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平的文章提到我
(2013-01-27 10:56:15)分类: 于燕青纪实、评论、其他 |
写在前面的话:
对于做论坛,以前也曾经水深火热几年,现在想起来,之所以那时候没有用心改行,大致是因为论坛之故,个人主持,朋友捧场,一旦有了责任,就不能再生退却之心了。仔细翻看旧文,还是觉得04年左右写得稍微好些,现在可以拿出手的,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的产品。后来这几年,偶尔也有几个还能过得去,但相较于那时候的习作,还是逊色了许多。
我个人总结检点了一下,即,02到07年这段时间,我的散文写作从语言到形式还是有些探索性的,但主要的还是放在内容上。可是,内容呢,还是有些重复。再者,还有些浅尝辄止。譬如,我在巴丹吉林沙漠近二十年,但设身处地地将自己放逐沙漠,进行深度体验的少之又少,按照现在的想法,几乎没有过。与我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多年的另一位作家,曾徒步穿越过那片死亡之海,因此,他写沙漠更合乎道义一些。这使我现在非常的后悔。在日常,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外出的必要,时过境迁之后,换成了一堆喟叹与悔之晚矣。
大约从2010年起,我放弃了很多实验的想法,尤其在散文的语言上,还是回到朴素的好,语言这个必然途径,其实也有限度的,语言的限度在于它们承载内容的不确定性,当然还有传播性。当我们以语言为唯一,刻意用语言制造某种隐秘效果及多重指向,其实是自我的陷入。当然,我不排斥难以言说时候的上下虚指,顾左右而言他,但是,反对在素常的叙述中过分依赖和强调语言。这也是误区之一种,也是矫枉过正的表现。或许,我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年龄,已经不大喜欢花哨的东西了。但我不排斥语言的创新性,这个写作者必要的武器。而是觉得,朴素也是创新,平白的语言也能够实现创新的目的并达到效果,这三年以来,我一直在这样做,自己觉得,也有了些许的效果。
正如开头所言,很多事情并不是我期待的。这次新散文观察论坛的奖,居然是我。我确实没想到,也压根不会去想。来这里,是楚些说的,算是应命。但来到之后,除了胡说一顿,贴了几个臭文字,实在对论坛,没有什么影响,更谈不上贡献。相反,觉得论坛也有一些可以商榷之处,比如,在写作追求和个性上,应当一视同仁,各吃各家饭,一地生一人,何能统一?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放任自流,写东西这活儿更是如此。没必要这个太好,那个要关注,这个要推崇,那个要确立。这样一说,我才发现自己以前也犯过此一毛病。但在建议和批评上,我觉得我是真诚的,尤其是要考察的每个作者的不同性情与文化背景之后,才能做出好的建议。再者,关于论坛奖,我私下觉得,马叙当之无愧,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众人推举马叙,才是众望所归。不是我得了便宜卖乖,从文本出发,唯文本是问,才是客观真正的。当然,玄武,杨永康,李存刚,陈洪金,于燕青等等各有建树,他们也都是有自己的东西和实绩摆在面前的。
正如楚些授奖词所言,非峰顶,而是峰峦,这句话说出一个真理,那就是,文学这行当,从无峰顶,只有峰峦。一旦到了峰顶,文学也就没了再这么多人前赴后继的必要。愿论坛里的每位写作者都能成为峰峦,相互平视与抚摸,自爱与互助。作为个人,还是要感谢苍凉逐梦,她对散文写作的热爱以及对论坛的贡献,是极少见的,她和楚些一样,是为论坛,为参与者服务并付出的。作为一个老小子,写散文多年而一文不名兼越来越孤僻者,在这里,向二位致敬,并向论坛所有朋友表示感谢,并致以新一年的问候和祝福,愿大家一年好似一年,年龄虽长,而幸福如旧并层层累加,愿大家平安,新一年各方面都突破,都向上,气象蔚然,红运当头!
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e34d690102ea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