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文学:点亮命运的“繁星”

(2023-06-22 20:05:13)
分类: 国学/古典文学/西方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点亮命运的“繁星”

          ——李知谚的文学自述

 

如果说李知谚对体育的热爱,是“逆境中的火焰”,那么他对文学的敏感,则是命运赐予他的平静湖泊。

  与文学的相遇,是康复历程中的绝对惊喜,幼年康复时唐诗宋词成为他缓解痛苦的良方。古典诗词名句也和体育比赛中的经典镜头一样印入脑海,无法忘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成为他攻坚克难的信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他放达高远的辽阔与希望。

转折点出现在1997年,他遇到了自己文学之梦的奠基人,时任御道街小学的主任李琳老师。师徒六年的磨合中,是李琳顶住一切压力收下了他,是她打开了这位残疾学生的记忆潜能,课文背诵任务,李琳老师时常给他“额外加餐”全文背诵成为家常便饭,是李琳的耐心、爱心点燃了这位特殊学生的求知梦想。终于他对古文的敏感在4年级迎来爆发《通国之善弈者》三遍朗读后,全文流畅背诵并自行口译。

在李琳老师的调教下,知谚的行文愈发通顺畅达,作文课上时常得到李琳的嘉许,文科男的底色就这样奠定了。

初中二年级的关键时刻,行知实验中学的朱美萍老师继续深挖着李知谚的文学敏感,延续着李琳老师的“个别训练模式”,古文语感进一步强化,日常习作也在校刊上时有登载。此时“古典文学”成为重点爱好的迹象愈发清晰。

     开始自学文史后,网络时代方兴未艾,央视百家讲坛成为第三个重要拐点自习百家九年之后的2013年,命运终于馈赠给他一份厚礼——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雨给予了他最为特别的关注。依据他的经历为他调制了文学偏方,古典文学中的放达,弹性,逐步和他自身个性中的意志坚韧揉为一体,通揽历代名家之后,最终确立了自身的“文学人格目标”——“莫听窗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中的东坡风骨成为他人生下半时最大的自我期许,在文学与体育的双重助力下,李知谚终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那束光,在经史子集的熏陶中,昔日的困苦也终将成为他实现蜕变的契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