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枕风
枕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18
  • 关注人气: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光潜的写作“四境”说—2011暑期读书笔记2

(2011-06-30 09:45:40)
标签:

读书笔记

朱光潜

写作

冯友兰

写作教学

教育

分类: 枕风读书

读书笔记写了不少了,往往写的时候要把书放在一边随时参考,写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加深理解、提炼精华、提升境界的过程,我想起了袁乃玉局长在博文中提到的——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呵呵,就让读书笔记逼着我仔细读书吧。

什么是最基本的写作素质呢?读完“走近朱光潜”一章后,我才知道是“写作人格”,大师毕竟是大师,他们高屋建瓴,往往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回想自己几年以来的语文教学,在作文这一方面,我是怎样教的呢?我着力最多的是什么呢?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训练技巧上面,所谓的“技巧”也就是得高分的技巧,渐渐地,孩子们也就慢慢懂得了作文该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中心更明确,或者说如何更能符合改卷老师的口味了,这种教法从应试的角度来看,的确在短期内是效果明显的,但是诚如朱光潜所说: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从长远考虑,这样的教法使得学生认为作文就是为了考试,我们往往不经意间生产出了言语人格分裂症患者,也难怪很多孩子厌恶作文了,也难怪作文的魅力不如日记!

朱光潜认为,写作教育的核心是“真诚”二字,这一点和叶圣陶的“求诚”是很相似的。这种真诚,既包含对自己的忠实,也包含对读者的忠实。从表现方面来说,那就是当有不得已要宣泄的感情时才写,不要没话找话,那样肯定让人觉得一点都不诚恳了,那样的文章谁愿意多看呢?从传达方面来说,作者肯以深心的秘蕴交付给读者,就显得他对读者有较深的同情。否则光是为了逢迎读者,欺骗读者,那就谈不上写作了。现实中,学生们的作文有多少能谈上“真诚”二字呢?恐怕很少,而且往往又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存在瑕疵,老师的批改稍有偏差,一篇原本“求诚”的文章可能就葬送了,而那些熟练了一些“技法”的作文,即便不真诚,往往也能顺利过关,这就是常见的一些“圆滑”的作文,反正大毛病没有,不精彩但稳当呀,这样的人格品质,贻害无穷。

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相比,是多么的重要,其他的学科往往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而语文教学则不能不提到“人生引领”这个重大的课题上来了。想到这里,不免有些害怕,语文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是不敢当啊。

朱光潜将写作发展的程序划分为四种境界:“疵境”“稳境”“醇境”“化境”。习作者最初便是处于“疵境”,总体看上去毛病很多,通过学习,便能达到“稳境”,写出来的文章平正工稳,合乎规模法度,却不精彩,没有什么独创。再经过“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就进入了“醇境”,任何人只要肯下功夫,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但是,这一切都还是在“匠”的范围以内,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化境”,需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这就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了。

这四境当中,朱光潜认为,由“疵境”到“稳境”最需要下一番功夫,小心谨慎的把字用得恰当,把句造得通顺,把层次安排妥帖,但是一旦进入了“稳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老是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就是庸俗了,就会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要想免去这些毛病,就必须尝试更换风格,重新再来,如此反复,精钢百炼,方能达到“醇境”。

联系到我们写作教学的实际,孩子们的写作训练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就是处在“疵境”,这个阶段本来就是毛病一大堆的,没有毛病那就怪了,这和学生犯错一个道理,小孩子犯错才正常,不犯错就不正常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境界,这才是目的。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讲,越是努力学习写作的学生,他们一开始在作文上的问题暴露的就会越多,因为他们就是想打破常规,想重新构建,能力却一时跟不上,其实他们内心也不想犯错误,我们教师,是否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对待学生的错误,多一些分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帮助呢?

其实,很多人的写作发展,都是一个“自悟”的过程,许多错误就算语文教师不去干预,学生也会慢慢明白的,这是与很多学科不同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没有本事去引领也就算了,但最起码不要将人家孩子引入歧途,误人子弟呀,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吧,多给他们一些肯定与奖励吧。

本书作者在写到这“四境”时,联想到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说,冯先生将人生分为自认、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恰与朱光潜的写作“四境”有着对应关系,人生境界决定了写作境界,只有人生境界提升了,写作境界才能提升,因此语文教学应当考虑在人生引领上下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