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士心的文章

(2006-12-30 22:07:20)

虽然一直没有见过,但我真的很佩服这位士心朋友,现把他的文章转载过来。我觉得电影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重要的是有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心灵,我欣赏你对电影的见地。

 

转载士心的文章

 

    对于电影,我们有不一样的理解。专业塑造的思维方式不同,关注点也不一样。我并不具备从演技角度考量影片的能力,我所关注的是影片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发的思考,或者是自故事窥视到的他者的生活生存状态。对于rainman我没有太高的评价。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弟弟终于发现物欲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人性存在”这样一个理念的传达。A BEAUTIFUL MIND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弈理论大师纳什的故事。影片让世人了解了诺贝尔的光辉背后是怎样的信仰和执着,即使面对常人不能理解的困苦。天才从不是因为得到上帝的宠爱,《莫扎特传》《她比烟花更寂寞》等一系列的影片告诉人们天才放弃了什么,忍受着什么。
对于你,电影是学习内容之一;对于一些人,电影是生活内容之一;对我,电影是思考素材之一。
    好的电影是不会被忘记的。如果一部电影让你想哭却哭不出来,泪就溶着故事渗进记忆,永远忘不了。《活着》《天浴》《布拉格之恋》(我总是记不住名字)等很多影片永远得不到最耀眼的聚光灯,因为她们躲在精神的角落。
倍受尊崇的张艺谋,曾经扣开了精神的大门,但很快关上门跌落到虚幻的繁华中。《活着》,已经不记得看过几遍,每次都看到想喊的喑哑。之后再不看他的影片。曾经沧海难为水!《天浴》裂开民族记忆中的一道伤疤,痛的不能自拔。《布拉格之恋》狠狠考验一番人造制度(实质还是人)到底有多恶,人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强,躯体被困时精神如何舞蹈。《风吹稻浪》看完,双手因为一直紧抓着凳子而麻木。《会飞的乌龟》《哪里是我家》一些中亚文艺演义的电影呼唤世人关注战区的儿童。文艺影片无论国界,都能领会,其内容是人性的,而不是某国某民族的。

    看过一些国内国外的文艺片,都是些脆弱的不能再脆弱的故事,信仰、情感、人格、尊严都在这里完美的呈现,或者说是避难。可文艺电影并不受重视。拍文艺电影是艺术创作,挖掘永恒的精神,自始与商业无关,因而得不到太多的观众,没有太大的利润,需要经受巨大的诱惑。最近的《三峡好人》《黄金甲》同时上映真是够嘲讽的。贾樟柯却一定要选择这么一个时候!如一些文艺电影的导演所说:拍文艺电影走的很辛苦,甚至有时怀疑电影的能力。但如果人们冷静下来的历史到来,他们会想起那些忠于艺术的人。
    文艺电影用故事抓住空灵的精神世界,然后刻画出来。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故事,每部影片都有一个名字。可是我总是记住了故事,却忘记了名字。正如在一些文艺片中都见过她,但从来记不住她的名字,《布拉格之恋》(根据《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改编)、《巴黎恋人》、《红白蓝》中都有她。每次看到她,都有无尽的敬意,不需要掌声或灯光,就那么孤独高傲的“表演”。我们总需要一个真实的裂缝得以审视社会和人的真实面目,而不是一直都在奢华中追逐。
电影到底是在人海中激起的一刹狂潮,赢得观众的一声赞叹;还是海边的磐石,在人们迷茫无助时得以慰藉?
    对于演员无论选择文艺或商业都是值得尊重的。自由的人有着自由的信仰,指责是拿自己的思想压迫他者。毕竟观众是演员的追求之一。我无意贬薄商业电影,只是想为文艺电影争得一些空间。
    我,一个游荡在影视城堡外的局外人,自偏离的角度审视电影。不知你们专业人士怎么看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一直希望有机会与专业人探讨,今天班门弄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