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睡觉时,都会进入「睡梦周期」,科学家把它大致分成四阶段:首先是单纯的由苏醒到入睡,然后进入「正常」睡眠状态,第三阶段脑电波会产生变化,再踏入最后阶段,就是沉睡。运用电磁波感应器,把发自头盖的百万份之一伏特的电流收集,再把波频投射到素描器上,得出的脑电图,就是E.E.G。当中四种波频:Beta waves─频繁表示大脑活跃或焦虑;Alpha waves─冥想时容易发现,表示敏感而松弛;Theta waves─昏昏欲睡或浅度入睡时常见;Delta waves─缓慢表示深度入睡。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刚进入睡眠不久,人们很快进入第四沉睡阶段,属非快速动眼期(NREM);约一小时后转进为期约十分钟的快速动眼期(REM),亦是所谓的「做梦时段」,然后再回到以上NREM周期的三个阶段。整个过程历时约八九十分钟,循环四至五次,大概是普遍的睡眠时间。要留意的是,过程中REM会逐渐延长,临睡醒时REM可以长达一小时。故总括来说,按八小时的睡眠,当中六小时是NREM,余下的两小时便是REM,即是做梦时段。大概半数以下的人只会从NREM中苏醒,部分人声称自己从不做梦,心理学家认为是潜意识使然,因为部分人企图压制梦境意识。 (待续)
又到故事时间,谢谢各位捧场。提醒一下,粗体是原梦片段,幼体是不才手笔。
石像
「木仙子,真的不可思议,出来看看我今天在外面找到什么!」
樵夫参扶着虚弱的树精灵,兴高采烈地走到附近的白木棉下,跟前是一个实物大小的雕像。
「仙子你看,这石雕简直出神入化,跟你长的一模一样。不过当然不及真人好看…是崇拜仙子的人做的吗?」
白木伸手感应石雕,似有所觉悟,幽幽的看着身边仍是兴奋不已的约翰,脸上浮现一丝哀愁。良久过去, 约翰按捺不住异样的气氛,把白木握紧。
「木仙子,你怎么了?是雕像让你想到什么,还是…山神为证,约翰没有,很久没有砍树烧柴,一直谨遵仙子教训!你不相信约翰吗?我可以向仙子发誓…」
听着喋喋不休的解释,想到连日来的共处,白木内心满怀温暖感激,同时交织着歉疚。她松开参扶背向约翰,感受深谷中罕有的寒流。本想打断约翰的话,却被说住了。
「…你要回去,我知道的。」
白木一时间眼眶泛红,怎么都说不出话来。回想到从前跟黑木对外界的憧憬,后来相遇善良的约翰,尝到短暂的温馨,到现在离别将至,竟是这么漫长。人类的情感也许比大自然之母更具破坏力,可惜再没有时间细尝,以后也没有机会了。
「是的。雕像是黑木留下,要我回去。」
约翰低头,眼看铺满地上的枯叶,耳听这实现了的预言。一个闷雷,雨水随风落下,打在他脸上、身上。过去沉重、务实的性格再一次像乌云般笼罩着约翰:人家是仙子,你只是个樵夫,别再妄想了;何况村里需要照顾,自己也是时候回去了。他试着用平静的语气回应:
「原来是这样。木仙子,有什么事情需要约翰帮忙吗?」
收起泪光,白木转过身来。眼前的约翰,明明是深爱自己,为何可以这么平静?别开玩笑了,你是精灵,懂什么情感,爱为何物,你在乎吗?这到底跟对树精灵宝宝的关爱不一样吧?全能的山神啊,请指引白木吧!
「我是精灵,不是木仙子,叫白木。约翰,我想问你,你…爱我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