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概说】七星山古迹景物概述

标签:
七星山中国年文化主题公园双州古城石佛寺 |
分类: 古迹遗址方志 |
沈阳市沈北新区七星山古迹景物概述
编辑/瑞雪烹梅
博主附记: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石佛寺村是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现在要在那里七星山下开建东北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七星山年文化主题公园。对于文物保护来说,不知是喜是忧?但愿不要出现假古董。以下为网站原文。
沈北新区将建七星山中国年文化主题公园
沈北新区网站 www.nsy.gov.cn 2012年01月13日 来源:沈阳日报
七星山下,农民戴着斗笠在田埂上前行、孩童悠闲地在牛背上吹着牧笛……这些场景年内将在沈北新区成为现实图画。不同的是,这些农民和孩童都是由“演员”装扮而成,他们既是生活中的普通居民,又是旅游中刻意雕琢的元素,体现出浓郁东北风情。“年内,沈北新区将在七星山下开建东北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七星山年文化主题公园。”1月11日,沈北新区旅游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作为今年沈北新区最大的旅游项目,七星山中国年文化主题公园已经签约,中青旅集团将投入70亿元,在公园内围绕年文化,通过动画片、各类趣味形象等设计参与性很强的旅游项目。沈北新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年文化主题公园由纯正东北符号的民居、千亩稻田、村道建设、七星山生态恢复、12生肖雕塑、年文化景观墙、四季主题园、年文化风俗街、年文化馆、配套停车场等组成。还有耗资数百万元建设的“天下第一钟”——福钟,将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敲响。此外,配合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沈北新区还将在七星山旁的石佛寺,建设国内最大的室内石佛;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辽河七星湿地公园,有大面积的辽河花海,让市民放松休闲。
另据了解,沈北新区已委托美国泛亚景观公司、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七星风景区的规划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中国年文化、辽代历史文化和锡伯族民族文化确定为七星风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重点,特别是突出古塔、双州城的恢复,以及西迁纪念馆和广场的扩建,同时将风景区9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扩大到30平方公里。此外,沈北新区还投资1.85亿元实施了七星山山体修复工程;投入600余万元开展了七星山山体绿化工程。
七星山脚下的石佛寺
辽宁省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
2007年7月9日,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辽代名为时家寨,明代为辽东边墙的边堡——十方寺堡,清代相传石佛有十尊石佛,每天晚上压百姓种的庄稼,后发展到上平房顶上压平房,引起百姓的不满,便开始捉拿,抓住一尊,其余九尊跑掉,百姓将这尊佛头砸掉,推入沟中(现在尚存),因而改名为石佛寺。
石佛寺村位于沈阳北郊30公里处,海拔147米的七星山就坐落在境内的辽河岸边。七星山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劳动工具、辽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等文物遗址,还有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十方寺军堡、清代修建的辽河历史上第一道防汛大堤、记载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主持修建该大堤的记事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井等遗迹。七星山上1074年修建的舍利塔残基,是原七星山上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主持修建的。石佛寺村境内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修建的碉堡72个、寺庙一座,山南有高丽城遗址、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文物古迹众多。
七星山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境内,占地约6平方公里,南距辽宁省会沈阳30公里,西与新民市接壤,北与法库县隔辽河相望,海拔147米.1。七星山形成于侏罗纪末期,方圆40公里之内一山突起,空中俯瞰大小七个山头,酷似北斗七星落地,故而得名。七个山头从北向南依次为天枢(东长条山)、天璇(西长条山)、天玑(孟家敦)、天权(馒头山)、玉衡(塔山)、开阳(南山)、摇光(罗圈塔山)。按天文学的观点,北斗七星的天文图像为头北尾南的正勺子形,而七星山却是头北尾南的反勺子形。
这里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各种针阔叶树木覆盖其间,植被覆盖率达58%,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黄菠萝在这里茂密生长,占七星山植被总量的5%。七星山旖旎的风光使其自古就有了“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的赞誉。
七星山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劳动工具、辽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等文物遗址,还有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十方寺军堡、清代修建的辽河历史上第一道防汛大堤、记载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主持修建该大堤的记事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井等遗迹。七星山上还有辽代舍利塔残基。石佛寺村境内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修建的碉堡72个、寺庙一座,文物古迹众多。山南有高丽城遗址、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
这里宗教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北魏拓拔氏时期,这里就兴建了一处佛教场所——净居院;辽代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建造了一座佛教用塔——舍利塔;到了清代,关帝庙、岳王庙、仙人庙、蟒神庙、北斗庵、河神庙等宗教场所相继涌现,成为七星山历史上宗教活动的鼎盛时期。
以七星山为核心的风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03年9月晋升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7年7月9日,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七星山顶峰,始建于辽代咸雍十年(1074)。该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密檐砖塔:塔角为圆形倚柱,正中有佛龛,两侧有胁侍,上有宝盖,飞天抖拱等。
1982年对其地宫进行发掘时,出土有辽代石、铁、银、金套函各一件,其内盛有水晶、珍珠、玛瑙、舍利子等大小103粒,石碑两侧上镌刻有资助建塔人员姓氏及该塔建筑年代。该塔比沈阳塔湾净光无垢舍利塔整整晚建30年,系原七星山上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佛教场所,当时有沙门、僧尼48位)主持修建。
从铭文可知,这座塔是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佛塔,参加捐钱建塔的官员、沙门、僧尼、百姓、工匠有250余人。

修缮之前的七星山顶峰舍利塔
【双州城】位于石佛寺乡石佛寺村北的高坡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规模不大,但保存较完好墙基四壁尚存,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90米,城墙系夯筑而成,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现残存高度为2—4米,东墙中辟有一门,宽15米,南墙中部门壁向外延伸修起一段弧形土墙,当为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14米,自北墙壁向外筑起半圆型的“瓮城”环西门。西墙与北墙中段均开有4米宽的小门。城址四角均有台基。为角楼遗址。城内遗物,均系石器时期和辽金时期器物。
双州,辽太宗耶律德光置治所在双城(辽宁铁岭西),辖境在辽宁法库东南,金皇统三年(1143年)并入沈州。由此而知,作为州治所,由辽到金两个朝代存在220多年,州治所废除后,作为县治所继续存在50多年,前后共存在270多年。双州城址就是在辽代时所建立的一个城堡,相继有多民族居住、护卫生存在这块土地上。
解放以后,国家对保存较完整的古城遗址进行了考查。双州城很有考古价值,给后人挖掘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教材。为研究沈阳地区辽河流域辽金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91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七:○双城废县,在卫西六十里。本挹娄故地,勃海置安定郡及安夷县,后废。契丹置双州保安军,治双城县。金州废,县属沈州。元省。
【十方寺堡城】系明代长城遗址,位于石佛寺辽河南岸。城为方形,现已毁,仅存土基。每边长约200米。据《铁岭县志》(民国本)卷十六《古迹·古城》条记载:“石佛寺古城,在城西南九十里石佛寺。”即指此城。同书《古迹》条记载:“古石佛,城西南九十里石佛寺村西,辽河旁山上,有石佛一尊,……土人不知保存,今埋没土中矣。”这就是指十方寺堡被改称为石佛寺堡的原因吧。这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据史料记载,当时驻军301人,驻军首领为金紫浩。
十方寺堡,位于沈阳市新城子区石佛寺乡政府北,当地在此称“双州城”,城堡现存高1-2米残墙。《盛京通志》卷二九:“(在承德)城西北九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东北卷载:“沈阳市北石佛寺。”(下属墩台十四座,驻守官军三百零一名。墩台有:死鱼湖台,刺鱼埚小台,中空小台,水口小台,镇虏小台,看花小台,来龙台,晾马山小台,十方寺大墩,静边小台,龙湾小台,月牙湖小台,永宁台,平安墩。)
【解放战争碉堡群】石佛寺、七星山在军事上扼守沈阳北面的咽喉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末期,即1948年9月以前,这里驻扎着国民党青年军207师。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打四平之际,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急令将七星山驻守的207师调回到沈阳铁西区驻防,同时征调国民党嫡系部队到七星山驻防。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强迫石佛寺周围的老百姓数百人当壮丁,强行上山修碉堡、挖战壕,在山上山下紧急修筑七十二座碉堡和战壕等防御工事,以抵御攻打四平后南下的解放军,目的是保住沈阳,坚守沈阳北大门。1948年10月初,部分防御工事尚未完工,解放军就解放了四平。解放军前进途中,抛开七星山,从两侧包抄(东达连屯、西二道房),挥师南下解放了沈阳。
这时驻守在七星山的国民党军内部军心涣散,有投诚的、有逃跑的,已溃不成军。所以这些碉堡在当时没能派上用场,当地百姓也没受战火的殃及。七星山碉堡群是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而保存最为完整、质量最好的碉堡群,也是中国解放战争史真实的写照。
【马门子】马门系石佛寺乡一个村屯,在石佛寺两侧,七星山西南,现有人口664人,是锡伯族、满族、汉族杂居的村落。清朝初期此地草木茂盛、河水清清,是一片上等放牧之地。乾隆年间,盛京总理行营官员为迎送乾隆帝出巡,盛京竭祖陵精选了大批良马放游此地,作为皇家的马用,并建有房舍、仓库,派人看守喂养,因要对马匹进行放牧,在马门子西设有一个放马场,每天对所有放养的马匹都要经西门赶出。后渐渐形成村落,因马匹经常从村中出入,故取名为马门子。
很早以前,莲花湖面积很大,湖水清澈,长满荷花,鱼虾成群。周围的人们大多是以打鱼、捞虾为生。
民国时期沈阳县公署档案卷宗曾记载:铁岭南石佛村有古塔,耸立山颠,高四、五丈,虽劈陷三分之一,然犹不峙不欹。以山水相连,风景宜人,游赏者泛舟其临波观览,真有“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之感。由于山型奇特,被倚辽河,塔立山巅,塔影映河,形成了“拉塔湖”的自然景观。
市文物局关于七星山旅游风景区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问题的函
石佛寺文物古迹勘查汇报
七星山山门
七星山下的石佛寺
七星山
未整修前的古塔
山神庙古塔与碉堡
山神庙古塔与碉堡
双州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