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制度
(2008-11-13 10:40:28)
标签:
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教育 |
分类: 方案制度预案 |
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制度
新城子乡中心小学
一、目标要求
1、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教育局德育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坚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校实际,整体设计,分年段实施,抓好基础常规,创出特色,提高实效。
3、根据局德育工作管理目标,强化德育过程的管理。做到规范、有序、科学、高效。
二、组织网络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组织开展德育研究,协调和实施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工作机构,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
2、班主任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共同参与者和管理者。
3、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的规划与管理,协助学校收集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教育工作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三、德育例会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每学期两次)学习德育工作文件和校外德育工作经验。分析本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德育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早出差距制定改进措施。
2、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
宣传德育工作精神,学习总结典型经验,布置工作要求,研究落实指导工作方法。
3、家长委员会例会(每学期两次)
期初讨论工作计划,征求意见,期末交流汇报,展示教育实效,征求建议。
四、内容与途径
(一
)德育课程管理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求: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阵地作用,被好课、上好课,注意道德认知。情感教育,明理导航。
2、主题班队会要求:每学期学校要求召开4次主题班会、4次主题队会,并有详实记录。内容要结合实际,符合学生年级特点,不要走过场,注重实效。
3、社会实践(每学期1~2)
活动前做好活动基地的联系工作。教师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4、 各科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在学科教学中,自觉承担起育人职责。
(二)班级常规管理
1、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会用文明用语,与同学、老师、客人问候语言要规范,敬礼要标准。
2、每天早上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如有缺席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搞清原因,同时检查学生着装仪表情况是否符合学校要求,及时进行教育.
3、做好每天检查班级卫生及分担的卫生区域清扫工作,了解值日生工作。
4、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广播操和升旗仪式。
5、观察班级公物保管状况,发现损坏及时调查教育和处理。
6、检查学生课间活动及文明休息状况,注意和处理好班级的偶发事件。
7、随时发现班级中的先进事迹或不良现象,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教育。
8、竞选好班级小干部,积积向学校推荐优秀学生。
9、关心学生用餐情况,注意保持环境整洁。
10、每天离开教室时,检查班级卫生及三关工作(电、门、窗)冬季看好火炉。
11、配合每阶段中心工作,出好每一期班内板报。
12、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表扬,帮助其树立信心。
13、学期结束写好学生评语。
(三)少先队工作
1、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全校教职员工及全体学生必须共同参与。
2、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争创集体章与(评选优秀班级)相结合。班内开展争创个人章活动,指导学生用好“争章园地”。
3、注重少先队小干部的培养,做到组织健全,轮换上岗,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少先队干部会议,有详细记录。
4、利用各种纪念日和节假日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做好社区的联系工作,组织假日小队、指导假期生活。
6、建立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考核、表彰。
1、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各项常规抽查、评比作为期末考核依据。
2、各班根据学生素质评价要求,按时认真做好对学生的素质评价工作。
3、发现先进,树立典型 。学校由2名值周教师及带班领导与少先大队部进行常规评比,每周向优秀班级发流动红旗。
4、学校根据评比条件,对各班进行检查验收,在期末进行表彰。
5、学期结束,学校对班主任及其他人课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