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们这一生,在舍去千千万万东西的同时,也会得到千千万万的东西。有些东西是我们想得到却得不到的,有些是我们不想得到可偏偏又舍不去的,还有我们明明可以得到却又不得不舍去的┅┅“舍”和“得”就像是两个反目的亲兄弟,永远对立着,势不两立,却又永远不可分割地存在着。而我们的人生就在舍舍得得中交织成一道道色彩各异的风景线。
突然想说说这个话题,是因为这几天推掉的两个戏。第一个的原因我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就是我和经纪人不愿意向邪恶势力低头(绝对不是什么潜规则)的结果,第二个则是由于时间的问题。
我并不害怕“舍”,也不拒绝“舍”,只要我觉得值得,只要我认为对得起我做人的原则。就拿第一件事情来说,其实对于我,一个刚刚毕业的新人,多接一个戏肯定是利大于弊的。舍掉这个机会,是我不想纵容那些邪恶的,非君子的做事方法,虽然我知道我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记,但我还是要坚持,因为这是我处世的原则,因为正义永远是会战胜邪恶的。我还想告诉那个人,早点停止他那种恶劣的行为,希望他不要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最终一败涂地。
没有人比他舍去的多,也没有人比他得到的多--杨震
最近我有幸了解到杨氏的祖宗,有着“关西夫子”之称的清官杨震,深深为他的精神所震撼,他的廉洁,他的正义,他对自己原则的坚持┅┅有时我甚至会觉得他挺傻:为官10余年,没有给自己置办产业,不修豪华别墅,常以蔬菜为食,衣无锦绣,徒步往来不乘坐马车;被杨震推荐作官的王密,晚上偷偷地给杨震送来银子,说:谁也不知道,您就收下吧。杨震则说:"怎么能说谁也不知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王密只好羞愧而归┅┅由于朝政的混乱,不正之风肆虐,他最终被陷害,为了原则和理想,他最终舍去了自己的生命,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遗言是:“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祀!”
而他得到的是千古美谈,慈禧也为他修建墓碑,每年祭拜,他得到的是后人的敬仰,如此舍得之人,现今已是难以寻觅了。我真的敬重他,且不说清廉、正义,我更加敬重他在朝廷混沌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自己原则和信仰的精神和毅力。虽然我的德行无法与杨震大人相比,虽然我谈不上正义凛然,但也自认为是正直之人,所以,我的“舍”是在我生活原则下的“舍”,我的“得”也是在我生活原则下的“得”,干干净净,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