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平凡的水果》入选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018-01-18 16:39:06)
分类: 于燕青散文
《不平凡的水果》入选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顾名思义,精短散文与通常散文的区别在于其既精且短,能用较短的篇幅讲述故事,抒发情怀,因此精短散文更讲求有意而言,意尽而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点也正是通常散文很难做到的,是精短散文的生命力之所在。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多精短,如《爱莲说》《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等。现当代的《济南的冬天》《小桔灯》《丑石》等,也是短小精悍。

     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所选短文覆盖面广,基本代表了2017年精短散文创作的现状,文章短小活泼,反映现实生活,讴歌大好河山,作者来源丰富多彩,有知名作家也有初次崭露头角的新秀。语言凝练,没有冗字繁言、拖沓累赘,或直面人生,拷问人性,或回眸过往,思索历史,透过散文的精致之笔氤氲生活气息,以及对生命的慨叹与敬意。

入选作家及作品名录

 

灯火迷离的小巷

周同宾   《关于父亲(二题)

      《招手》

      《读书人萍水相逢》

     《灯火迷离的小巷》

      《我的三位先生》

苏 北   《被女孩咬过的苹果》

     《何处是乡愁》

      《外婆的世界》

张映勤    《小街人物四题》

宋烈毅   《想起陪父亲睡觉的某个夜晚》

      《口  琴》

张建春    《家之四顾》

巴兰华    《茵  陈》

龚培德    《一纸岁月》

     《逛供销社》 

     《父亲的脚与月亮是相似的》

张羊羊    《我的词条》

葛全璋    《往   

付春生    《攒  忙》

吕永超    《茉  莉》

 

书衣闲话

     《读着汪曾祺老去》

     《乌镇的修辞》

刘汉斌   《伤叶是根的痛》

张小放   《文章闲言》

蔡小容   《书衣闲话》

西  西   《我的玩具》

许含章   《江南有苦槠》

张燕玲    《巴金遇见金城江》

      《随手记》

    《水墨菜单

     《朝阳沟》

宋长征   《耒耜之书》

王张应   《黄土书屋》

     《说  法》

 宇文正   《学生们教我的事》

周火雄   《五祖寺的樱花》

厉彦林   《旱烟袋(外一篇)》

宋长征   《滚铁环时你在想什么》

     《软文的套路》

田启彩   《南新街58号》

吕润霞   《养  活》

张庆华   《张庆华随笔》

     《凹村的风》

胡栩然   《游戏给我开的最强金手指》

周洁茹   《岛  上》

    《南城根》

吴钧尧   《吴钧尧小品文》

    《于坚随笔》

陈元武   《柠檬在杯子里》

 

  

     《故乡春天记》

    《最忆我家梁上燕》

郁喆隽   《雨》

扎西才让   《诗边札记:在甘南》

李万华   《白露微凉》

左中美   《大春  小春》

刘梅花   《五月时光书》

     《花事无尽》

辛贵强   《太阳车》

蒋建伟   《隐逃的倭瓜》

     《窗  外》

苏沧桑   《听见·春分》

于燕青   《不平凡的水果》

刘江滨   《草的事》

李伟才   《赵州问茶》

宇文正   《烟叶的告别礼》

王祥夫   《荷花记》

     《遍地鸟鸣》

蒋晓华   《你说要和我交朋友》

年度精选佳作,荟萃名家名篇

漓江年度盛宴,守护品质阅读

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葛一敏  乔叶  选编   

出版时间:20181

                      不凡的水果 / 于燕青

 

        一个地域一种水果,因为某个人,其宽度与广度就不一样了。

        题记

 

 

柚子

 

那幅画就贴在通往车间甬道的墙壁上,每一个走进车间的人都能看见。整体看起来像是印象派的画,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是天空的蓝,蓝得很夸张,有点像梵高《星月夜》里的天空,这样深而凝重的蓝也许是为了渲染“天”的重要,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这是一家柚子加工厂。是的,做食品行业的人若没了敬畏感是可怕的。画面的下半部是绿草地,绿草地上有一架跷跷板,跷跷板一头是庞大的犀牛,另一头是一颗蜜柚,一颗蜜柚比一头犀牛更重,犀牛被高高地翘到蓝天上。画上写着:“琯溪蜜柚,重在品质。”何况琯溪蜜柚也是值得重视的。

“琯溪”为地名,即今天的漳州平和县小溪镇。琯溪蜜柚就是漳州平和琯溪这个地方种植柚子。中药材里面有“道地药材”一说,就是最好的出产地,每个地方都有上天独赐的福分,都有最好的出产。按此说法,平和琯溪蜜柚就是道地柚子。琯溪蜜柚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是贡品,贡品,那可是皇帝吃的,金口玉食能不出名吗?当地至今保留着当年御赐作为贡品标记及禁令的西圃信记的印章和青龙旗。据说古时柚字被称为“抛”,平和抛,就是平和柚子。明朝嘉靖年间《西圃公墓志铭》就有记载:“……公事农桑,平生喜园艺,犹喜种抛,枝软垂地,果大如斗,甜蜜可口,闻名遐迩。西圃公李氏一世祖居士公的第十八代孙,是当地望族。因这篇文章也被尊为平和琯溪蜜柚之父。清人施鸿葆的人,浙江人,进士落第出仕无路,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到福建来投亲靠友谋生。在闽地当幕僚十四年,写下《闽杂记》,其中专为平和琯溪蜜柚辟出一目“平和抛”他写道:闽果著称荔支外,惟福橘、蜜罗柑。窃以为福橘之次,当推平和抛……”

在古中国,平和亦是荒蛮之地,而柚子这种水果却成了一种媒介,与朝廷有了联系,与皇帝有了联系。柚子,如今已经没有那样特殊的使命,昔日皇家贡品,如今已是寻常百姓家普通水果。四月天,我来到这个叫平和的地方,漫山柚树正值盛花期,一条水泥铺就的路凌驾山与山之上,驱车而上,尽享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阳光现出它的质地,不再是早春那般硬,柔柔地为绿叶中半藏半露的粉白花儿镀上一层光晕,斑斓的光点碎银般地跳跃在叶片上。在这里,嗅觉从极度亢奋到极度麻木,柚子花香是如此汹涌,空旷,全被这香淹没。这香似七里香,又似茉莉花香、罗汉果花香,是那种能搅动人的食欲的香,肺脏胃腑里冲撞,搅缠出从未有过的饿与不能填饱的饿和不能解的馋,内心深处有隐隐的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来看,已经挂果了。那幼小翠绿的花萼有神奇的力量,抓托如此大的果实一直到成熟。那么小的花结出那么大的果,柚树可谓植物界的杂技演员了。那些实沉的果如金黄的满月,这芸香科植物特有的辛烈香气和清冽的酸甜,最能驱使人的意念,让人还未吃进嘴里就已满嘴生津。当地人的中秋节不仅吃月饼,也喜欢吃柚子。

解放战争时,我父亲跟随部队一路南下作战,打漳州时父亲忽然打起摆子了,病得很重。父亲拒绝人照顾他,只一个人躺在床上。父亲说前线少一个人多一个不一样。父亲一个人躺在床上吃柚子,父亲说他就是吃了柚子才好起来的。我没有特意为柚子做宣传,我其实不太信,心想还有这样的事呀。但父亲真是这么说的。不管信不信,我都应该说一句“亲爱的柚子!”

 

 

 

香蕉

 

从市区到天宝约十公里的路程,钢筋水泥一路式微,现代工业景象在缩小,直至被农业的生态的景象所替代,天宝镇五里沙村就到了。这里南临九龙江,北靠天宝大山,大山将北下寒流阻截于外,江水自在舒缓地流淌着,迂回成一个弧形,一个怀抱的姿势,天宝镇五里沙村像被母亲河伸出的两个手臂温暖地拥抱着,江水体贴细微地滋润着这片土地,肥沃的江水冲积夯实了这块宝地,又日照充足,于是稻香三季,花开四节,水果更是丰盛得很,尤其香蕉在这里得天独厚。天宝本是闽南极普通的乡镇,若不是上天特别垂青,何以这般锦绣。地灵之处必有人杰,果然,这里有著名天文学家戴天赛、桥梁专家戴尔,而林语堂更是让天宝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从林语堂纪念馆出来,在长长的防腐木铺就的栈道上一迈一迈地走,周围全是绿色的香蕉树,酥润的小雨洒下来,青白的雾气升起来,香蕉树绿得更隆重了,眼睛已经不够用了。因为绿色的蕉园,这里便是秋风秋雨喜煞人了。我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香蕉园,好像全世界的香蕉树都集聚到这里了。阔大的叶片层层叠叠地往远处铺展,有“蕉海”之称,可见其浩壮之势。因了林语堂,蕉海更多了文化的气场。香蕉树在闽南也是极普通的,普通到让我忽略了它的美,扇形若冠的长叶子有些憨,憨得只知道一味地结果子,让人以为很功利的一种植物,不像桃树李树,除了结果子,开花时节还要闪亮登场,摇身成为观景树。现在我知道香蕉树也能这般养眼,这般壮美。因了林语堂,这里的香蕉树更多了些内容。一个地域一种水果,因为某个人,其宽度与广度就不一样了。因为林语堂,天宝香蕉就多了文化底蕴,就像茅盾之于乌镇,鲁迅之于绍兴,莫言之于山东高密乡。说起“红高粱”你必然联想到莫言,可见红高粱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一种杂粮了,它也成了一种精神的文化物件,那么,天宝香蕉自然也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了,我想说:“红了高粱绿了香蕉。”

 

 

芒果

 

芒果,在众水果中实在不一般。芒果有过独特的历史,曾被作为圣果供奉。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都记得。毛主席曾把外国朋友赠送的珍贵礼物转送给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人或物品被神圣化的时候,就获得了一种宗教特性。一时间,这本来极普通的南国水果,被赋予“热烈欢呼”、“纵情歌唱”、“热泪盈眶”这些极煽情的词汇于各大报纸。人群沸腾,大街小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人们捧着复制的芒果四处游行。我就见过蜡制的这种圣果,据说是按照原物仿制而成的。

我所居住的这个闽南小城很多街道两旁都种满了芒果树,当芒果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果,煞是好看。芒果们在风中嬉笑着,高高在上,睥睨着滚滚红尘里的人与车,好像在说,当年我可风光了,比你们都出名。芒果是有专人管理的,路边常有人摆了摊现摘现卖,这当地的芒果虽然个子不大,外表不好看,但很好吃,比那些台湾的、国外的更受人青睐。要是有人在路边旁若无人地剥了吃,就会飘过一阵沁人肺的异香,引诱着你不得不停下车,买上几个带回家。我常常是抵不过那果香,遇到了就要买的。还曾经发生过悲剧,就在我家附近的胜利路段,一天晚上,一个芒果从树上掉下来,滚到了路中间,一个小男孩跑去要捡这芒果,忽然被一辆驶来的汽车压死了。让听见的人心悲戚。

我那时在一家企业上班,每临春节,常要上夜班,要上到下两点左右。我胆大,下两点我也敢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家。有一次,我骑车走在路上,道路两旁的芒果树,密匝的枝叶总是把本就昏暗稀疏的路灯给遮掩了。我的眼睛一点也看不清楚前面的路,我总是看到不远处的芒果树底下有个黑影,矮小人儿的黑影,待我走近,那矮小人儿又在前面的树下了,反正他总在我前面的芒果树下。第二天,我把这事说给厂里的工友们听。他们的表情很诡异。有一个工友压低声音跟我说,说我看到的那个小矮人是鬼,说芒果树下常有鬼出没的。后来我才知道,当地人都这么说的。我很惊诧,要是当初,谁敢说这么神圣的果子树下有鬼,那谁就会被当做鬼吧?那时叫“牛鬼蛇神”。

 

 

橘子

 

没有哪种植物能像橘子树与文学那么靠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出自屈原的《后皇嘉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似乎让橘子树有了君子般的高尚品格。无独有偶,歌德在论到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时,用它的果实做这样的比喻:“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银盘装着金橘。”橘子,曾经成了我姥姥声讨我爷爷对我不够爱的证据。我的姥姥不知道屈原的《后皇嘉树》,只知道橘子好吃。我的爷爷,按现在的话说,爷爷很前卫的,爷爷六十岁上又续了弦。据说,那天爷爷和我的后奶奶在家里享用两枚橘子。橘子,这在今天是稀松见惯的水果。即使在不生长柑橘的北方也很容易吃到。可是在物流不发达的六十年代的北中国乡村,那是只应天上有的仙果呀。多少人只闻其名,未见其面。据说爷爷正掰开橘子,一瓣一瓣地塞进我的后奶奶的嘴里。我蹲在门槛上,眼馋地看着这一幕。这情景让世上最疼我的人——姥姥流下泪来。她拉起我就赶到村供销社,可是人家供销社的人不卖给我的姥姥,她们说必须是军属才供应两枚。

我八岁那年,不肯离开姥姥跟随父母到南方去,临走时父亲急中生智,他说福建有很多橘子。我说有很多吗?父亲说是。我就对姥姥说,等我去福建拿到很多橘子就回来。后来我住在出产柑橘的这个地方,一住四十多年不曾离去,我这凡俗之辈是否活出了点“受命不迁“的意味。

                                                (选自2016年第11期《散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