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非不快乐
(2009-01-10 21:37:55)
标签:
林夕文化 |
武昌,很小很不起眼的书店,一本纤瘦的小册子突然跳入视线,纤瘦得就像它的作者——敏感、神经质,薄如蝉翼般脆弱,然而内里有咬得碎核桃的极强生命力。
林子,《原来你非不快乐》。
喜欢听明哥咬着舌头叫他“林子”(你我当然都知道,那是广东话来着),虽然他自己上个月在上海交大演讲时,似乎更钟意台下有人山呼“夕爷”。
说起来,前年在上海,和他也算有一面之缘了。台上明哥讪讪地喊他的名字,要他站起来同大家打个招呼。于是一团橙红在山呼海啸中小心翼翼地探了个头,仿佛一只冬眠已久的乌龟,应太阳强射的要求不得不伸出头来呼口气,继而马上就缩回那层硬硬的壳里。那样腼腆害喜的一个人,一切合乎我们所有的猜测臆想……喔,最重要的是,原来我们相隔如此之近——曾经……
装在套子里面的人——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无论是唱片的封面,还是颁奖视频里的偶尔露面,他总是墨镜围巾帽子的一大堆行头,裹得严严实实,宣传照也总是拍得那么抽象,以至于刚知道此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分别他究竟是男是女——呵,或诚如他所言,艺术家大概都是雌雄不分滴。
杨千桦十年的演唱会上,他算是颇为正式地露了一把脸,还是帽子棉袄的行头,好歹眉清目朗的看得真切。那一次他侃侃而谈,自杀笔障失恋失眠……这些个窘事都毫不讳避。那一次,他说王菲是他的大女儿,千桦是他的小女儿。晕,他才大王菲8岁而已,真是会占便宜。(江湖流传他曾说王菲与他是“没有名分的夫妻”,估计说过,只是不得见。那就简直占尽便宜了)那一次,发现他还是很健谈的,不过大概非得在自己滚熟的圈子。
回家的车上,大致翻了一下这本书。有点小失望。
说是随感,居然确乎只是随感而已,每篇都短得那般泛泛,格局也嫌小,有媒体说这本书展示了林夕于感性之外,还有对经济时事房产政治哲学教育等等的世界关怀。书里有很多篇章也确乎指名道姓提到了以上总总,然而如果说这样的浅尝辄止就是世界关怀的话,我宁愿在他那些抽象到看不见的词作里看见世界的剧情演变。
好像就是接受我们报纸的采访吧,林夕说他其实是“七分理性三分感性”。这话怎麽听都让我觉得有点像王尔德那句著名的自夸——“我过日子凭天才,写文章只是凭本事。”林子说他理性,我看最多不过是在生活中(书里面说他其实是个意志坚强到偏执的人,更让我相信他过日子凭理性),至于为文,此人还是感性居多的,也是以感性才成王成圣的。
不过还是很开心,因为书中比比皆藏着那些你我背得烂熟读到通透的“林氏名词”,处处可让人如君在前般的会心一笑。其实一句“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就已经奠定了夕迷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林词补注”来读的调子。
还是以前说过的那句话——“林夕最拿手的桥段,就是绕弯子。我看林词,但凡拿得出手进得了殿堂的,莫不是偏偏迂回婉转逆其道而行之,有痛偏不说痛,不快乐偏偏说快乐,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之极致后,突然亮出心底那抹悲伤的冰山一角,然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端的是深得中国千年诗词之底蕴——含蓄蕴藉。”
人皆以为其乐,独己不觉,何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