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2012-06-02 06:30:57)
标签:

七圣祠钟楼

石制钟楼

新城堡关帝庙

关帝庙钟楼

文化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七圣祠钟楼:省内现存的唯一石制钟楼

http://epaper.lnd.com.cn/html/lswbtlb/20090105/lswbtlb98527.html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讲述人:周向永(铁岭市博物馆副馆长、市“三普”工作队队长)

地点:铁岭县阿吉镇胜利村

时代:民国时期钟楼的全貌

铁岭县阿吉镇胜利村原有一座名叫“七圣祠”的寺院, 1913年,当地人集资修成了一座石构件的钟楼,将寺院保存的大铁钟悬挂其中。近百年时光流逝,这口大钟和这处钟楼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沧桑巨变,现仍旧默默矗立在村中。住在钟楼附近的一位七十多岁老人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主动承担了看护钟楼的义务,几十年如一日;发生洪涝灾害时,钟楼基础被水浸泡出现倾斜现象,村民自发出资出力,对楼基进行修缮。

在当地村民的精心呵护下,这处钟楼不但保存完好,大钟也完好无损地悬于钟楼之内。如今,村内遇有大事小情,都会有钟声响起,表示召集告示的意思,方圆十几里范围内都可听到,成为当地一个独特的民俗现象。

今年春天,市“三普”工作队来铁岭县阿吉镇搞普查试点,我与几位业务人员来到这个镇的胜利村。这里有一处钟楼建筑,据知是省内现存唯一的一处用石材制作的钟楼建筑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村民马丙发老人,他已七十多岁,家就住在钟楼附近,主动承担了看护钟楼的义务,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如果遇到有生人来钟楼下徘徊观望,他便上前盘问,对钟楼的保护工作极为负责,使钟楼得以不受人为损害。在老人的带动下,现在,村民自觉维护钟楼安全已蔚然成风。因此,钟楼的保护情况良好。

胜利村的这口大钟不但保存完好,而且至今悬于钟楼之内,如今村内遇有大事小情,村领导就会敲响这口大铁钟召集告示。

这处钟楼原属建在此地的一个叫七圣祠的寺院,这处寺院现已无存,只有这处钟楼还昭示着寺院当年曾有过香火鼎盛的往昔。钟楼的位置在村子中心地带,地势相对高敞,几条村中通道都在此交汇。钟楼四周有村舍民居,其东侧因有村供销社,门前相对宽敞,形成一处钟楼附近的村中小广场。现钟楼四周除村路和民居外,多为村民的房前屋后园田。

阿吉镇胜利村原名高力屯,1953年改为现在的胜利村名。七圣祠是高力屯的古庙,建于何时史无确载。前几年在钟楼附近的一户村民家门口,还可以看见一块被当作路石的石碑,上面刻着“吾村七圣神祠庙貌既已辉煌,神像亦复威严,惟座前木质旗杆因年久失修已行朽腐”的语句。

我分析,七圣祠建成时间当在更换石质旗杆之前,最迟亦当建成于清代中后期。1913年前后,村民见七圣祠前的木质旗杆朽烂将倾,集资将庙前木质旗杆换为石质旗杆,此钟楼当与石质旗杆同时建成并树立庙中。现钟楼所悬铁钟一口,仍有民国二年(1913年)铸铭,可为征信。

胜利村七圣祠钟楼为石质建筑,整个形制为四柱攒尖亭形,其台基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2.3米,高0.35米。钟楼最下面的基础与柱下台基形成两级踏跺式台阶,台基之上,为鼓形柱础,上立宽窄边相间的八棱形四柱,柱高2.2米、柱础高0.35米。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石枋为拱券式,其上雕吉祥图案,四面各异:东侧为二龙戏珠;南侧为瑞兽舁钱;北侧为凤鹿合鸣;西侧为双蝠双钱拱额,额上阳刻楷书“声震万民”四字,同面的两柱为阳刻楷书楹联,其联曰:“玉堂击罄千家感,石室悬钟万古传。 ”钟楼顶以一大块整石刻成,方攒尖式,四面角脊间刻成12道瓦垅,角脊顶端雕饰龙首。钟楼盖为刹顶式,状若佛杵,其下以仰覆莲形须弥座接承,连以攒尖形楼盖,造型轩昂,气度非凡。楼内悬铁钟一口,钟铭年代为“中华民国二年癸丑五月谷旦”。

钟楼坐落在一个朴素的台基之上,鼓形柱础和攒尖式楼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都是颇具特色的组成构件;四根立柱高度适中,立柱上端券拱式横枋使整个建筑给人以非常稳定的感觉。佛杵形的楼顶配以仰覆莲形的承盘,张扬了一种稳健威严的气势;紧接其下的盖顶以仿瓦形式刻成,瓦垅排列匀称,短长处理自然。盖顶坡度比较平缓,角脊末端微微向上反曲起翘,使钟楼造型显得更加刚劲有力。四个立柱的柱头横枋相接,柱础之下以台基铺就,将这一建筑凝成一个长方形的空间筒体,凸显坚固之姿。辽北地区古钟现存并不多见,有的多为残破品,而像这样保存完整的还很少见。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钟楼除了经历过一场大范围的水灾外,无任何自然与人为损害情况。

钟楼的自然损坏主要是由于钟楼在当初修建时所挖基础较浅,仅以少量沙石垫就,经百余年间的雨水冲刷,出现了少许楼体倾斜情况。2001年,铁岭县文化局责成县文物管理所筹资2000元,对钟楼进行扶正施工,限于资金,当时也只能以毛石填垫钟楼基础,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钟楼基础不牢的问题。

2004年夏,当地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钟楼基础被水浸多日,倾斜现象有甚以往,胜利村村民自发出资出力,对楼基进行了一次填垫施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倾斜严重的状况。

专家观点:钟楼在省内堪称首屈一指,对于当地民俗宗教与地方史研究,实属难得的实物资料。

七圣祠钟楼,是辽宁省境内现存寺庙中唯一的一座石制钟楼建筑。它修建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清代晚期,而且是当地古祠中新增的建筑,因此,这处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末民国初年辽北社会所崇尚的欣赏理念和民俗特点。

此钟楼作为辽北地方比较精美的一处近代石制小品建筑,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完好保存于原处,无论就其建筑本身的造型设计与雕刻工艺,还是其所彰显的内在宗教品格与文化意味,在辽北都堪称首屈一指,对于当地民俗宗教与地方史研究,实属难得的实物资料。

 

以上为官方、专家说法。实际上,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堡就有一座关帝庙钟楼。下图为博友柳塘寒士等人考察时的卫星地图。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沈北新区新城堡关帝庙钟楼,同新城子火车站俄式站房一样,是文物“三普”遗漏之文物。关帝庙钟楼,比铁岭县阿吉镇胜利村七圣祠钟楼年代更久远。七圣祠钟楼号称“省内现存的唯一石制钟楼”,此名号当改。

新城堡地名来历。据村碑记载,明万历39年(1611年)在此增建城堡,因筑城时间晚于其它城堡,故取新建之意取名新城堡。村里原来有4大庙。我只知道其中之一是关帝庙。1904年(清光绪30年),新城堡小学堂在关帝庙院内成立,这是新城子区最早成立的新式学堂,也是新城堡第一小学、新城子乡小学的前身。关帝庙的砖石被翻建校舍所用。学校南侧教室西南角的基石就是一块修缮关帝庙的记事残碑。关帝庙目前仅存石钟楼一个,内悬大铁钟一口。石钟亭两侧的立柱上对联是:钟音唤醒世间名利客,鼓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辽北古迹】铁岭市七圣祠石制钟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