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儿大小便训练是个大问题—三胞胎家庭反面教训谨醒

(2008-03-22 00:26:48)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三胞胎育儿经

育儿

分类: 宝宝成长篇
小孩大小便对于一个小孩家庭来说是一件很正常,很不值一提的事,可是对于三胞胎的普通家庭却是个大问题,原来以为自己再累点没事,可是一些细节上问题却不能因此而解决,而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问题。
 
儿子们快3周岁了,现在大小便还是很不自然。原来老大白天表现最好,可是晚上却还是经常的尿床了,为了防止“意外事故”,不得不给他用尿不湿,因为晚上两个人跟我睡,我帮一个把尿已经很累了,而老大的问题是夜间悄无声息的犯错误了。白天老大从两周多开始,都还好大便时会叫,这样最早最习惯坐便盆就是老大了。老二表现比较中性,晚上有尿就会难受,翻来复去给个信号,这样我就起来冲点奶,他一边吃奶一边解决问题。白天基本是有尿自觉叫大人,或是来不及了自己脱裤子,站桶边解决。但是大便却依然是不自然的,小时候没有养成固定的便便习惯,那时每次方便如果一起来的话,我们都手忙脚乱,怎么方便怎么解决,所以现在他和老三依然喜欢全部脱了裤子蹲地方解决。老三跟老二表现比较一样,从小他们两的习惯都很一样的。所以老三也是晚上也是和老二一样要吃奶才小便,好在他们俩很少夜间尿床。但是白天老三比老二更不好,大便时碰上发脾气,就拉在裤子上,大便对他来说如临大敌,心情好的时候,在我不断的解说下,会勉强用便盆。但只要是三宝奶在旁,老三不是拉裤子,就是全脱裤子,蹲在地上拉,甚至连鞋子也要脱掉。
 
可最近老大,经常拉裤子了,接着拉尿在身上了,每次这样我特别生气,我总觉得他是故意的,要不为什么从会又变成不会了呢?几天下来各种方法用尽,他却丝毫没有改变,我气晕了,我气疯了,我责骂,我体罚他,每次我失去理智的责骂时,他却也狠狠地瞪着你,我不知他懂不懂,但我知道我深深地伤了他。其实我知道不能用这个方法的,可是面对他的“事故”,我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妈妈心态让我失去理智。关键是这样不能解决问题,我开始反醒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我可能太操之过急了,老大可能不适应了。前一段时间我给他们买了一个坐便圈,我让老大坐在上面如侧,结果后来他连原来习惯了坐便盆都不会了,也许是太紧张了。现在坐便盆也不坐,坐便圈也不坐了。我一直觉得没买好坐便器,家里好几个坐便器,他们都是刚买回来时当玩具,后来就不喜欢了,坐便器没有发挥它作用。
我苦恼,我查了好多资料,呵,原来大小便对孩子来说也是件大事呀!
 
有人看到这个题目会咋舌,“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大小便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现象,还要训练?”是啊,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控制大小便,可以说是必经之路,但若训练不得法或操之过急,徒令父母与子女增添烦恼,弄巧成拙。这里特别提供一些训练幼儿大小便的方法,供父母们参考。
大小便训练,首先是要孩子认识需要排泄的感觉,进而用动作、语言表情来表达他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和地方,控制肛门和尿道的肌肉排出大小便。
大小便训练应从何时开始呢?一般来说,孩子到十八个月大,膀胱和直肠神经的发展开始成熟,肛门与尿道口的括约肌也逐渐发育成熟,排尿时间相距渐长,这是生理方面的先决条件;而心理方面,孩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使他开始对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上厕所的情况,产生兴趣,这时就可开始进行大小便训练了孩子学习控制大小便是一种新的技能,需要一段时间,而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而且孩子的成长有个体差异,对此,父母应有心理准备,在训练过程中,要采取轻松、容忍、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进行。否则,可能因此带给孩子身心上的压力,使孩子产生抗拒,训练就难以成功。训练宜选择天气较暧的季节开始,会较容易,因为衣物轻便,容易穿和脱,坐便盆时也不觉冷,而弄湿时,也较易处理,亦不必担心着凉。
开始训练之前,先为孩子选购一个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适、容易清选,盆底要阔,高度适中,一般塑胶制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巧,否则孩子会分心,只顾玩耍,而不明白坐在上面的意义了。便盆买妥,可以用一两星期时间引导孩子认识它,使孩子不感陌生或抗拒;同时,又教导孩子一些与大小便有关的语号,如“尿尿”、“嘘嘘”、“拉拉”等。
训练的时候,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有便意时的表现,如忽然站定不动、睁大眼、合紧嘴、面颊涨红,甚至会自己尝试把裤子或尿布拉开等。当遇到这些讯号时,应该轻松地跟孩子说:“宝宝要拉了”、“宝宝要嘘嘘了”,然后替他解去尿布,或脱去裤子,坐便盆上,头几次可能会因为赶不及或孩子不大愿意而失败,这是相当自然及意料中的事,千万不要因此怪责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坐得过久,要欣然等候另一次机会尝试。当然,每逢孩子做得到的时候,要称赞他,或者亲亲孩子表示鼓励和嘉许。
另外,训练期间,要替孩子穿一些容易解脱的裤子,方便训练。饮食方面,应该注重流质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取,帮助孩子感受便意或尿意。
训练控制大便会比控制小便快。有时,小孩已可以自控大小便了,突然又有遗尿的倒退现象,这情况大都与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有关,可能是转换新环境,初上学,因未适应,才有“失手”现象。这些只是过渡时期的现象,不必过分担心。
总之,每个孩子的成长与适应速度都不同,父母不用过分担心,不必与其他小孩作无谓的比较。一般而言,小孩子在两岁半左右可以在日间控制大小便,到了四至五岁才能在晚上和睡觉时保持控制。父母如能保持轻松容忍的态度,循序渐进,以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这样,就能成功地帮助孩子踏上成功之路。
以上摘自《父母世界》1997年3月
 
记得小时候,大小便对我们来说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孩子随地大小便很正常,现在生活在城市里,孩子在整洁的家里大小便太格格不入了,所以训练小儿大小便是一件大事情了。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中美训练小儿大小便有差别,但却各有利弊。

 
根据西方儿医界主流的观点,适宜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年龄是2岁。一般专家建议要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再开始,切忌操之过急。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给亲子关系带来紧张,也会延迟完成训练的时间。

  在孩子正式的训练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装备”来辅助,比如各种训练尿裤,各种外形漂亮功能齐备的儿童尿盆,还有给儿童做“思想工作”的大小便训练用的图画书,要让孩子思想上理解、感情上喜欢,行动上接受,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上厕所。

 

中国功夫的中式问题:中国功夫的好处是没有美式的环保问题,而且经济。但是,这些并不等于中式方法就没有问题,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角度考虑,中国功夫往往会有以下弊端:

  1、呵斥和体罚: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出事故”的时候比较急躁,会情绪化地呵斥,极端时甚至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给孩子带来情绪的、心理上过大的压力。

  2、限制行动:中国功夫“硬件”比较简单,开裆裤即可。但当孩子可以自由行走以后,开裆裤就成了限制孩子行动的理由。常常看见家长厉声要求小孩不要坐在地上,连滑滑梯都必须蹲着。

  3、紧逼盯人:中式的“排泄沟通”往往变成“紧逼盯人”。不管孩子是否情愿,家长都要过会儿就带着玩儿得高兴的孩子去把尿。

  4、成人的麻烦:比较极致的“中国功夫”几乎不使用尿片,包括在夜晚和外出的时候,这对成人也很辛苦。除了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关注以及夜晚起来叫尿,还有面对孩子偶然事故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5、随地大小便:西方可以看见很大个儿的小孩还穿纸尿片,中国则可以看见很大个的小孩还穿开裆裤。随地大小便作为从把尿到正常如厕之间的过渡,如果时间过长,不仅带来社会公德的问题,也延迟了孩子隐私感的形成。

  6、延迟:中国小孩在三四岁尿裤子,或者在五六岁夜里尿床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说明中国功夫并不能超越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如果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则很可能会让训练好的时间延迟。

  现代社会里的自然方法:到底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不论是用中国功夫,还是美式装备,用得好与不好,其实都取决于我们到底有没有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去考虑,让孩子能够更自然地学习。以下的三个方面就应当在考虑范围内。

  1、早?晚?

  到底孩子该何时学会控制大小便?

  医学的观点是”18个月以前,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完成‘命令指示’的程度,一般来说,要到20~30个月中枢神经系统才可以对负责排泄的括约肌有自主的控制。” 而且,每个小孩的生理成熟时间是不同的。

  具体到每一个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合适呢?一般的建议是要观察孩子有没有一些适宜训练的信号:

  ● 孩子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2小时以上,或在小睡时不尿;

  ● 尿片湿了或脏了希望换尿片;

  ● 能够理解并听从简单指令;

  ● 可口头或行动表示需要上厕所;

  ● 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兴趣,等等。

  2、排斥?接受?

  照顾小屁屁大概是父母职责里最不浪漫也最繁琐的一部分了。当你的“美好家居”被孩子的一个无心错误破坏时,你会做何脸色?

  排斥、厌恶的态度——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功能也产生排斥感,从而影响到长大后的身体观念以至性观念。

  宽容、接纳的态度——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觉得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是好的,觉得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3、大小便训练,还是大小便学习?

  美式方法的精髓,其实并不是纸尿裤,也不是那些会唱歌的尿盆一类的东西,而是对孩子的成长听其自然,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最近西方有一种观念主张将“大小便训练”一词改为“大小便学习”,更强调了孩子自身的主动性,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感的重要性。

  儿童专家指出,如果对孩子的大小便问题给予超过其他事情的特别关注,则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叛逆,消极抵抗,或糊弄周围的人。

  学贯中西: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与方式都不同,生长环境也不同,所以,无论是用尿片还是把尿,都要等到孩子准备好了再开始。从孩子的角度,当然是越自然、越没有压力的方法对身心健康最好。

  假如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方式“学习”,让孩子能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中感到快乐,则孩子的小屁屁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自然而简单。

  爸爸说法:换一个角度的思考

  美式装备是从祖宗那里传下来的。还没纸尿片的时候,美式装备是用一块大方棉布,七叠八叠,再加上两个别针,就叠成一个婴儿合身的“布尿裤”,而且还有多种叠法。尿裤从布的变成纸的,那只是材料和工艺不同,老祖宗的精髓还在。

  中国功夫更是从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当然中国功夫的精髓还不仅仅在开裆裤上。怎么知道小孩有尿了呢?祖上传下来的绝招是:如果你看见小孩一激灵,那就是有尿了。可是小孩动来动去,什么样的动作叫做“激灵”?我们又不是24小时分分秒秒都盯着小孩,又怎么能把每次“激灵”一下都看在眼里?这可是中国功夫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那部分。虽然这种技术复杂到需要西方人写出整本整本的书来推广的程度,但在中国街头目测,只要是带小孩的,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所以中国功夫不仅仅是孩子自小练成的功夫,也是父母们一代又一代口传身授的真功夫。

  不论是中式功夫,美式装备,还是中西合璧,大概都没有简单的办法解决孩子的小屁屁问题。既然说来说去都是个麻烦事儿,而且各种方法也是各有利弊,那最关键的,就是从始至终,不论练的是中式功夫,还是配的是美式装备,都要带着爱心和孩子在一起。(中国医学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