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3日,《福建文学》散文编辑贾秀莉和漳州作协一行人马来到100多公里、海拔1030米的素有“闽南小西藏”的和春村采风,举行了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和春村)的授牌仪式。这里有三宝(古树、宗祠、杜鹃花)三绝(牛古仑日出、孔雀瀑布、民俗活动)还有二奇(古悬棺、云雾)一特(高山茶)。路上参观了正在筹建的、规模庞大的工业区。这里的人纯朴热情,组织了20多人后勤小组,为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回程去了马坑乡。
在散文座谈会上。《福建文学》散文编辑贾秀莉老师作了关于散文创作的一些情况介绍,她谈到给《《福建文学》投稿存在的问题,回忆文章太多,这类文章不太好写。亲情文章缺乏新意。读书类稿件比较欠缺。发稿要用电子版。得到留用通知的作者要有耐心,因为稿件太多。我和叶子、赖俊杰、黄荣才许初鸣等人也作了发言。

我所了解的文学期刊,散文比较有实力的大刊要数《十月》。这和副主编周晓枫有关。纯散文刊物有《散文》《美文》《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散文选刊》等。还有一些比较注重散文的文学刊物,如《青春》《岁月》。《福建文学》和《阳光》《百花洲》的散文在全国也是有一定实力的。
散文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文学形式表达内心情感的一个方式。
作者是最庞大的写作队伍,但写好的人没几个。2005年8期的《散文选刊》卷首语写道:“散文界可就太挤了,获奖的难度也就加大了。李存葆说,写小说一天能写七八千字,散文一天只能写一千多字。写完还要改两三遍。任何文学作品要获得成功,都要经历王国维借用诗人晏殊、欧阳修、辛弃疾、的诗句所说的那三个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贾秀莉老师说,即使是天才也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文章是靠写出来的,就是要一篇一篇地写。
篝火晚会上,优雅的葫芦师杨燕秀在演奏。很喜欢她那略带忧郁之态的美。

正在筹建的、规模庞大的工业区


《福建文学》散文编辑贾秀莉老师和散文作家蔡刚华

贾秀莉和本地作家宋阿芬(这张照模糊了)

篝火晚会

当地村民在表演闽南语独口秀。

左边的是我的小老乡,很阳光、很漂亮的许程劭,在公安部门工作。右边的是很有魅力的邹柳芸,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国语讲得最好的闽南人,原来她是省里普通话测试员。她们真人要比我拍的照片美多了。
古民居里的木雕

青山坳里的土楼群

翠冠秀茂的古茶树,
铁骨般的枝盘虬曲遒劲。
炎炎盛夏,山庄田野生机盎然到极点。可我的一个膝关节就像这些干枯了的枝柯,依然不被诱惑,兀自冰凉着。但我好幸福,一路上有太多人的搀扶与关照,愿上帝祝福他们!一路上还好有怡霖的帽子遮阳,一路戴回了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