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文集锦 |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是一切教育因素中最宝贵、最主要的因素。建设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发展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对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我们学校的在职教师,共计149人。采用文献(档案)统计的方法。时间截至到2007年12月31日。
(三)调查结果
1.基本概况
调查的教师中,男38人,女111人。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为1:2.9,平均年龄为39.9岁。党员23人,团员8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20.8%。
调查的具体结果见表一。
表1
调 时 |
总人数 |
性别 |
性别比 |
平均年龄 |
政治面貌 |
党团员占青年教 师总数的百分比 |
||
男 |
女 |
党员 |
团员 |
|||||
2007.12.31 |
149 |
38 |
111 |
1:2.9 |
39.9 |
23 |
8 |
20.8% |
2.学历状况
被调查教师中,现学历中,本科12人,大专102人,中师(含高中)34人,高中以下1人。
表2
学历结构 |
本科 |
大专 |
中专、高中 |
高中以下 |
2007.12.31 |
12 |
102 |
45 |
1 |
3.年龄结构
表3
年龄分布 |
35岁及以下 |
36-45岁 |
46-50岁 |
50岁以上 |
合计 |
36 |
75 |
14 |
24 |
149 |
4、职称结构
表4
职称结构 |
高级 |
中级 |
初级及以下 |
2007.12.31 |
1 |
140 |
6 |
5、业务骨干
表5
调查时间 |
市教育专家 |
市学科带头人 |
市骨干教师 |
区骨干教师 |
2007.12.31 |
|
1 |
3 |
12 |
6、奖励状况
表6
调查时间 |
国优 |
省优 |
市优 |
区优 |
2007.12.31 |
|
|
1 |
12 |
(四)结果分析
1.性别与年龄
我校教师中,女教师占绝大多数,这与全国各地的情形相似。而从事一线班主任的男教师只有2名。
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男教师性格中那种天然的坚强、勇敢、粗放、幽默、理智等阳刚之气仍是小学生心理中必不可少的。但男教师的匮乏无疑是孩子们的一种遗憾。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结构,必须从师范招生时就考虑男女比例,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校教师的主体是中年,以35岁—45岁的居多。本次调查的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9岁,平均教龄为20.2年。这是一支年龄和教龄结构偏大的中年教师群体。青年教师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近年青年教师补充较少。
2.学历与成绩
国家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中师毕业为小学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本次调查所显示的结果是可喜的。被调查者中,有80%的教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0名教师获得了本科学历。还有10名青年教师在读本科,也就是说,被调查教师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小学教师合格学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中师毕业后又通过各种形式拿到了大专乃至本科学历。
教师在学历上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迫切,另一方面也表明我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
学历,作为考察教师素质的一个硬件,虽然不能完全与教师的实际水平划等号,但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基本的教学能力。而这种由学历所带来的能力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材以及学性的把握和应用。
办好学校的关键的教师,这已成了人们的共识。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艾利奥特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要发展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必须首先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人们往往忘记:“教师和孩子们一样,也需要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教育机构,但教育不应只是为学生的。”(丰塔纳,《教学与个性》,184页)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的发展不单单停留在学历上。
在这里,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很关键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关键在教师。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自主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我校自“十五”初期开始,从《提高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研究》市级课题,到“十五”中期《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省级课题,再到“十一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省级课题,始终抓住教师素质提高这条主线不放松,提高了教师们的自主发展积极性,适应了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我校的教师素质和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省教育厅张德祥厅长将农村师资状况堪忧的原因归结为一是回不去,二是往外跑,三是层层拔。我们面临的主要是后两种情况。从2001年起,往外跑使我们的骨干调走11人;层层拔(到初中)使我们的骨干调走7人。相当于我们目前一线教师的10%。
2.激励制度的缺乏
由于教师激励制度的缺乏,很容易造成人心不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当班主任就是实例。由于教师培养制度的欠缺,很容易造成重使用、轻培养,甚至是不培养的现象,一味的压担子,只让牛干活,不让牛吃草。这种使用人、但不爱护人的现象极易造成人才积极性的挫伤。由于奖惩制度的缺位,对一些无病装病、小病大养的情况无计可施。使个别人只想沾好事的光又不想费心费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有的人恐怕连钟也不想撞了。
除此之外,还有骨干教师数量不足,音乐、美术教师缺乏;教师素质偏低;教师继续教育力度不够;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差;对现代化教育手段了解不足,设施缺乏等问题。
三、实施建议
根据上面的现状描述与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尽快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培养、培训制度,从根本上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规范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法律和权威感,这样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它有利于今后不断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事业,使师资队伍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合格的和优秀的骨干教师后继有人,也有利于调动在职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献身于教育教育事业。
第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让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们能够安心,认真的完成本职工作。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在教育前线作出辉煌成绩,从而大力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培育人的工作,教师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言行举止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在信念上,要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为教育事业献身;在学习和传授知识上,应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育目的上,一定要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放在首位;在行动上,应当以身作则,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形象更加光辉,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受之无愧。教师只有做到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有利于学生,集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呕心沥血地把教育工作做好。
第五、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现代教学媒体的实际操作能力。现代教学媒体是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硬件包括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视机、录象机、计算机、影碟机等,软件包括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象带、计算机课件、视盘等。各农村小学领导及相关教学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培养在职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让教师通过现代媒体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行立体教学以极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率以及扩大教学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