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秋英雄灯下舞,万古豪杰手内提----逐渐淡出视线的安仁皮影戏(一)

(2016-09-17 23:28:25)
标签:

安仁

皮影

分类: 人文纪实

        拍摄时间:2016年8月20日
        拍摄地点:安仁竹山乡竹山村上街组
        同行摄友:威连、一发千钧、谢袁飞、周敬英、周小箭


      “一块白布一盏灯,吹吹打打唱皮影。”古老的木架,雪白的幕布,在操影人李辉柏的巧手操纵下,皮影人物宛如起舞的精灵,在灯影后的幕布上若隐若现,美丽的光影里呈现出刀光剑影和人间百味。

      初秋的傍晚,安仁县广大农村大地处处弥漫着虫鸣鸟唱中特有的寂寥,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家家户户在晚饭后,都会围坐在电视机旁。然而8月20日,天刚擦黑,安仁县竹山乡竹山村上街组(竹山磴下街上)响起了久违的锣鼓声,在安仁教育局工作的学生、好友周小箭特意邀请李辉柏的湘安皮影乐团,来他老家演出皮影戏。附近的左邻右舍们闻声而动,不一会儿,寂静的村庄便热闹起来,乡亲们扛着木凳纷纷占领“有利地势”,津津有味地等待观看这一古老而充满神韵的地方戏曲。

      表演皮影戏的是安仁县平背乡长岗村湘安皮影乐团李辉柏师傅和他的助手李久住、许秀兰。戏台搭好后,李辉柏在幔帐内把一件件乐器拿出来校好音挂好,又把一个个菩萨(皮影)整理好,有的戴上帽子,有的配上武器等并排挂在帐内的绳子上。演出工作准备就绪后,好友周小箭点燃一束香,朝大门方向三鞠躬后把香插在戏台的正上面,燃放一挂鞭炮,然后随着一阵阵锣鼓声响起,演出正式开始。

      这天演出的曲目是非常有名的《 薛丁山征西》和《 寒江关》选段,只见李师傅边唱边演,整个戏曲多个人物角色的演出都由李师傅一人完成,他嘴巴不停地唱曲和说对白,两手操纵皮影,随着戏剧的情节不断变换人物和动作。借着光影,帝王将相、神仙鬼怪、公子王孙、才子佳人粉墨登场,无论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还是唯唯诺诺的县令,或坐行,或打斗,举手投足,栩栩如生。

      安仁皮影戏演出设备简单,一副担子就能走天下。演出场面也简单,搭个简单的戏台,用幔帐围住三方,正方用竹竿或木架支起银幕,接通电灯照亮,艺人在幕后操作影人,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便跃然呈现在幕布上。皮影戏中的人物、景色等制作采用牛皮、驴皮或羊皮制成。皮影人物分生、旦、净、丑四种,其身像只十几个,而人物头像却多达数百个。

      皮影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被安仁百姓亲切地称为“土电影”。据了解,安仁皮影戏兴起于清代,由民间传说故事和旧戏剧本改编而来,从内容到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蕴含其中,特别是表演舞动时的绝妙技能,无不反映出乡土农民的憨实与精明。悲伤处沉郁低回,听者亦心生悲凉;欣喜处轻扬欢快,观者喜笑颜开。过去,安仁皮影戏一直是备受当地老百姓追捧的文化生活,尤其是识字不多的乡亲们最爱,遇上农家老人生日喜庆,一部影子戏在当地要唱上半个多月,好不热闹,那样壮观的场面,让今年66岁的李辉柏仍记忆犹新:“80年代时期,那时候没电视看,那些老人、年轻人,抱着小孩,扛着肩头,争也争起过来看,一个坪里要站几百人,爬的爬围墙看,蛮远蛮远,就是几十里,十多里走路走起过来看”。

      如今,让李辉柏担心失望的不仅是皮影戏的演出太少,而且后继无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老一代皮影人的相继离去,自己培养的传承人也是自己的儿子李海泉一年大部份时间都在外打工,年青人都不愿意学习演皮影戏,在各种新兴文艺形式的冲击下,皮影戏这一古老而神奇的传统艺术经历了千百年繁荣,曾经红火乡里的民间技艺,正走向衰落,逐渐淡出公众视线。李辉柏告诉记者,如今,他的皮影戏班,一年最多就是演得10多个晚上,皮影已经是形成了工艺品,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收藏在皮影箱里,这是皮影的悲哀,皮影的的生命力是要在舞台上。

      安仁皮影戏的传授从来就没有纸质文字脚本和乐谱,全靠艺人非凡的记忆力和师傅的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同时皮影的制作也是一门专业非常强的雕刻工艺活儿。如今,皮影戏已经由盛而衰,根本没人肯学这门艺术了。

      令人欣慰的是,安仁县皮影戏引起了市、县文化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被列入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安仁县已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将皮影戏这种即将消失的民间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保护。

      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皮影戏叫“皮囡囡”, 说李辉柏的表演,是“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面对这样的赞誉,李辉柏很有自豪感:“现在我是管有钱攒还是没钱攒也好,我要(把皮影戏)继续发扬光大,只要我身体好,我把这个事一定要干到底,把安仁这个皮影戏坚持传承下去。”

      (文字来源戏剧网2016年6月18日肖拾全采写的《安仁皮影戏:逐渐淡出视线的美丽光影》(有改动))

      陪同我们一起观看皮影戏的安仁竹山乡竹山村上街组组长侯连苟告诉我们说:

      一、一般是家里不顺就请师傅去唱皮影戏,辟邪消灾。

      二、上街组原来也有唱皮影戏的,九几年还唱过戏,去世以后就没人唱了,那些工具都被人收购走了。

      在网络上查到安仁龙海镇茨冲村有一个民间皮影艺人阳外仔,要同事刘懿雷打听,阳外仔几年以前就不演了,演出的菩萨及其他工具也被县文化馆作为文物收走了。据了解,安仁也就只有湘安皮影乐团还在演出了。

      (2016年10月22日下午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