宽1.5丈;设三门;城内有三坊。砖城,建于清乾隆45年(1780年)。复州知州陈铨奉谕修城,三年竣工。砖城高2.9丈,砌砖54层,上宽1.3丈,下宽2.2丈,周长2950米(5.9华里);设三门;并于三门之上各筑双层楼一座,连接三门之外各建瓮城一座。
30多年前城墙及城门拆除
原本坚固完整、气势磅礴的复州城古城,在1976年再一次遭受毁灭性的重创。金延年说,起初因为复州城南北城门洞口太窄,严重影响交通和发展,在请示上级并得到答复只准许扩建城门洞的条件下,动工时,却并未扩建城门,而是把城门和大部分城墙一并偷偷拆除。如今只剩残缺中的东城门及北侧一小部分城墙遗迹,还能依稀看到古城当年的壮丽风采。
曾有几位文化界人士表示,如果复州古城墙及三座瓮城门保存完整,那么复州城将成为国内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如今复州城东门的现状,还可看到瓮城门的样貌,里面还居住着一户赵姓人家。据金延年介绍,每个瓮城里都住着一户人家,负责开关城门。这户赵姓人家祖辈就住在瓮城门内,祖祖辈辈负责看管东城门,如今仍在“坚守”着古城最后这道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