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布谷鸟国公讨厝原创 |
分类: 品茶听月(散文随笔类) |
“国公讨厝”的猜想
吴望
最近这个时节,有一种能说四个音节的鸟,经常出现。
它与“布谷”的布谷鸟、“姑虎”“嫂虎”的杨梅鸟几乎同时间出现。据说也是属于布谷,即杜鹃一类的鸟。
这种四个音节的叫声确实比较特别。从小听到大,从没有变化。听来起让人倍觉凄凉心酸。大概是一种有故事的鸟。
那音节听起来就好像是“国公讨厝,国公讨厝”。这是潮汕话的象音。
那时一听就在想,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故事。“国公讨厝”,国公肯定是强权者啦,那么,这只鸟代表的一定就是弱者。
如果按照传说中那蜀国的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模式来说,那着只鸟的前世肯定也是一个弱势者,他的房子被势力显赫的国公霸占了(?)还是因为借住之后被强讨回去了(?)反正是弄得自己无家可归,成为无房一族,以致流浪四方最后化身为一路啼鸣的鸟。
它一路诉说悲苦,一路嘴角啼血,一路维权,一路悲鸣。到今朝,仍然冤未白,恨未消,权未维,悲啼不断,实在是千古奇冤。
如果确是这样的话,这四个音节的“国公讨厝”肯定藏着一个悲惨无比无处申雪的天大奇冤。
清明时节,有人上山,然后录得这叫声,“国公讨厝”,听来还是觉得凄凉无比。与一位揭西讲客的同事说起,则说,小时候她们也是经常听到。祖母说,那是说“耕田无谷”。她用了客家话一说,听起来也是特别像。无庸讳言,还是诉苦的主题。大意是“耕田耕到半讨死,居然没有一粒米”,就像唐诗所反映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现实。
退一步说,如果不是诉苦,那更可怕,是一种可怕预言。毕竟在布谷时候,这鸟居然说“耕田无谷”,如果真如他的预言,真的做到死没有收得半粒米。那农民伯伯肯定要说“臭嘴,乌鸦嘴,遇着就衰。”
又与另一位普宁山区讲客的同事说起,则说她们那边听起来是“冻衫冻裤”(也只是音)是“没衣没裤”,没有衣服穿的意思。
不知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别的意思。综合这些不同方言,不同地区的意思,都有一个主题,都是一个苦主,出场就诉苦。不管是没得住,没得吃,还是没得穿,都是一个弱势者一个受苦者。
可怜确也可怜,就不知它是不是跟它的同类杜鹃鸟 那样,恶毒。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