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之小学

(2009-09-01 09:18:34)
标签:

校园

初级小学

完全小学

初级中学

考试

往事

                                     我之小学

    现正值新学年开学之际,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而奔忙,附近有公办小学不读,不惜舍近求远,化重金去读私立学校或重点小学,据说,读完小学课程,有的要多化十几万元。这引起我回忆起我的小学时代。

    我是1948年冬天初级小学四年级毕业,毕业考是全区汇考,名列第三。可是毕业后无法升入完小(即具有一至六年级的完全小学)。我的家乡在苏北地区,那时刚解放,每个村只有一所初级小学,几个乡才有一所完全小学。完全小学离我家太远,不能走读,当时家乡又是水灾年,无钱住读,只好失学在家。直至1950年秋季,邻乡一所初级小学办补习班,招收小学五年级学生,于是我报名入学,一共有十五、六位同学。

    这所学校叫宋庄初级小学校,离我家有四~五里路程,只有一位老师,他为已毕业的学生无法升学而着急,于是自己办起了五年级的补习班。村里干部也很支持,并请来一位民办教师,工资由村里供给。民办教师教一至三年级的课程,原来老师教四、五两个年级的课程。当时五年级课程有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政治等六门课。教师讲课时,把书本打开,念一句讲一句,念完了,一节课也就结束。虽然教的简单,同学们都很满意,因为有书读了,大家都很努力学习。这样进行了一个多月,老师的家中发生了变化,老师的夫人生病,医治一段时间无效而病故,接着他的儿子又生病住院。这样老师又要来学校讲课,又要回家照顾病人,就忙得不仃。同学们都很体谅他的处境,不管老师来与不来,都很自觉,或自学,或互相讨论,毫无埋怨情绪。当时农村学校,雨雪天不上学,农忙时不上学,加上老师未来上课,五年级的一学年,估计有一半时间未上课,这样也就无法谈论教学质量了。

    1951年秋季,我们升入六年级,又招一批五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成为复合式教学,一共30多位学生。上级又派来一位老师,同时我的老师的儿子也病愈出院。学校教学基本走上正轨。我们也在考虑,我们是补习班,比起正规的完小,教学质量差距还是很大的,恐怕难以考入中学。大家除了学好课本内容外,还想办法阅读参考书。1952年春,有位同学知道在某集镇有卖“算术指南”的参考书,于是大家公推一位同学去集体购买。有了“算术指南”,或自学,或相互讨论,个个都在刻苦钻研。到升学考时,一本书已学习了大半。

    7月上旬,进行小学升初中考试。第一次考试,全县只有一所初级中学招生。招收名额是200人,报考的人数超过1000人。另外有一所初级师范学校招生,报名人数与招收人数比例更大。我报考的是初中,考试科目两门:作文和算术。考试结束,感觉题目难度较大,担心难以考取。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等待,等了三天,有人告诉我,榜上有名,真是喜出望外。后来县里又新办几所初级中学,每次招生,我校同学都有被录取。结果我们的补习班学校,大部分同学都得到升学,升学率很高,超过了某些正规完全小学。这说明升学率的高低,固然与学校教育条件有关,但与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至关重要。由于升学率高,得到上级的好评,并于52年秋季批准成立正规完全小学。

    现在回忆这段往事,非常感谢和怀念那位老师,他名叫宋方苞,感谢他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办起了小学补习班,使我们一班同学免遭失学,并有大部分人能升学。他虽然早已过世,也

永远值得我们同学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