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碰到不吐不快的题目要好好抒发一番:女权主义、电影艺术、数码电影、电影何价。
笔者生活在男女社会地位主导权逆转的微妙年代,从八零、九零一直到二千年始,男女地位不论在政治经济,生活文化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男人主义昨天被痛批得狗血淋头,大女人主义今天被吹捧提倡,男女「平等」在未知的明天还是遥遥无期的在「呆等」。深知此网站的读者大多是女性,既然知道原因是什么,今天更应该撤底的澄清,笔者多年不断分析通俗电视电影文化的背后,明白和得到了什么,虽然无奈,结案陈辞也难免辛辣。
今天先集中谈谈电影艺术受到以上的波及。众所周知今年奥斯卡服装奖花落谁家,看过《安娜皇后》一片的观众朋友,相信对其衣服华美、角色造型、场景气氛、画面构图都会拇指一竖,然而故事应所带来的启发,笔者耗用两小时光阴里里外外看过该片,遍寻不获。一部电影的灵魂,原来已经不再属于主题意识、故事背景、甚至角色扮演;现在都由配套来喧宾夺主,先一部《安娜》、再来一部《战狼三百》,同样令人汗颜。
光看《三百》片花都知道,该片是如何制作:从三十到五十人不等,在一个铺满蓝绿色布的录影厂里打斗追逐,拍毕,丢到电脑公司合成数码场景和打斗动作,完成。无可口非这当中仍有血汗,然而这种制作技术趋势一发不可收,动画和电影再不是一线之差而是千丝万柳,日后出现一个电脑合成的奥斯卡得主可不是天方夜谭。
这引伸到最后一点,电影何价。发觉跟年青人辩论得再激烈也没有意义,大势所趋,市场终归是照顾入场买票的年青一群,笔者顺着观众人潮从探索历史文化,到观察现代女性心,到了解电脑动画的可塑为止,无非希望有朝一日能写出具启发性的故事,给观众官能上的震撼外,还有最重要的心灵上的感染;可惜终归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生气的同时也累了,想放弃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娱乐八卦,起码奥斯卡颁奖也可以跟着大伙一块儿绘声绘色。我的回应是,既然高高在上的奥斯卡也给人流于种族主义和大美国主义下屈服,又何苦再多踩一脚、落井下石呢?现代人做电影的技术到达数码化,真实世界办不到的镜头,用动画完成,导演功力较劲变质,剩下来的,就只有故事主题的比拼:别傻了,政治题材获胜不是偶然,男女之间地位大战也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