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子十八载 鸡毛漫天飞

(2007-03-27 00:34:58)
诗人卧轨的日子,诗人像鸡毛一样飞,雪花啊小心翼翼地四面下降……
很久以来,“诗人”变成了一个可笑的词汇。在我的语境里,诗人等同于一个光亮的秃头,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喃喃自语着:“起风时,我常常不说话”——至于下句,张晓凤说:“话语在风中撕裂,无法清晰完整地表达”,我们的诗人说:“因为张不开口,嘴里都是沙!”
所以当电影里的人一喊出“诗人”两个字,我先天想笑。这样的心境下再来看海子的死,一切神圣都有滑稽的味道。其实这样蛮契合的,你们不是整天荒诞复荒诞吗?!
围绕着海子,卧轨与面朝大海,作为他的招牌动作,遮蔽其余一切。选择自杀是勇敢还是怯懦?这个问题和黑白鸡蛋的优劣一样,毫无意义。人是自由的,人生而自由。人有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只要无涉他人,就无可厚非。(关于自杀教坏小孩子的论断,识见低劣得可以去写人民日报的社论,与之辩解,就如同逼着妙玉向刘姥姥解释茶道,简直僭越阴阳两极之限。)但是否人一死就是天才就是导师就化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呢?我深表怀疑。在我看来,一个25岁的青年,一个还随时处在半疯半癫状态下呓语的未婚男子,除了代表他自己敏感脆弱、纯真热情、纤细疯狂的理想,代表不了任何人,更遑论精神家园??!!
小侄子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每次抱他,我都会对他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结果是他记事后但凡见我就大哭。好不容易不哭了,只要我念那首诗他又会吓得发抖,哭得稀里哗啦。这种效果屡试不爽,却好像不是我的初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诗再温柔纯真平和之作,也不一定对所有人的胃口。就我而言吧,《面》顶多算部小资之作,别说远远够不上经典的资格,就是拿它概括海子的风格,也是谬之千里的。海子的诗,首先乡土,继而孤独,再者狂放如咆哮的狮子。拿《面》当做海子的代表作,闭眼想象那个25岁青年男子的温柔,是典型无知无学的傻x之举。
海子是孩子,那个坐在拖鞋上无助啼哭,像木头一样啼哭,为了孤独啼哭的孩子——“你说你孤独,就像很久以前,火星照耀十三个州府”。当一个孩子任性地和这个世界说88时,我们应该遗憾。尤其是这是个如此有才华的孩子。如果他多活10年,再10年、又10年……
诗人有权利任性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却没有权利任性地批判这个世界,批判其余那些苟活于世的人。《像鸡毛一样飞》里,孟京辉照例摆出北京老愤青的架势,强调着诗歌的死亡和诗人与世界的格格不入。还好还好,小孟只是撩开喉咙喊几嗓子而已,没有上升到挽袖子挥胳膊的高度。
对了,诗歌的死亡。诗歌死亡代表着什么,后现代来了,黄金时代来了。后现代叫嚣,消弭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的鸿沟;黄金时代高唱庶民的胜利。神圣不存,一切走下圣殿,不正是先锋诗人们呐喊着的吗?怎么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了?难道诗里可以颠覆神圣,轮到要吃要喝要待遇时,又要高人一等了?
诗人是最容易头脑发热的人,最爱摆出一幅真理在手智珠在握的架势。天才如太白,也自诩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沉稳如杜二,也吹嘘要“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然而世界从来就没有美好过,理想在现实面前只会像没有颜色的低空飞机,偶尔从你头顶呼啸而过,至于目标和那些存在的痕迹?哪复计东西!
风起时,鸡毛漫天飞。琐碎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原则,无趣是餐桌上的主食,无聊是明天的酒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脚鸟
后一篇:宛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