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主张
(2016-09-02 10:14:06)分类: 教有所感 |
教学主张——激情语文
一.激情语文——内涵解读
二.激情语文——提出依据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第三条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国教育专家李吉林先生说过: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一旦情弦鸣响情感火苗燃起,语文课堂就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激情语文——目前现状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是课堂缺乏激情所致。因为我们的课堂太过理性,大多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单调地传授知识,无情地肢解文本,机械地题海训练;学生则是死气沉沉地听,冷漠地注视教师,冷淡地阅读文本,冷酷地应对题海。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朝气,没有一丝活力。语文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体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激情语文——具体做法
本人有幸听过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韩军、程翔老师的几节课,觉得他们的课都富含激情,体现在对学生有情,对文本有情,对课堂有情。那充满张力的激情,既燃烧了自己,又点燃了学生。只要进入他们的课堂,就会深深地走进去,走进情感丰富的世界,走进思想碰撞的海洋,自己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忘情了,沉醉了,它会让你发现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美妙,学习原来可以如此愉悦。他们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情感课堂,是学生真情体验的感悟课堂,教师的激情提升着课堂温度,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名师的激情魅力和享受激情之旅的愉悦。可见,激情是使课堂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生机.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让激情充满课堂,实现课堂高效。具体做法是:
1.激情导入,以情“引”情
2.激情朗读,以情“传”情
教学中,我总是将激情朗读引进课堂,我不仅自己范读,还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去激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又在悟中读。朗读环节有时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较多的是运用在课堂教学的“中间”,有时也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收尾之处,让课堂收束在美好的朗读声中,给师生以无尽的回味。
3.激情品味,以情“悟”情
教学的激情不是无源之水,文本就为我们激情飞扬,点亮生命的课堂提供了“源头之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只有透彻品读文本,才能深深感染学生,洞开学生心灵的窗扉,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在体验与感悟,去切身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各种情感。我在执教示范课《最后一头战象》时,就以“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战象情怀”为抓手,借助“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解答嘎羧为什么要重披象鞍这一问题,我先问了这样的问题:战象嘎羧见到象鞍时是怎样表现的?你关注了哪些关键词?引导学生锁定了文本的相关语段,学生通过 “摩挲”、“安静”、“泪光闪闪”等关键词,很快得出嘎羧见到象鞍如同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见对象鞍感情深厚。此时我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要读出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情感。由于有了关键词的品味,学生读懂了嘎羧的心,因而读得很有味道。之后我又问:见到象鞍后,为何嘎羧一改之前的亢奋、焦躁立即变得安静下来呢?见学生面有难色,我做了这样的提示:嘎羧见到象鞍后吗,它的内心会像它的表面一样平静吗?它会联想起什么?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借助“弹洞”、“血迹斑斑”等词联想到嘎羧见到象鞍,如同回到了当年作战的战场,它会想起自己当年浴血搏杀的情景,会想起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这象鞍见证了嘎羧作战的英勇,是嘎羧辉煌历史的见证。至此嘎羧重披象鞍的原因也就清楚明了了。此时我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朗读效果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最后,我满怀激情地说: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有披挂上象鞍,嘎羧才是一头战象;只有披挂上象鞍,嘎羧才像一位英雄,才像一位战士。不,它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它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战士!最后,全体同学再次齐读这段文字,朗读效果达到了高潮。就这样,我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战象的英勇、忠诚与大义。由此可见,“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基于这一点,我认真研读文本,以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因子,变文本的“此情此景”为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或喜、或忧、或怒、或哀……从而获得情感和智慧的启迪。这种对文本的解读,无不吸引着学生沉醉其中,它确实带给孩子们语文素质方面的提高和人生哲理方面的领悟。我还力求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挖掘教材资源,促使学生品文悟情,只有引导学生对文本心动了,才会出现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4.激情作结,以情“激”情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结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课堂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殿堂,让学生真正理解“学语文,就是学人生”的内涵。教师的结语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回荡在学生心灵的上空,以声传情,以声动心,以声育人,美妙的音乐必能获得众多的知音。因此,锤炼课堂结语,谱就激情乐章,同样会形成情感的磁场。
五.激情语文——践行结果(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呈现)
1.执教公开课:《最后一头战象》、《海燕》。
课后评课时老师的评价:
师生激情燃烧,课堂灵活高效。
2.撰写文章
3.指导朗读
4.演讲比赛和美文诵读比赛
六.激情语文——一路修行
与激情相拥,与语文共舞,这是语文教育的理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愿生命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拨动学生的情弦,引领学生去欣赏《黄河颂》的波澜壮阔,去感受《斑羚飞渡》的慷慨悲壮;去体会《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真挚父爱,去倾听《土地的誓言》里真情告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路修行,用赏识的目光激励学生,用激情的朗读引领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有了教师的激情,就足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师生的激情,课堂上会奏响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愿我的语文课永远成为学生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