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的两位合作者
旧金山圣何塞的公交网络
2006-12-17 Sun 晴
Bill
趁着周末,我又一次远行到旧金山去感受美国社会。特别幸运的是,还带上了Joy和Smiley两位美女。一路上乘车也顺利、风景也迷人、心情也舒畅,两位美女交待我在日记中一定要好好记一记今天的经历,但美事且慢与人分享,我先谈一谈几次乘公交车外出的感受。而且我准备用这个内容来写我的论文,题目就叫《旧金山圣何塞公交网络对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启示》。先在这里堆积素材,今后再慢慢整理。
初到美国,给我强烈印象的是美国并不是我在《北京人在纽约》中看到的美国。这里稀有高楼大厦,但你驱车远行,你总分不清哪是城市,哪是农村。城市中到处树木葱茏,碧波荡漾,分不出哪是街区,哪是公园。远离了城区,景色也不会有变化,而且很多大型的购物超市,都是建在远离城区的偏远地方。那天我们到Great Mall,这个一天都逛不完的大型购物中心,周边却是人烟稀少;那天我们想到一个叫Outlet的购物中心去,乘车两个多小时,已经到了人烟稀少的山区,但还要换乘一路巴士才能到达,因为怕耽误下午的活动,我们只好无功折返。我对同事们说,这个名声这么大的超市,已经建到了浏阳大围山了。在国内听人讲过美国是穷人住城区,富人住郊区,那天上城市规划课,那位印度博士Shishir Marthur也解释了二战后富人从内城区迁到郊区的“白色飞行”(White flight),但按我们的常识,城市毕竟各种文化、娱乐、信息、商业等设施齐备,仅为了呼吸新鲜空气就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好像有点想不通。
在圣何塞和旧金山这两个城市跑一跑,我有点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城郊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有了发达的公交网络,城市与城郊与农村的距离就缩短了,虽然远离城市中心,但也能充分享受城市的功能,就不必挤在市中心。美国虽然是私人轿车王国,几乎凡有驾驶资格的人都至少有一台车,但仅此是不能使人口外迁的。像任何地方一样,在旧金山大都会公交车的作用也还非常大。一、老年人依靠公交车。美国老人不愿依赖子女,何况子女都忙于各自的工作,不可能时刻照顾老人,闲不住的美国老人,要到处游荡,能驾车的就会驾车,不能驾车的就依靠公交车。二、残障人。美国对残障人特别关怀。公交车都为残障人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如公交车的前部是可以下降的,遇到老人或行动不便者,车一到站车门部位便缓缓下降到与站台平齐,方便上车。遇到轮椅,还会自动伸出一块踏板,使轮椅能直接开到车上,车上有专门区域供轮椅者乘坐,并有安全带固定。三、一般上班族。他们虽然有车,但并不是随时驾着,上下班都是乘公交,称为通勤(commuter)。所以美国公交车有个与中国相反的现象,就是工作日车次多,停站多,而节假日,人们自驾远游,公交车也就少了,有些站也不停了。四、学生。像圣何塞这样的几万学生的大学,除国际部外学校不为学生提供住宿设施,学生都租住在外面依靠公交通勤。五、外地来访者及游客。这里很少有出租车,外地人一般依靠公交车。有那么多人依靠公交车,如果公交不发达,要那么多人住城外就难了。
而美国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其主要特点有:交通工具种类繁多,线路辐射范围广大;城际间衔接紧密;换乘站点规划合理;运行时间正点;票务简便通行等。以旧金山大都会地区为例,
一、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