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短散文集《内心的草木》出版及我的自序等

标签:
情感 |
分类: 于燕青散文 |
《巅峰阅读文库·青春校园名家美文:内心的草木》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辑 纸上微博
第二辑微言集
生命的凭据
植物在左,动物在右
在云水谣
花非花,树非树
想象别人的痛苦
男人女人,海
手术室
镜子
一把锁能锁住些什么
尘土里的钥匙
大麦裤
一座古城的记忆
母亲的背影
彼岸
干渴,干渴背后的恐惧
漂流
起名
汶川,我百感交集
你是个伤感的人吗
红与黑
第三辑零思碎想
阅读和被弄乱的思绪
坚硬的脆弱
谎花迦南地深水区
放下的魅力
仇老八有什么错
21世纪最令我想不通的事
有关文学生活之闲话
阅读天赋与能力
《生死朗读》——人性的寻根
尴尬的礼物
遭遇穷人
文章憎命达
我渴望上路
考试
读博尔赫斯的《沙之书》
虚实之间
意在留白处
随地吐痰者
新生代野蛮女生
读书的理由
浅阅读
第四辑小情调小滋味
遭遇李鬼
品读秋天
诗意地爱着
文化女人的魅惑
布尔乔亚总是有理
姹紫嫣红话皮草
猫与鱼
活在后现代精美彩饰下的粗糙
相遇这般女子
闲敲键盘落灯花
鱼殇
时尚如风
第三种女孩
幸福的女人是母牛
卤蛋
俗女子的梦
第五辑在路上
漳州港的几个关键词
鲁迅的百草园
矛盾故居
在宁波
wode
我的自序(外一篇)
刚出了一本短散文集子《内心的草木》。本来就没有多少出书的机会,还错过了两次,于是手头便积攒下不少的稿。本以为再出四本书绰绰有余。何况有文友劝说,说不必当真,能凑数就行。可筛选时很惊讶,许多篇章遣词造句过于繁复,衣襟袖口镶嵌了大片的花边,粗看以为精美,细看,俗艳。或是寡味的清汤面,没多少油腥;或是一杯冷掉的茶。难以容忍。
此前,应该说十多年前,我出过一本诗文集,刚开始还沾沾自喜,后来渐渐觉出里面的不好,就羞于送人。再后来咬牙切齿必烧之而后快,终因蔡其矫老师作序,才罢手。实在是有辱老师英名,又不知如何处之,卖了些给收废品的,只剩几本做个纪念。
《内心的草木》大都是前些年写的短章,发在文学期刊与报纸副刊。近年写的大都比较长,不太适合这次出书的要求。不想重蹈覆辙,但也无计可施,尽管我洁癖般地大刀阔斧,还是不尽人意。痛心疾首,上吊的心都有。这样删去大半,只好将后面年份的一些文字抓来补救。心想,写得好的人多了去,凭什么看我的?既不为对得起别人眼球,就轻松多了,依然只为自己留个纪念,不揣愚驽集之。尚有自知自明,白纸黑字,不是“小情调小滋味”(第四辑),就是“微言集”(第一辑),或是“零思碎想”(第五辑)。一点牙慧而已,不是装嫩。
除了上面列的三辑,还有第三辑,断句式的,名为“纸上微薄”,第二辑篇幅甚少,几个游走随想,是谓“在路上”。
我后来又修改了一遍,可是书商没来得及用。再说了,水平已经在那里摆着了,再修改也没用,也就不遗憾了。但我还要在这里纠正一个错误,我书里的这个《自序》,哪怕小学文化你也能发现第一句就是病句:“手里便积下不少的稿”没头没脑的。自然,我原文是:“本来就没有多少出书的机会,还错过了两次,手头便积攒下不少的稿,”然而也不敢说什么了,我这样的无名小卒能不掏腰包出书已是万幸。我只是在这里做个解释。《圣经》里有一句:”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如果你去掉前面一句,那就成了“没有神。”可见断章取义是多么可怕。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每个人都有第二种生活,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之外,存在于我的想象、我的憧憬之中。”鄙书,就是我第二种生活结出的果。本是想以此果填补第一种生活里的荒年歉收,却净是些瘦果。仿佛,我的第一种生活里皆是谎花,第二种生活里多是瘦果,可是除去这些还有什么?也只能敝帚自珍了。
分类: 于燕青散文 |
我亲眼所见儿子给同旅游团一老人让座。那老人据说还当过老师,可她仰着头连声谢也没说,不敢要人家来感谢,可这是起码的礼貌吧?
我说,不会吧,我博客和微博不是都有照片吗?那么性感地照片怎能视而不见?看来我的名字太中性。
他说:发女同胞的少。以前统计过,男女比例是3:2。不是有意,不知道为什么。
- 我说,开玩笑滴啦!不要那么认真,还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