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2010-12-29 22:43:25)
标签:

忧道不忧贫

杂谈

文/李敬泽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陈乃小国,长江上的两位老大决定在小陈身上比比准的拳头更硬。
    风云紧急,战争浩大沉重,它把一切贬为无关紧要可予删去的细节;征夫 血、女人泪、老人和孩子无助的眼,还有,一群快要饿死的书生。
    ——孔子正好赶上了这场混战,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吃的是野菜.弟子宰予已经饿晕了过去;宰予就是因为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为“朽木粪土”的那位,现在我认为孔夫子骂人很可能是借题发挥;想当年在陈蔡,这厮两眼一翻就晕过去了.他的体质是差了些.可身子更弱的颜回还在院里择野菜呢.而年纪最大的老夫子正在屋里鼓瑟而歌,歌声依然嘹亮。谁都看得出.这不是身体问题,这是精神间题。
    在这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不只宰予一个.子路和子贡就开始动摇,开始发表不靠谱的言论: “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这话的意思就是,老先生既无权又无钱.不出名不走红,四处碰壁.由失败走向失败,混到这地步,不自杀不得抑郁症倒也罢了,居然饱吹饿唱兴致勃勃,难道所谓君子就是如此不知羞耻乎?
    话说到这份儿上.可见该二子的信念已经摇摇欲坠,而且这活是当着颜回说的,这差不多也就等于指着孔子的鼻子叫板。果然.颜回择了一根儿菜,又择了一根儿菜,放下第三根儿菜,摇摇晃晃进了屋。
    琴声戛然而止,老先生推琴大骂:子路子贡这俩小子,“小人也!召,吾与语。”
    俩小子不用召,早在门口等着了,进了门气焰当然减了若干.但子贡还是嘟嘟嚷嚷:“如此可谓穷矣”——混到这地步可谓山穷水尽了。
    孔子凛然说道: “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黄钟大吕,不得不原文照抄.看不懂没关系,反正真懂这段话的中国人两千五百年来也没多少。子路原是武士,子贡原是商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此时的我们相差不远;如果真理不能兑现为现世的成功那么真理就—钱不值.而孔子,他决然、庄严地说,真理就是真理.生命的意义就在对真理之道的认识和践行。
    此前从没有中国人这么说过,公元前489年那片阴霾的荒野上,孔子这么说了,说罢“烈然返瑟而弦”,随着响遏行云的乐音.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呆若木鸡,喃喃曰: ”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我认为,这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如同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临难.孔子在穷厄的考验下使他的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从此,我们就知道,除了升官发财打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还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
    当然,如今喝了洋墨水的学者会论证我们之落后,全是因为孔子当初没像苏格拉底和耶稣那样被人整死,但依我看,该说的老先生已经说得透彻.而圣人的教导我们至今并未领会,我们都是子贡,不知天之高地之厚.而且坚信混得好比天高地厚更重要.但有一点总算证明了真理正在时间中暗自运行,那就是.我们早忘了二千五百年前那场鸡飞狗跳的战争,但我们将永远记得,在那场战争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孔门师徒的乐音、歌声、舞影和低语.

     ——永不消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