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台辽墓与辽朝后族肖氏
叶茂台辽墓群,是辽北地区较集中的辽代古迹。位于辽河流域的法库县西部叶茂台村,在它的周围有数座辽代头下州城,南与辽滨塔仅数十里之遥,辽滨塔是辽代辽州故址。叶茂台村北和西有二百米左右高的小山丘,在这里发现、清理挖掘辽墓二十座。出土不少华贵的随葬品,特别是两轴绢画,木制房形棺床小帐,铜丝网罩等珍贵文物。对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等,在考古学上有重大收获,在国内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叶茂台出土的墓志得知,此处是辽朝后族肖氏的家族坟地。肖氏是契丹民族,契丹原是我国北方西刺木伦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原分为八部,五代后梁时期,由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公元九一六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称辽国。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及建立政权期间,得到肖氏的帮助,从此耶律氏与肖氏成了辽朝的统治集团。《辽史·本纪》:载“四年(公元九一O年)秋七月戊子朔,以后兄肖敌鲁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叶茂台肖义墓志记载:“葬于辽川之右,圣迹山阳,先茔也”,可见肖氏居此时间甚久。以下通过重点介绍这里的几座墓葬和较少见的文物。借此可窥见当年辽朝后族肖氏一支的点滴情况。 墓
葬
一九七四年春,发掘的第七号辽墓,出土三百多件华贵的随葬品,其中的绢画、双陆棋、木制房屋式棺床小帐、刺绣的衣被等,是辽墓初次发现的珍贵文物。这座辽墓中随葬品丰富,陈设的富丽,保存完整,在我国已发现辽墓中较为少见。
一九七五年《文物》十二期,刊发一组简报介绍此辽墓的情况,经专家学者考证,判断墓葬年代约在公元九八○年上下,即辽景宗乾亨初年,这时辽朝正处于上升时期。这座规模不很大的贵族妇女墓葬,竟有如此华贵的随葬品,充分反映了盛世时期统治者的奢华和排场。契丹族善于把中原的制度用于统治下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的部族中去,使他的经济、文化在初期发展很快。
一九七五年,在墓群之中发现第十四号辽墓,从骨骼分辨墓主人是一青年妇女,随葬品的特点,大都是军事用品,有宝剑、箭、枪、刀、钩、叉、铠甲、战鼓、提梁铁罐等,其中提梁铁罐嵌有银丝图案,是军事提水之物,马鞍、马蹬、马铃等等,有剑拔弩张,杀气腾腾景象,可见肖氏家族的男女善于骑射,并能驰骋疆场,契丹民族的铠甲天下的英姿壮态。
一九七六年在辽墓群中发现一座较大的墓葬,因早期被盗文物不多,但有一方墓志和大幅壁画。墓志记述,墓主人是辽代后族肖义。肖义做过武宁军节度使,辽兴军节度使,乾统五年(公元一一O五年)拜北府宰相。他的次女是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妃子,封为德妃,甚得其宠。天庆元年(公元一一一一年)肖义坚请辞政,归故里以度晚年,同年十一月十八日薨于私第,享年七十有三,以二年三月十三日葬于辽川之右……。肖义《辽史》中有传,记为肖常哥,墓志说他字子常。《辽史(道宗)本纪》记载:“三月辛酉,燕国王延禧生子,癸亥,赐名挞鲁,妃之父长(常)哥迁左监门卫上将军”《辽史·(天祚皇帝)本纪》载:“五年春正月乙亥,夏国遣李造福等来求援。且乞伐宋,庚寅,以辽兴军节度使肖常哥为北府宰相。” 肖义,在辽道宗,天祚皇帝两朝任重要官职。墓志中载有:“诏免拜礼,进位守司徒,别赐推诚,守正之号”。可看肖氏家族在辽朝中的地位显赫,共掌统治大权。
文物
叶茂台辽墓中出土的文物有数千件,器物品种繁多,内容复杂,本文受篇幅所限,只能选其精者,重点介绍。两轴绢画,这两轴绢画是一九七四年春,出土于七号辽墓。一件是“山水画”,另一件是“花鸟画”。这两轴画原挂于墓中棺床小帐的两壁上,发现时画已经脱落在棺房的木板上。壁上挂画的铁钉仍在。“山水画”的画面构图是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山庄楼阁,峡谷清幽。阁前有二人对奕,一人观棋,山下有一高冠士人携杖登临,后随二童,前者背上负有盛物行囊;后者肩上扛着罩衣古琴。下部还绘有山石溪水,青苔小草等。充分反映出封建时代文人隐士幽雅生活的主题。花鸟画:画面绘有竹丛,在三杆竹上落着三只麻雀,动式各异,竹丛下有三株野花,左为蒲公,中为地黄,右为白头翁。在野花前草地上绘有二只小兔在觅食。这两幅画技法上虽然不如中国历代名画,也无名款,但是就画的构思,用笔并排一般,尤其是出土于近千年的古墓之中,更为罕见。因此它一出土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九八一年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杨仁恺同志,应美国克利弗兰博物馆和纳尔逊博物馆的邀请,前去作“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考证”的学术报告,参加会的除美国学者,还有来自欧、亚各国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学者二、三百人,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烁先生也应邀莅会。杨仁恺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学者们很大兴趣,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先生的夫人当面邀请杨仁恺同志去波土顿哈佛大学讲学时,请到她们家中作客,杨仁恺回国后又有许多外国朋友来信要求将报告讲稿印刷出版。一九八四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这一专著印成单行本。书名为《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考》,作者对两幅古画出土的意义,创作年代和画的内容,辽代绘画艺术风格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了反复论证,这本书深得考古界、美术界及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两幅辽墓出土的珍贵的绘画,成为我国绘画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叶茂台辽墓也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与想往。棺床小帐:同时出土的一架完整木制的棺床小帐,是一座“小帐”式屋建筑,屋顶有九脊,螭吻为两个木雕龙首,装有两角,龙口外向,无瓦垄檐椽等结构。周围是板壁,前有门窗下有围栏成长方形须弥座台基(木制),束腰周围雕出壶门,内有彩绘牡丹花、行狮、虎头等图案,栏外置两处踏步,各三级。这类棺床小帐,迄今是辽墓第一次发现,为研究唐、宋、辽代建筑提供条件,特别是未经修葺古建筑原做的形状,更是难得的实例。铜丝网罩:一九七六年秋,辽墓群中发现一件比较完整的铜丝网罩,墓中有两具尸骨,其中一具有网罩,从骨骼特征分辨,罩网者为女尸,除了头部已破碎外其它部位都完好,全长一米三十七公分。加上头部死者身高约在一米六十公分上下。这是全国首次发现一具契丹民族用的全身铜网罩,乌盟也发现了全身铜网罩,时间是在叶茂台之后。铜丝网罩:出土于肖氏坟地之中,肖氏家族有此礼俗,对契丹民族的原始信仰,宗教的考证、研究提出新的线索。除此之外,辽墙中发现有:精美的瓷器,巧妙的雕刻,艳丽的壁画,技艺高超的刺绣,玲珑剔透的金属制品、战鼓、刀、枪等军事用品,以及文娱用品、车马具等等。
上述墓葬和文物均发现于叶茂台辽代肖氏家族坟地中,通过这些遗迹、遗物和有关文献考证可提出初浅的看法:
一、可窥见肖氏家族在辽朝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和地位。皇族耶律氏,后族肖氏,他们之间互相依靠,结成统治集团中的核心。共享富贵,由原来的游牧民族发展到爱奢华、讲排场的统治者。
二、通过兵器、马具,说明肖氏这样的上层贵族,仍然保持着:纵马于野,骑介夫的原始旧俗。
三,从葬制和文物特点上,可看出肖氏家族虽然还保持一些契丹民族原始的礼俗和信仰,但是汉文化却占重要地位,说明他们善于学习先进民族之长补本民族之短。四,叶茂台辽墓出土文物中,雕刻、绘画、木器制做,技法上都有中原特点。刺绣又与苏杭相近似。瓷器品种很多,产地各异,其中影青瓷产于江西景德镇。由此可见肖氏家族和当权者,在当时交通不便南北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尚能重视引进技术交流物资,这也是发展辽代北方经济的重要因素。
在叶茂台山上现在保留下来的墓葬有四座:三座是壁画墓,有多室、单室,有砖筑的,石条筑成的,还有用块石修筑的。这些墓葬都很完好,有两座能进入墓穴观赏壁画、石棺和建筑结构。我省在“七五”计划中准备在此建成“叶茂台博物馆”,陈列叶茂台辽墓出土的文物和墓葬分布、结构等项。叶茂台辽墓群将成为我辽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迹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