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istic Nihilism 樂觀虛無主義
(2017-07-27 11:29:17)
标签:
杂谈 |
今天課題由淺入深,哲學題。
Optimistic Nihilism樂觀虛無主義。
幾千年前,人類開始認知這個奇異的世界。
世界佈滿著各種生物,有些我們可以吃,有些可以吃我們。
有些液體我們可以喝,也可以用來製造更多東西。
日間,天上有個小圓球溫暖我們的皮膚;夜間,天上無數漂亮的光芒閃耀。
這個世界,明顯是為我們而設。何況,遙遠的某處有神秘力量看顧著我們:
這裏就是家。
以上想法讓一切不再可怕,也不讓人迷惑。
但當我們長大,人類對於身處的世界和自身認知更多:例如天上星星不為我們閃耀,它們原本就是這樣;我們並不存在於宇宙中心,宇宙的存在比想像中還要長;人們由許多細小而死去的東西(細胞)組成,但某些原因這些小東西組成的大東西(我們)卻活著。
我們學會當下只是歷史的短暫階段,歷史可以追溯上億萬年。
整體來説,我們學會了人類其實身處一粒水氣微塵之上,環繞著一顆普通大小的恆星團團轉;
而恆星就位於一個普遍的銀河身上的一條平靜的‘手臂’上,其實我們的銀河屬於一個銀河群組,我們永遠無法離開;
這群組只是千百個中的一個,它們將組成超星群,
將這種超星群乘以數千倍,就大概形成我們所能眺望到的浩瀚宇宙。
這宇宙可能比我們想像中大百萬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數目再龐大對我們來説毫無意義,人類的腦袋無法處理這龐大概念,宇宙太大。
但大小不是最令我們煩惱的概念,而是時間。
準確來説,我們的生存時間。
如果你能活到一百嵗,你將擁有五千二百個星期的時間使用。
如果你現在二十五,你還有三千九百周天。
你要是活到七十,就剩下兩千三百四十周。
看似許多時間,但又好像不是。
之後呢?
你的生理會分解,動態的你停止活動。你會逐漸被大地吸收直至原本的你完全消失。
有人認爲人類有部分是無法用肉眼看見和量度,但目前無法確認。
那麽這個生命完結,死亡就是永恆。
其實這並非那麽可怕,如果你無法記起你生前那137.5億年所發生的事(大概就是宇宙爆炸至今),那麽你死後億萬之年將會很快過去:試試閉上你雙眼,數到一。
這就是‘永恆’的感覺。
而以人類所知,宇宙本身也會消亡,到時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轉化。
以上仿似都是存在主義,無非為讀者帶來不安。
那麽我們就回到今天主題,樂觀虛無主義,以抵銷存在主義的無力感。好,入正題了。
簡單來説,我們可以確定天上的千億繁星其實都不是為我們而設。
某程度上,這好像是人類存在以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
於是我們產生自我認知,浩瀚宇宙這個偉大故事,跟我們無關。
還是很沮喪。而當文明科技對電子和幹細胞等各種領域越加深瞭解,似乎也無補於事。
OK, but so what?
我們只能活一次,看似可怕,但這設定其實讓我們更自由。
如果地球遇上災變而消亡,你一直以來所遇上的各種不幸,責難,痛苦,你所犯的過錯,也會隨之消失。
如果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的唯一經驗,那麽,它就是唯一重要的事。
如果宇宙沒有既定原則,那麽唯一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所選擇的。
如果宇宙沒有存在目的,那麽所謂的存在意義就由我們自決。
人類的存在當然有所盡頭。
但在此之前,我們可以理解自身和探索世界。
我們享有官能感受。
我們可以享受食物,書本,日出,彼此。
事實上,我們有能力去思考這議題,已經不可思議。
人們容易誤解自己與世隔絕,在宇宙中孤海漂浮。
其實不然,我們可以解讀成為宇宙中的思想感受部分,一個感覺樞紐。
設想我們身處宇宙大小的游樂場,相當自由。
那麽,我們乾脆開心一點。到星星上建設各種烏托邦。
我們實際上並非全知。
不知道宇宙的法則如是。
生命如何源起。
什麽是生命。
我們完全不理解什麽是意識。
又或者我們在宇宙中孤獨存在,但我們可以尋找更多答案。
天上有億萬星星可以探訪,需要治療的疾病,需要幫助的人,快樂的感受,和未完成的電玩。
很多事情可以做。
尾聲。
你或許已經用過人生好一段光陰。
如果人生只能一次,沒有理由不尋樂,活得開心自在。
如果能令身邊的人快樂,相得益彰。
去做令自己開心的事,
你有權選擇什麽對你有意義。
《節錄並翻譯自Kurzgesa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