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李优良
(2010-11-17 12:18:34)
标签:
杂谈 |
引言: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尤其是软笔(毛笔)书法,更是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制称雄为世界艺坛一朵亮丽的奇葩。
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的书法演变成了书道;在韩国,学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情操和学习的必要过程
李优良、号墨石斋主人、1972年生、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杂志社副社长、安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口文化书画院特邀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
书法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先后得到费新我、启功、刘炳森、 李铎、谢云、张世简、秦岭云等当代书画大家悉心指教。其书法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右手书法间架和谐墨润笔舒娴熟而不失于流俗。以左笔见长的左笔书法则老藤盘错稚趣天真拙中藏巧于法于无法之中,表现其傲岸不羁,心直中立不拘小节的个性。其画尤擅写牡丹,并在篆刻、石玩、根雕、鉴藏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集—李优良》、《李优良书法作品选》、《学书心得》等专著。
陈彦(以下简称陈):很高兴您能于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李老师,您能谈谈如何与书法结缘,走上书法艺术探索之路的吗?
李优良(以下简称李):我出生在豫西地区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亲在我们那个地方就属于有文化的人,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会找我父亲主事,什么写礼单,写对联都是我父亲的差事,每到春节就是我父亲最忙的时候,因为附近好几个村子的找我父亲写春联,我不大的时候就经常看父亲写字,所以从小就觉得能写好一手好字,那么受人尊敬,当然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也没有什么玩耍和娱乐的条件,所以写字就成了我少年生活的主要部分,但那时仅是写字而已,说到书法对我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次在外公家里,发现一卷残破的中堂条幅,是清末民初孔子第七十五代传人孔令贻手书,其书法厚重飘逸,线条流畅,每个字,每一笔都是那么有神采,这是我第一次被书法艺术说感动。后来我在新安县城认识了一个叫万征的老先生,他无儿无女,开了一个工艺美术店,靠给人写牌匾,作锦旗赚钱为生,县城里有很多他写的匾额。他看了我的字,夸我的字很有灵气,能成大器,不过必须按帖练,规范写。他给了我几本楷书字帖,从此不再随心所欲的胡划了,知道了书法的概念与临帖的作用。我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是我走上书法学习和探索的路,我的老家洛阳新安县,秦时治郡,人文荟萃,历史悠久象甘罗,韩擒虎,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康有为,张伯英、韩钧等名人贤俊出生和长期居住和活动,杜甫的《新安吏》名垂千古。由中国石刻唐史之称的“千唐志斋”就在这里,鼎立中国书法史龙门石窟中造像题记二十品就是我少年时期经常去的地方,明清之际大书法家王铎也生活在这个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滋养着我的成长,影响了我对艺术的学习和创作。
陈: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皆喜爱书法、从事书法创作的各流各派也繁若晨星,但真正慧延于世的名人佳作却如江浪淘沙;您认为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应该具备哪些特质或素质?能这样迅速地被业界认为独占鳌头,您本人与其他中青年书法家比,具有哪些优势?
李: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是文化的传承的表现手段之一,书法不仅是写字,而是通过写字赋予我们的文化表现的神采,用欧阳中石先生的话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所以既是文化他就融合了与之相关知识层面,任何艺术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多种学科多种门类的交汇,比如说书法,它涉及到诗词歌赋,绘画和篆刻,要懂得文字的渊源和发展,旁及音乐和色彩等等,书法创作是以文字作为表现主题的,文字是以文意,文辞为主的,我们的创作不仅书法形式美,更主要的是书写的内容,这才是作品的灵魂。所以你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才是书画家,具备一个文人的基础学养,是一个书画家最低的限度。艺术表现境界的不同,即使艺术家文化内涵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表露和呈现,也是他对现实生活中感受和理解的折射和反映。一个艺术家,尤其是一个传统门类的艺术家,其有两点基础是最为重要,首先是历史,其次是文学,历史是纵观前后的尺度,也是研究事物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只有了解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未来的事物发展才有一定的预见,这样你才能准确的把握时代的脉博走在时代的前列,当然艺术的发展也在其中。书画家应该知道书画最基本的发展史,一个时期艺术风格的形成,一个时期的艺术状态,包括一个艺术家艺术表达语言方式的形成。这些都会给你在艺术创作中提供借鉴。其次是文学,文学是艺术创作中的宽度,也是你艺术表现载体中的综合文艺,它涉及到古文、诗词、篆刻、美术等,中石先生讲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就是讲,我们用书画表现的是艺术视觉的感观,重要的是我们所表达的内容。其内容是以艺术之形而焕彩,如果内容不完美外在的再美,也不能达到美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具备的内在文化的蕴含。我不想和其它书法家去比,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我只是要求自己老老实实把字写好,并把他作为一门学科去研究和探索,我特别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犹如取之不竭的宝藏,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果说优势的话,那就是我有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我的工作单位,和一位享誉海内外著名学者欧阳中石老师给我的教诲。
陈:作为一位书画家、书画研究者,章法理念以及性情胸怀都很主要,能否谈一下您在性格和研学习惯上对您今天的成就有着哪些影响?
李:我这个人比较老实,老实的原因是自认为自己智商不高,一件事情的判断其他人可能很快就想出来了,我则需要较长时间,所以我总是告诫自己,笨鸟先行,别人付出一份的努力我付出五分的努力,不是说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吗?这种思想意识也是我的性格决定的,我属于慢性子喜欢安静的生活状态,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小时候总喜欢问别人为什么而让人讨厌。我是认准一条路走到天黑的人,我觉得可能我的这些秉性决定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书法的状态。
陈:书法与绘画对您来说似乎更多的是浸于其中的快乐境界,在您20多年的艺术之路当中有哪些苦乐相伴的经历吗?
李:当学习成为兴趣,那么学习就是快乐的,多年来书法已成为我生命的组成部分,他给了我痛苦也带给我很多的快乐,早些年由于家里贫困父母负担比较大,别说是买字帖,正常的学习用具也是哥哥用剩下的,每天放学回来不是放牛就是割草,我如果在屋里写字只能是晚饭后,那候我经常在屋里用废报纸挥毫弄墨,弄的手上脸上都是黑的,经常是夜半三更以煤油灯为伴。为此父亲经常说我偷懒不干活,说写的再好能顶饥能顶渴、还能当书法家。父亲的话刺激了我,我下决心一定写出名堂来,现在想来能理解父亲的心情。后来我的一副作品在黄河杯中国书画大展中获奖了,看到获奖证书,我的泪一下子流了下来。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来到北京学习和工作后我一样经历了“北漂”的生涯,搬家成了最初最深的记忆,常常在蜗居的水泥地上练字,为了买笔墨纸砚我曾多次步行到琉璃厂,为了看一本字帖我在王府井图书大厦和售货员吵架。当然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由于书法的缘故,我到了人民日报社工作,也结识了社会各界很多的朋友,比如说你吧,也由于书法创作的需要,它迫使我去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也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让我有幸走近欧阳中石先生门下,每当我的作品发表和参展获奖的时候那种快乐无以言表,我的作品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一份愉悦,我会感到莫大的幸福。看到一些风景区和公共场合我题写的匾额,心里还是有一份成就感。每看到一些风景区和工共场所有我题写的匾牌石刻时,心里还是有一份成就感。
陈: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您多年的书画功底奠定了如今深厚的艺术造诣,尤其是深受中石、李铎、沈鹏等书法大家的亲自点拨和高度肯定,我个人认为您这些艺术生涯的履历是别人无从拷贝的,也致使您在艺术状态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您认为是这样吗?
李:是这样的,我非常感谢这几位令我仰望和尊重的书坛学界泰斗,是他们为我指明了学习的道路和方法,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智者的人格魅力学者的博大胸怀。尤其是欧阳中石先生,无论是我的学习还是工作和生活,都给与我无私的关爱和支持,我感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我身边所有的人。
陈:有人说你是书家、画家兼藏家,请您谈一谈习书作画对您在收藏书画的影响与收藏书画对您艺术创作之间的影响好吗?
李:说称家我可不敢当。我觉得这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在于提高,懂得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具备一定的鉴赏水平,在创作和收藏上可以互补,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复和创新,历代大家无不是收藏大家,鉴赏大家,像宋人米芾是、元人赵孟頫是、当代启功老是等等。
陈:都说成功之士多与家庭环境、家庭的关系和谐是离不开的,当然古往今来也鲜有支离破碎家庭中成长的艺术大家,我想知道的是,您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你今天的成就有什么较大的影响吗?
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我认为我的家庭背景带给我很多无形资产,贫困给了我艰苦朴素的精神,给了自立自强思想意识,这种人生经历让我有一种担当责任,如果没这些因素存在,我也不会有更多人生感触,写不出哪些散文和诗词,坎坷和苦痛是给以成功者励炼的必要过程,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
陈:听说您是个非常勤奋、严谨治学的人,不仅出版著录了很多有益后人的书论见解,也被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竞相探究报道;像您这样严于律己的人,一定也习惯制订自己的年计划表的,能否透漏一下今年的几个重点规划?
李:人过了三十岁后感觉时间过的太快,有好多的事情要去做,有一些计划要实现,所以不得不珍惜时间,今年的计划不多,主要有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约将赴瑞士举办我的书法展,完成我的散文集出版,后半年计划在广西南宁举办一次书法展,今年年末整理出版我的第二本书法集。
陈:下面问您一个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听说您能左手书,且架构章法毓美,被业界猜测为传承傅山继续王铎延伸八大山人,您能谈谈左手技法的特色和对初学者们运笔上的建议吗?
李:我的左手书实是无奈之举,记得7,8岁那年一次上树玩闹把右手摔伤了,三个多月不能动,于是我用左手写,慢慢的左手写的象样了,再后来左右手都写,而左手写的字可能因生理原因显得稚趣天真、拙中藏巧,有活泼自然,信手拈来之感。我一直写王铎的字,因为王铎和我同乡,见到他的东西多了受影响很大。初学书法还是要从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名帖经典入手,先学用笔掌握汉字结构在逐步深入,初学者不建议用左笔书写,无论左手书还是右手书,把字写好是最关键的
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专访,与您的对话也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花光背后的真实的李优良,希望这次报道能为所有喜欢您的书画的收藏家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桥梁和机会
后记:
传统文化沿袭下的书画技艺与心境意景的萌发
李优良的书法创作于静寂、豪雅、大气的氛围,沁染着浓厚的书卷气,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其字如其人,古句“笔下见精神”,可见一斑,形神形似。
“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这也是优良先生的写照。
先生的书画既沿袭了中国书画传统的墨染情趣,彰显着中国艺术特色的精神,也结合当代审美视角,让人触目怡然,空灵静心。此与当代时态下的焦躁运笔、哗众取宠、非书非画、不得章法的所谓怪家形成了尤为鲜明的对比。在“宗古而留己意”的形制下,通过书画特有的灵气去与世界对话,墨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国家的文化精神。
“托古改制,借古开今”是所有当代艺术家的课题,优良的书画作品,有着超强的文人气息,你能体味到其书其画的幽邃、静寂与飘逸。这种的无意正与高国学、高史学、高文化、高艺术境界的与文人文学相结合的文人书画所提倡的最高境界相呼应。
读李优良的书、赏其画,品其诗文,都似自然与生灵的悄然对话,这种饱含深厚民族文化的艺术之美,精神之美轻轻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李优良是个坚忍拓取,不断对自我完善的人,因着这种执着的探索和其独特的书画语言艺术风貌,必然会在当代艺术的波波荡涤中,艺路越走越宽,也给业界留下卓著不凡的华美篇章。
李优良书画的润格,也随着大家的喜爱追捧,几年内一路飙高,从最开始自己低调的馈送友人,2000-3000每平尺的友情价,到今年年初就达到的5000-9000每平尺的藏家收购,最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市场是艺术境界最实际的考量。
中国书画家大多是越老越值钱,李优良先生能如此年纪就占据市场前茅,确信他的书画收藏前景自不可限量,在此,希望每一年的李优良都能上升新的高度,谱写新的华章,不负众望。
本文原载《中国恒丰艺术》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