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解放前与解放初教师工资情况一览

标签:
沈阳教师工资奉小洋教师工资财经沈阳历史 |
分类: 教育年鉴校志 |
沈阳解放前与解放初教师工资情况一览
沈阳市沈北新区实验学校
来源:柳塘寒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19ab00101bxet.html
沈北新区实验学校的前身沈阳县立大蔡台子初级中学原址
民国时期英额门镇国民学校运动会
民国时期英额门镇国民学校运动会
民国初期,中小学教师待遇,根据奉天省教育厅规定,小学教员薪俸等级标准为三等九级,最低额由小洋24元起,每级递增1元,至小洋32元止。中学教师的待遇,略高于小学教师的一倍。
20世纪初,奉天(今沈阳市)的力工,每月收入约为18元银元。一磅半面粉时价至少要小洋1角5分。
由于教师对当时工资制度不满,1924年(民国13年)8月27日,奉天教员举行罢教反对减薪。对此,1926年(民国15年)10月,沈阳县对小学教员的薪俸制度进行了改革,由三等九级薪俸制改为甲乙丙丁四等薪俸体制。甲等38元,乙等37元,丙等36元,丁等35元。中学教师的待遇,略高于小学教师。
1927年(民国16年)1月24日,沈阳县改革教员薪俸体制,由四等改为三等。甲等每月支奉大洋60元,乙等每月支奉大洋55元,丙等每月支奉大洋50元。以11个月计算。中学教师的待遇,略高于小学教师。
日伪时期。以下为1936年(伪康德三年)的教师工资表。
沈阳县立第一初级中学(蔡台子中学)教员俸给(工资)表
1936年(伪康德三年)
职务 |
姓名 |
俸给 |
校长 |
李纯修(黄纯珍) |
65 |
教员 |
孙大猷 |
55 |
教员 |
袁兴华 |
55 |
教员 |
吴永发 |
43 |
教员 |
杜景洁 |
43 |
教员 |
张恩权 |
45 |
据沈阳县公报记载,1937年一年之中,小学教员弃教改行者竟达教员总数的15%之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员的生活待遇低于其它行业。
1937年(伪康德四年)中学教职员工薪标准表
职别 |
最高额 |
最低额 |
校长 |
70 |
60 |
教员 |
55 |
43 |
国民党统治时期。1946年12月,沈阳县政府确定了中小学教师待遇标准。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当时物价飞涨,普通教师一月收入只能买10多斤高粱米。以下为沈北中学时期教师工资计算表。
中华民国37年(1948年)工资计算表
校名 |
教员数 |
工友数 |
全校应领款数 |
饭粮数 |
沈北中学 |
6人 |
1人 |
350.00 |
750 |
1946年12月-1948.10月沈阳县小学教师待遇标准表
月薪 |
校长级 |
教导主任级 |
普通教师级 |
|
1946 |
最高 |
9400元 |
8400元 |
7800元 |
最低 |
7800元 |
7400 |
6200 |
|
1947 |
最高 |
58000元 |
48000元 |
41000元 |
最低 |
45000元 |
39000元 |
32000元 |
|
1948 |
最高 |
92000元 |
84000元 |
74000元 |
最低 |
80000元 |
72000元 |
64000元 |
东北解放初期,实行工分制。分值的计算以东北行政委员会1948年9月7日《关于公营企业工薪标准修正的指示》所规定的5种实物为标准,即混合粮(以普通高粱米、苞米碴子和小米之平均混合粮价为准,只有苞米碴子的地方以苞米碴子价为准)1.63市斤,白市布(以普通白市布布价为准)0.20市尺,豆油0.035市斤,海盐0.045市斤,煤(普通户用煤)5.5市斤。5种实物价格均以市场零售成交价为准。工薪实物券的使用办法为粮食、油、盐三项按实物值发给工薪券(约占全部工资的70%),布和煤则折成现款(先按上月工业部公布的工薪物价之布、煤价格折算发给本人,待月底工业部公布当月工薪实物价之后,再行找差补发)。

沈阳市立第十五中学教职员调整(评薪)工薪名册
中华民国38年(1949年)9月16日
职别 |
姓名 |
上学期工薪分数 |
调整工 薪分数 |
增加分数 |
教导主任 |
朱宗德 |
180 |
246 |
66 |
副教导主任 |
孙中茂 |
|
222 |
|
教员兼教学组长 |
徐庆儒 |
153 |
210 |
57 |
教员兼辅导组长 |
李效先 |
153 |
210 |
57 |
教员兼事务主任 |
王启武 |
145 |
200 |
55 |
教员 |
马鸿彬 |
145 |
200 |
55 |
教员 |
王一峰 |
137 |
200 |
63 |
教员 |
朱鲁詹 |
137 |
190 |
53 |
教员 |
蒋立业 |
129 |
190 |
61 |
教员 |
廖经世 |
145 |
190 |
45 |
教员 |
刘绍康 |
129 |
180 |
51 |
教员 |
赵声 |
129 |
180 |
51 |
教员 |
王公正 |
129 |
171 |
42 |
教员 |
刘宗强 |
129 |
171 |
42 |
教员 |
刘金生 |
129 |
171 |
42 |
教员 |
聂成昌 |
145 |
162 |
17 |
教员 |
李勇 |
|
153 |
|
教员 |
张继成 |
|
145 |
|
教员 |
王乃功 |
|
145 |
|
会计员 |
刘忠尧 |
108 |
145 |
37 |
事务员 |
汤永禛 |
102 |
122 |
20 |
事务员 |
李长清 |
96 |
115 |
19 |
教导干事 |
吕世英 |
|
115 |
|
教导干事 |
张淑文 |
|
115 |
|
教导干事 |
关连捷 |
|
115 |
|
工友 |
王升 |
86 |
96 |
10 |
工友 |
郭秀 |
82 |
90 |
8 |
工友 |
王常恩 |
78 |
86 |
8 |
工友 |
王起贵 |
82 |
82 |
0 |
工友 |
王铁恩 |
72 |
78 |
6 |
沈阳解放初期,新城子中心区委书记王琦兼任校长,故未参与学校工薪调整。
1956年4月1日进行工资改革,实行货币工资制。建立等级工资制后,按职务、教龄、学历、业务水平,评定工资级别。
1949年5月沈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名册
1949年5月沈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名册
【附录:学校历史沿革】沈阳市沈北新区实验学校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青州路10号。学校的前身是沈阳县立大蔡台子初级中学,成立于1924年3月,是沈北新区成立最早的初中,校址在现沈北新区蒲河街道大蔡台子村。1926年改称沈阳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37年(伪康德4年)9月,沈阳县立第一初级中学改称奉天省立蔡台子初级中学校。
1938年(伪康德5年)3月,省立蔡台子初级中学(沈阳县立第一初级中学)与沈阳南郊的桃仙屯农业学校均迁至新城子街内,合并为一校,称奉天省立新城子农业学校。
1939年(伪康德6年)3月,奉天省立新城子农业学校改称奉天省立新城子国民高等学校(农科)。
1945年改名为沈阳县立第十五中学。
1946年9月,改名为辽宁省立农科职业学校。
1948年8月——11月,在农科职业学校旧址重新成立沈北中学。
1949年3月,沈北中学开学,改名为沈阳市第十五中学。
1956年,改称为沈阳县第十三中学。1960年定名为沈阳市第七十四中学。
沈阳市第七十四中学和新城子乡小学于2010年10月20日合并组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2011年3月,沈阳市教育局正式批复,学校更名为沈阳市沈北新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