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光国
张光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990
  • 关注人气:3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潍坊的历史文化

(2021-06-03 09:34:33)
标签:

转载

分类: 特别推介
原文地址:潍坊的历史文化作者:zxxxwyb

风筝文化 潍坊地处齐鲁之邦,古称潍县,是一文化名城,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之乡,这里所出产的泥塑、首饰、剌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都是非常有名的,只要你到潍坊去一趟,就能感受到做为国际风筝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曾写过此类诗句:“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游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直到现在,潍坊人还有在春天放风筝的习惯,如果到了风筝博物馆,不但有机会自己亲手制作风筝,还可以在博物馆广场,放飞自己做的风筝,的确是人生一大趣事。 风筝是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娱乐活动,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延绵几千年的历史中,象春秋时期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或者汉高祖时韩信作纸鸢以测量未央宫的远近,还有梁武帝被叛军围困,其子放纸鸢求援等类似的史实是非常多的。这些典故都说明,纸鸢或后来发展起来的风筝,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难怪它曾是历代文人诗家的写作题材。 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健康身心的娱乐性体育活动。近年来,由于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 潍坊每年四月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做风筝、放风筝、赏风筝,其乐融融。 风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或者也许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就越多。                           

http://news.wfinfo.cn/uploadfiles/201004/14/2010414103235286.jpg

    潍坊在唐朝乾德三年设潍州,明洪武九年改为潍县,老潍县城跟别的县城不一样,它是被白浪河一分为二,是少有的双城,白浪河西叫做城里,河东叫做东关,河西城里的城堡形状像龟(中间高四周低),河东东关的城内形状像蛇,龟蛇应玄武之意。河西建置悠久,潍县城的城墙创于汉代,系堆土夯打而成,明末时为防御清兵改为外部砌石,城墙上设炮台二十八处,垛口一千六百处。城门有四座:北为望海门,南为安定门,东为朝阳门,西为迎恩门。西城(城里)的街道以大十字口为中心,有大小街巷四十八条。城门上都建有城楼,用以了望,即为谯楼。明清时期的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潍县西城城墙周长九华里。因为建城墙需要大量的土方,所以就地取材,附近取土开挖,于是就在城内的四角形成了许多大湾,比如说荷花湾、蝴蝶湾等等。在城外形成了宽两丈,深五尺的护城河(老百姓叫月河),到1948年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山东兵团解放潍县时,东城城墙的高度是七、八米,西城城墙高十二、三米。东城城墙在清咸丰以前是土城,咸丰后创建三合土城。东关城内街巷繁多,有九街十八巷之说。商业集中地以东门里大街为主。我们一一整理补充。  
   提起潍坊的古建筑,我们不得不提郑板桥,因为郑喜好游山玩水,瞻仰古迹,又喜欢在古迹上题书匾额或碑文,我们在以下的叙述里一一介绍。同时我们还要提一提他写的两首诗:第一首是: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第二首是: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从这两首诗来看,在潍县生活了七年的郑板桥可以说是对当时的潍县的生活场景和经济概况是非常的熟知的,他非常公正的说出了“潍县”当时勘比“苏州”的势均力敌的实力。像是我们常说的什么绣花女、铜炉匠,多少织布机之类的,都是反映出了当时的商业繁荣,同时像沙滩潍县大集人山人海也是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繁荣。在我看来潍县还能跟苏州相提并论的原因是“园林多,庙宇多、牌坊多”分布四隅,名胜古迹甚多,我们一一细看。  
  1. 城隍庙:在城隍庙小区里,向阳路潍城公安局西,现还有旧址,郑板桥曾重修,写有《重修城隍庙碑记》被人誉为墨宝,曾有演剧楼一所,演剧楼上挂郑板桥书“神之听之”匾额一块,题对联“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实每个治所都有城隍庙,“城隍”即为护城河,但是民间把它演绎成是保佑州、县城池安危的神,设城隍庙以供世人祭祀。潍坊的城隍庙的雕像最神,在后殿城隍爷的雕像里设了机关,只要一拍他的膝盖,城隍爷就会站起来。民国年间神像被砸毁,郑板桥在1752年主持重修城隍庙后,立三绝碑《新修城隍庙碑记》(现存于潍坊博物馆),我去过十笏园看过这块碑,封在玻璃橱里,怕它风化,是块顶级的文物,但是碑身已经涂满的黑墨,想来是经常做拓片的原因吧,搞得不像是原来的样了,但能够保存下来就好。听说有人要重修城隍庙,过了很长时间未见动静,不知是真是假。又听说城隍庙附近要进行规划,把附近的老居民区拆掉,只留下城隍庙,然后在拆除的地面上建造新的居民小区,真要这样的话,潍坊的老民居建筑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2. 九曲巷:在潍坊亚星桥东,东风街北,北下河,2000年的时候还有,现在荡然无存,已被阳光外滩压在了底下,替换了它。顶了它的位置。据说,若是外人进入,里面九曲十八弯,东折西拐,转半天也无法出来,实在是绝好的古巷。
  3. 状元胡同:在今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树行子北,原来叫新巷子,清末民初短短的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米的小巷先后出过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曹鸿勋的高中也破了潍县自古以来不出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结束,全中国一千年来全国不过700来位状元(武状元不算),而小小的潍县城在三十年间而且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出了两名,在中国历史、地理上绝无仅有。后文化大***中有人曾在此地下挖出宝贝、瓷器、古玩等无一宗。1992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如今该巷荡然无存。

4. 大十字口:在今向阳路与东风街交叉口,离潍坊县衙旧址不过百米,古代潍县城最繁华的集市所在,店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胜,曾经云集了张三包子,时麻子肉火烧,等等好吃的面食大店。呵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CBD了。另外如今大十字口也是潍坊市区海拔最高的所在。(潍坊郊外最高海拔在仓南街马良冢子附近)。  
  5.小十字口:在大十字口以南,布政司街与向阳路交叉口附近。
  6. 十笏园:是如今保存最好的古宅园林,在今胡家牌坊街中段。关于它的介绍不必冗述。
  7. 郭宅街:郭宅街其实是一个笼统地说法,郭氏是潍县的豪绅大族,其中郭芸亭是乾隆五十五年的钦赐翰林院检讨,郭一璐是饶州知府,郭尚友是户部尚书,现在的郭宅街多少有些偏移,曾为潍县四大家族(丁、郭、陈、张)郭氏家族世代院落所在,《潍县志》曾记:郭宅街“甲第连云”可见其房屋之多,其势之雄,同时郭宅紧连郭氏园,即南园,郭宅建筑横跨三条街,所以成片。此处原先也是潍县田氏的宅邸。如今古宅再也看不见,郭宅街物是人非,全部改为了小吃一条街。  
  8.胡家牌坊街:知道城隍庙肉火烧的人都知道这条街,去过十笏园的人也都知道这条街。潍坊现在以石坊命名的街巷现在只有这一条,其实潍县城里共有三十多座牌坊,造型美观,妙就妙在其形状各有不同。但是不存下来的牌坊一座也没有,这些东西在文革时期绝对通不过,所以你就看不见。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受了电视里节目的影响认为是不是潍县胡家出了一位贞节烈女?不是这样的,潍县胡氏虽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但仍然是名声显赫:胡家住的这个地方属东北镇,住在这里的有个叫胡琏的,胡琏是明朝奉直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他的儿子是胡邦佐,也就是十笏园早期的主人,胡邦佐是刑部郎中,胡琏的孙子叫作胡绍第是北直隶的知县,胡琏的曾孙子是胡行知是永年县知县(在河北,属于邯郸)。这胡家四世连续做官,而且政绩都很昭著,所以在明朝万历37年(公元1609年)的时候,朝廷就恩赐“四世坊”的牌坊立在了胡氏居宅的街东头,所以这条街就唤作“胡家牌坊街”。想象当时能够连续四世做官都出政绩的,恐怕中国从政历史上为数也不多吧!
  9. 布政司街:在潍坊三中东,向阳路西东西向。以前设置行政划分是在元朝的时候出现行省制,明初的时候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后来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当时的山东省就称为“山东布政使司”,但是老百姓仍然称作山东省。直隶布政吏郭熊飞曾在十笏园住过(在丁善宝购得之前)。
  10. 海道司街:“海道司”也是一种官职名,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始设,是为了解除当时的海禁而设的。在今星光国际和泛海大厦西,此处曾有三贤祠,里面供奉着对潍县有功的三位知县,周亮工(守城有功)、赖光表、郑燮(即郑板桥),所以叫做三贤祠,后来又加上了一位,叫做林士俊,原先的时候只供奉周亮工,所以叫做周公祠。曾为潍坊小餐馆一条街,如今因施工影响,海道司去了一半,现在还有一民国四合院,已是破败不堪,前边的高楼已经把他给挡住了!
  11. 米市街:在亚星桥东,白浪河东岸,图书馆门前即是,南北走向。曾为东关卖米的地方,如今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最近看泰华城的三期规划,我看城墙也要扒一半,这条古街在所难免其厄运。
  12. 鱼市街:在北下河李家街村中,东西走向,曾为东关卖鱼的集市,也就是鱼店阁,老潍县的谭姓居民多居住于此。听说世纪花苑二期要建,估计这条街也要倒霉了。
  13. 李家街:既是村名又是街名,街成南北走向,从四平路佳乐家仓库门往北走,一直通到福寿街,现在早上还有早市,多是附近居民买菜卖米之类的活动。  
  14.东关西马道:好多人都知道它,弯弯的石头拱门,都快成了潍坊的形象代言了,可是上面有一棵树直插进去,对建筑物不好,为了和谐,我们还是把这棵树挪到别的地方去,别叫它死(锯掉或砍掉)。只是最近听说靠着帝景湾的西边也就是城墙根要修一条公路,从福寿街通到东风街,如果真是这样,我看我快要哭了!最后的老东关民居仅存的北下河永远要消失了,他们招谁了?!仅仅因为他们破落、是棚户区,与周边高楼大厦不协调吗?是谁跟谁不协调呀!全是高楼就真的是进步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15. 三元阁位于奎文区东关鱼店街西首,亦称“绿瓦阁”、“鱼店阁”,即关侯庙,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清乾隆年间重修,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市2000年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仅有的门券也岌岌可危。前几年,市区文化管理部门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历史的见证人陈正宽先生也曾在媒体上呼吁过,但至今未得到落实。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谭玉梅建议市***责成有关部门抓紧抢修。结合旧城改造,搞好规划,本着对文化遗产进行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其保留阁子原貌,从而形成和白浪河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近期可责成有关部门先将门券上方的大树加以清理,做一下临时修缮,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文物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建议对今后凡是列入重点保护的文物,落实责任单位,拨付专项资金,定期进行修缮。  
  16.木市街:在今南关南园小区中间,南门菜市场北,南北走向,卖木头的集市。
  17. 水巷子:在向阳路老商校南,属于芙蓉小区,东西走向,多灵韵的名字啊,可是现在没有了味道,全是中介、小吃摊,怎么也看不出是巷子来!
  18. 针巷子:在电信大楼东,银海恒基对面,哈雷西侧,南北走向,一听这条巷子就窄的很,犹以它的和乐闻名潍坊。  
  19.豆腐巷:从福寿街北下河李家街往南走,具体在哪里不清楚了。应该是个做豆腐的地方吧。  
  20.金巷子:城隍庙小区城隍庙后,翠竹园小区的南面,东西走向。因为这条巷子的北面住着陈风翰,陈风翰在清朝嘉庆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到了广东做官。于是家中就翻盖府邸宅院,当时张灯结彩,金碧辉煌,老百姓一看整条巷子都这样,于是就称作金巷子,应该也是个铺张浪费的典型吧!  
21.八支旗杆底:这个名字恐怕是潍坊最有趣的地名了吧,其实就是金巷子的别称,因为陈风翰修改府第后又在门口竖起八支旗杆,有可能是生怕别人家看不见。有点儿耍酷了!所以这条街又被称为“八支旗杆底”。  
  22.辘轳把子:老潍县念辘轳为乌辘,这条巷子在鸢飞大酒店的后面,也就是现在的友谊街附近。推断应该从形状上起名吧,这条巷子是不是跟个乌辘把子一样呢?
  23. 南大街:在泰华东、南。也有一处好吃的和乐铺。
  24. 增福堂:在今三中附近,现在好像是小区名,他的由来我没弄清楚。
  25. 五道庙:在今人民路与爱国路交叉口西五十米,关于“五道”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铁狸子、黄鼠狼、貔(皮)虎子之类的五个“灵兽”,我查了一下资料,“五道”即为五道将军,传说中管人生死、福禄、寿限的神君,跟阎罗差不多,如今庙中还供奉几座塑像,每有初一十五日,就有一批老太太老爷们前来烧香磕头,香火很盛。曾经有个南方的高手,说要投巨资重修五道庙,号召世人捐款,后卷巨资化成神仙,不见了踪影,骗了若干善男子善女人。听说现在五道庙要改成商业步行街,也有老百姓提出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状元胡同的建设。潍县状元曹鸿勋曾经为五道堂仙师庙题对联一副: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
  26. 关侯庙:有两处,一在十笏园西北角,供奉关二爷的,孔融与刘备帅兵破寇时曾点兵于此,郑板桥曾在此庙书匾额:一节臣延赤帝符,是宋代所建。另一处在东北关壕沟外(西城的护城河)护城河的北岸上,保安街小学附近,即今天的少年宫附近,曾大片植有葡萄,郑板桥常来此处游玩,老和尚住持恒彻就常与板桥品葡萄。1970年的时候还有残址,现在变成了和平路。  
  27.文庙:每个地方都有文庙,也就是要崇文,那就要供奉孔老夫子了。它的位置在现在的东风大街老槐树(潍州剧场对面)。因为前面是孔子的棋盘,所以就是这条棋盘街的由来了。民国时附近有县立文庙小学。  
  28.雅庙:潍坊的庙宇很多,这一座是尼姑修行的地方。  
  29.北极庙、南极庙:北极庙在西城城墙东北角上,南极庙在西北角上。  
  30.武昌庙:在西城城墙西南角上。  
  31.东岳庙:这是一座较大的庙宇,但是问起上年纪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位置,我考虑应该是“岳王庙”,应该是供奉东岳帝的,岳王庙的位置在芙蓉小区西南角,南月河的南边,现在胜利街南关工行的西北。当时潍县有一位康熙的监生叫做于适,他在东岳庙上题匾曰:“发育万物”,当时郑板桥来潍县后于适已经去世,郑喜欢到处题字,唯独不敢在东岳庙题字,说:“我不如他(于适)”。  
  32.鸳鸯庙:位于潍县东三十八里的宋家双庙村,在一座埠顶上,有两座,一座是龙女庙,一座是河平王庙。  
  33.柳郎祠:在距潍城东南五十五里的柳毅山上,与鸳鸯庙相距约三十里,原先山顶有庙,庙外有松树五百株,现在早已辟为农田。郑板桥有诗“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的诗句。  
  34.文昌阁:在西城东南角,是清朝康熙年间举人于泽、廪生刘潢等建。供奉神仙文昌帝君的。郑板桥曾书《文昌阁记》,刻石嵌于文昌阁壁。阁前在乾隆十五年添建魁星楼(四角凉亭,里面俗魁星像)。这就是老潍县人讲的“魁星点状元”。  
  35.状元桥:西城东南角,文昌阁下面就是。这座桥是一座三孔石桥,南北向,驾驭城南护城河上,民国二十二年改建,建国以后拆除,现在的地址在百货大楼对面的白浪河广场,也就是原先的老潍坊影院。  
  36.西关王母宫:在西关,具体位置需要前辈指点。
  37. 孔融祠:与关帝庙相邻,让梨的孔融和关羽是好朋友,孔融曾为古北海(今潍坊)郡令,后被曹操所杀,孔融的儿子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名人名言,刘备曾经来潍救过孔融。
  38. 旧县衙:旧址在今向阳路潍城公安局,是郑板桥上任潍县令七年的办公居所,旁边有申明亭和旌善亭,东南角有土地祠,大名鼎鼎的“东莱首邑”石坊就立在堂前,后设刻有“北海名区”的大门。该址于1984年前后全部拆毁,荡然无存。前段时间我逛十笏园,发现该馆存有潍县县衙的旧照片,非常欣喜。  
39.预备仓:在今城关派出所附近,街名唤作预备仓街,当时县衙设国粮仓库三座,分别是预备仓、常平仓、盐义仓。常平仓位于县署内,共十间;盐义仓在县置以西,六间;预备仓盖仓房六十九间,这三间仓库共存粮食三万一千石。
  40. 西北炮台:当时修城墙时在它的四角各设角楼和炮台,所以由此推之,也就会有东南炮台,东北炮台和西南炮台,但是西北炮台的名气最大,传说中在平寿湖西,在北门大街与福寿街交叉口附近,需要上年纪的老潍坊人考证,为县城的防御工事。
  41. 北马道:在李家街附近,城墙根下。“马道”是旧时军队巡城遛马的通道,环城之内有东、西、南、北、四条马道。城里的就直接称为什么什么马道,东关的就在前面加上“东关”两字。所以你知道了北马道在那,你就知道其他马道的位置了。
  42. 十六园:十六园就是潍县的十六座著名的园林,其实潍县城里的私人园林不下三十多处,特点是面积不大,都临近居住的宅院,我说的这十六座是比较有名的。“ 潍州原是小苏州”,不骗人的,潍县自古园林多,城内七处、城外九处,南园、半亩园、叠石山馆(东大街城墙根)、绿野斋、易园、颐园、十笏园、城外有西北三里的柏园、城东南三里的复园(草庙子,领袖华城对面)、城东三里的黄叶楼(在人民医院乐道院附近,虞河南岸)、城西北六里的艮园、城西三里的绿萝山庄、城西十里的自怡园、城西南二十五里的莲花别墅、城北二十里的杨家别墅、城西北三里的齐氏园。其中柏园、复园离城较近且园景最佳。现在,南园变成了南园小区,颐园变成了小区,复园在现在的领袖华城对面,草庙子,早拆的差不多了,自怡园变成了公园。齐氏园就是现在的齐家庄,有的我连一面之缘也未曾有。
  43. 铁佛寺:石佛寺在城南,按现在来讲的位置是在中百街南宫和乐对面,当年苏东坡先生遇雪曾经夜宿在此。 曾供有一尊铁佛,后被安置在十笏园园内。  
  44.东明寺:在县城西十四里,现在的位置在外商投资开发区考家村北,历史悠久,为后晋年间所建。
  45. 万印楼:里面有十钟山房,在三中东南,不冗赘述。
  46. 郭味蕖故居:颐园小区对面,三中附近,郭味蕖先生是故宫博物院古画研究员,大师级的美术家,建议你们其看一看。  
  47.永乐大戏院:位置从北下河李家街往南走,附近有一口水井,系谭资九所创建(谭资九还在潍县建了一座很大的妓院)。谭氏吹拉弹唱、书法草篆行隶无所不精,当时谭请名角来潍演京剧,马连良、程砚秋等来为后都喊谭资九叫“哥哥”,足见这为人士的社会地位,同时谭资九也创建了自己的京戏班子,捧红了潍县当地的角儿。永乐大戏院的门联上大书:“永丰坊前,百尺楼台平地起;乐游原上,几声歌板遏云行”。一双联语,隐含唐明皇梨园旧事,趣味津津。  
  48.中华大戏院:潍县南坝崖(现潍坊百货大楼处)有一家中华大戏院,将名字改为“兴亚剧场”,从名称的变化可见电影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白天演京剧,晚上放电影两不耽误,但往往是晚间人比白天多。  
  49.潍县大戏院:京剧在光绪年间传入潍县,潍县在1929年的时候在胡家牌坊街建起“潍县大戏院”,邀请当时著名的外地名角儿来潍演出,好不热闹。
  50. 小黄楼:驻潍日军司令部,在向阳路老商校院内,是侵华日军在潍县的司令部,也是许世友将军的办公所在,为潍县丁氏所建,前两年改为红楼茶馆;现在仍然住人,保存相当完好,只不过外墙由原来的黄色改成了红色,可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1. 乐道院:大家都知道了,宣传的资料很多,有空到那里看看他的欧式建筑,顺便游览一下虞河的风光。最主要的是爱国。很高兴这个地方和十笏园保留了下来!(画家沈光伟曾居此,治印一方:时居乐道院)  
  52.麓台书院:在浮烟山下麓台村,我说的是曾经。  
  53.潍阳书院:是民国期间建造的学堂,位置不清楚。  
  54.文华中学:大家都知道,宣传乐道院的文章里经常提到它,就是潍坊二中的前身,是个外国的传教士狄乐播利用咱们中国的赔款建的,当然赔款中的一部分建了乐道院,潍坊二中里面现在里面还有两座小洋楼,保护下来了是很不错,但是上面的屋瓦有些与当时的不匹配,多少有些遗憾。

55. 坊子的洋房:在德军侵占坊子17年,日军侵占31年,累计48年的时间里,在坊子老城区内,沿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南洋街,老八九医院,留下了德式103处、日式别墅63处,达到建筑上百座,你置身其中仿佛到了国外,其中德军司令部最棒(仅仅是在下认为),不次于青岛的八大关,这些建筑都有一百年的历史,而十笏园由丁善宝买下开始也不过百年左右,希望你们去看一看,她的文化底蕴,她的历尽沧桑。希望***能保护起来,把它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变成潍坊的外滩、八大关。
  56. 擂鼓山:郑板桥曾有诗云:恼潍县无山,其实潍坊是有山的,但潍县的县城内确是三山不见,九湾不显。在今火车站,它是沂山山脉、泰山余脉的的最后延续,山不高,呈乱石岗状,德国人修胶济铁路时将其铲平,因其地势高,所以曾设为粮库,以免进水,有“擂鼓山”牌馒头为证,画家陈寿荣时常落款曰:“书于擂鼓山下”。
  57.棋盘街:在潍州剧场东邻,南北走向,50米长,现在还植有9颗大刺槐。  
  58.安乐街:在曹家巷小区里面。  
  59.太平街:在芙蓉小区里面,东西走向,西通月河路,东通芙容街。
  60.东大街:在向阳路老城墙南往东,潍城实验小学门前,往东通和平路。
  61.凤凰庄:村名,如今的凤凰花园一带。
  62.小石桥:也就是 通济桥。俗称小石桥,在东关通济门外。原有一小石桥,民国22年(193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现已拓宽重建)。  
  63.大石桥:在今福寿街白浪河桥址,原名万年桥,其实潍坊白浪河中石桥共有五座。  
  64.朝阳桥。这是连接城里和东关的主要桥梁。原有一小木桥相通,常因河水泛滥而冲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大桥,名曰朝阳桥(解放后为若飞桥、东风桥,现为亚星桥)。
  65.柳树行子:在状元胡同南,东西走向,爱国路东,同八中门前的街同齐,是曾经的花鸟鱼市。  
  66.党家湾:在模拟对面,党家湾小区,紧挨着柳树行子,当时这个地方好美!有石头砌成的湾,湾畔有大量的很粗的柳树。  
  67.四合头:在模拟西边,现在的南关口腔医院附近。  
  68.宋家门楼:四合头的旁边就是。
  69.油坊沟:有两条,一在在中百南,歌舞团北,东西走向,有五十米长,现在还有,门前厂房依稀书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另一条在今福寿街平寿湖状元楼北,南北向直通北宫街。是陈家油坊。但是当初的油坊如今都不存。据说还有一个地方在现在的潍柴小学附近。
  70.棘子沟:在三友文锦苑与苇湾小区之间,三友文锦苑的西南角。南北方向的叫做棘子沟北街,东西方向的叫做棘子沟东街。
  71.曹家巷:潍城区***东,潍州剧场对面,南北走向。  
  72.丁家老过道:“南关丁是一窝蜂”。这句老潍县俗语是形容潍县丁氏的,丁氏一族住在南关,丁家老过道的位置喜欢吃烧烤的人都知道它在哪里。  
  73.洪家县门口:潍县洪氏居民多居于十笏园西侧,胡家牌坊街北。
  74.游麟门:古潍县城分东西两城,白浪河东为东关,河西为城里,游麟门为东关北门名,地址在今游麟小区。  
  75.东门:就是东关的东城门,在东风街八一宾馆附近,现在公交车报站是还会报它的名字。  
  76.北门大街:在三中对过,从这个名字上我们可以推断这条街往北直通北城门。北门里是潍县陈氏的府邸,“颍川旧世第,潍水新人家”。因为当时北门里大街陈氏一家父子翰林,所以人们又将这个地方称作“翰林院”。
  77.别画湖:在今南孙乡、固堤镇一带,自城北四十里固堤村以北,南北三十里,东西二十里,约六百平方里,在古代曾是一大湖,亦称联怀湖、蝴蝶湖、散水泊,明朝的时候白浪河改道西移,别画湖渐渐夷为村庄平原,所以湖洼很多,当地人也叫北洼。
  78.禹王台:在城北寒亭南孙乡禹王台村,曾为大禹治水纪念地,一说是秦始皇所筑,底径约100米,海拔22.47米,上建有禹王庙、仙姑祠、三官庙(老三哥庙)、土地庙等,当时郑板桥在禹王台以北勘灾时,来到禹王庙,书“文明四海”匾悬于大殿。抗日时匾额不知下落。
79.玉清宫:即北宫,在古县城北,有人说位置大约与北宫街同。实际上它的真正位置实在潍坊五中附近。是金时全真教邱长春的弟子尹清和建,内有邱真人书《满庭芳词》谭真人书《龟蛇》二字石碑,还有著名的四面碑。明朝的时候,有个叫徐从谨的,大修该庙,同时种三百棵柏树,森郁参天,郑板桥捐银五十两重修,潍县知县韩光德又动员潍县富绅重修,现在倒好,修了这么些遍,修没了!  
  80.镇武阁:在鱼殿阁附近,是拜奉关羽的庙宇。  
  81.观音堂巷:在西关,具体哪个位置不太清楚。  
  82.千总署:在城隍庙与县衙之间。  
  83.天仙宫:即南宫,在今潍城区向阳路以西,南园小区附近。南园以西。南园在明朝嘉靖时归刘应节,天启时归郭尚友。  
  84.韩家坝崖:在今东关建行附近,韩梦周即出于此村。东关中兴街有韩氏祠堂。郑板桥曾为韩梦周书“重瞻山斗”匾额。  
  85.坝崖大街。系拓宽大马路时建成的(现为百货大楼至亚星桥路段)。有高大的跨街牌坊,南面上书“坝崖大街”,北面上书“表海雄风”。  
  86. 大马路(今和平路南段)。是通往火车站的主要道路。民国22年(1933年)拓宽马路。当时潍坊只有这一条宏伟的大路,相当于现在的地铁那样惹人注目了!
  87.中山路:全国好多地方都有中山路,我们潍坊也有,中山路即东门大街,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是潍县的繁华地区。 88.撞钟院、前湾崖、后湾崖:在颐园小区里面。”。  
  89.东城墙:潍坊古城墙目前仅存奎文东关小石桥至大石桥城门之间的一段,清代建。1989年市***曾将现存的“奎文门”至“通济门”一段进行了重修并建了城楼两座。可是近几年,不知何原因,一座好端端的城门楼,竟住上了居家户,冬天从城门楼的窗户上伸出了烟筒,经过烟熏火燎,城门楼上的牌匾都熏黑了一半。为此,谭玉梅***建议市***责成有关责任部门加大对城墙和城门楼的管理力度,认真保护好我市目前仅存的老城门。  
  90.南沙滩:赶大集的地方,白浪河边,潍县城外是一片开阔的沙土地,沙滩潍县大集逢二排七,每月六集,始于清初,人山人海,民间流传:“卖不了上潍县,买不着上潍县”。赶集的人多,所以市场就不能全都集中在沙滩一地,所以就划出专业的市场来,所以遍布东城西城,像是今天的鱼市街、米食街、木市街、骡马市(现在的八九医院附近,当时官骡马市就能云集十万人)等等都是受了当时沙滩大集的影响而取的名字。
  91. 标准钟:民国23年(1934年)的时候,拆除了东门的门楼和瓮城,添建在朝阳门(城东门)城楼上一坐四面的哥特式建筑的标准钟。史料称:“……计时鸣钟,声闻数里,民众称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