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 主张

(2016-09-02 10:14:06)
分类: 教有所感

               

教学主张——激情语文

               泰山实验中学  徐伟

一.激情语文——内涵解读

     激情是一种投入,是一种思维、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地投入。激情语文是一种自文本开始,与文本产生共鸣而引发的心灵对话,是自师生心灵深处生发的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是洋溢在课堂内外无处不在的语文生命活力。激情语文带着师生思想的沉淀和情感的升华,是师生内心生长的一种力量。激情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语文教师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潜伏的情感波澜的过程。

二.激情语文——提出依据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第三条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国教育专家李吉林先生说过: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一旦情弦鸣响情感火苗燃起,语文课堂就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激情语文——目前现状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是课堂缺乏激情所致。因为我们的课堂太过理性,大多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单调地传授知识,无情地肢解文本,机械地题海训练;学生则是死气沉沉地听,冷漠地注视教师,冷淡地阅读文本,冷酷地应对题海。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朝气,没有一丝活力。语文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体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激情语文——具体做法

本人有幸听过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韩军、程翔老师的几节课,觉得他们的课都富含激情,体现在对学生有情,对文本有情,对课堂有情。那充满张力的激情,既燃烧了自己,又点燃了学生。只要进入他们的课堂,就会深深地走进去,走进情感丰富的世界,走进思想碰撞的海洋,自己不知不觉就被感染了,忘情了,沉醉了,它会让你发现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美妙,学习原来可以如此愉悦。他们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情感课堂,是学生真情体验的感悟课堂,教师的激情提升着课堂温度,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名师的激情魅力和享受激情之旅的愉悦。可见,激情是使课堂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生机.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让激情充满课堂,实现课堂高效。具体做法是:

1.激情导入,以情“引”情  

     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在演奏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音乐的氛围之中,所以她的演奏才格外打动人心。一堂好的语文课亦是如此。老师在进入课文正题之前,就应该善于利用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将学生引入正文的氛围之中,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谈到中国现代文学,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在所有提到鲁迅先生的资料中,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是今天,老师并不想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概念灌输给大家,我想通过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思考一下为什么时至今天,我们还是不能不说鲁迅?为什么人们这么评价鲁迅?1945年,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际,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采撷关于伯父的点点滴滴,去感受字里行间的那份深情。这一导语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深入文本、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础。

2.激情朗读,以情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意义和人文内涵,向我们传达着种种美的信息。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知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容易形成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相互感染的“场”,而教师的激情朗读则往往更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叶圣陶先生说朗读课文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特别注重范读,我极富感情地读,忘情投入地读,醉心入情的读。把自己对课文的感知、发现、领悟通过激情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陶醉于美妙的文章中,进而激起他们朗读课文的内驱力和原动力。教学《海燕》,我会以激昂豪迈的语调来朗读全诗,学生会从中感悟到海燕的勇敢、自信和乐观;教学《出师表》,我会带着拳拳衷情,极有韵味地背诵这篇流传了近两千年的美文,那真挚的情感一定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学生会从中体会到作者那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片忠心;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会根据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变换不同的语调来读。当我读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几句时,我的声音会低沉而颤抖,仿佛我就是那痛心无助、令人同情的杜甫;而当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我的声音立即变得高亢、激越起来,仿佛我就是那位悲天悯人、胸怀天下的诗圣一般。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我的朗读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诗人的济世情怀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会在了一起,师生共同沉浸在诗人情感的海洋中。教学收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于是,学生也开始模仿着我的举止、音调去朗读,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得到感悟。

教学中,我总是将激情朗读引进课堂,我不仅自己范读,还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去激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又在悟中读。朗读环节有时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较多的是运用在课堂教学的“中间”,有时也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收尾之处,让课堂收束在美好的朗读声中,给师生以无尽的回味。

3.激情品味,以情

教学的激情不是无源之水,文本就为我们激情飞扬,点亮生命的课堂提供了“源头之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只有透彻品读文本,才能深深感染学生,洞开学生心灵的窗扉,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在体验与感悟,去切身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各种情感。我在执教示范课《最后一头战象》时,就以“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战象情怀”为抓手,借助“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解答嘎羧为什么要重披象鞍这一问题,我先问了这样的问题:战象嘎羧见到象鞍时是怎样表现的?你关注了哪些关键词?引导学生锁定了文本的相关语段,学生通过 “摩挲”、“安静”、“泪光闪闪”等关键词,很快得出嘎羧见到象鞍如同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可见对象鞍感情深厚。此时我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要读出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情感。由于有了关键词的品味,学生读懂了嘎羧的心,因而读得很有味道。之后我又问:见到象鞍后,为何嘎羧一改之前的亢奋、焦躁立即变得安静下来呢?见学生面有难色,我做了这样的提示:嘎羧见到象鞍后吗,它的内心会像它的表面一样平静吗?它会联想起什么?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借助“弹洞”、“血迹斑斑”等词联想到嘎羧见到象鞍,如同回到了当年作战的战场,它会想起自己当年浴血搏杀的情景,会想起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这象鞍见证了嘎羧作战的英勇,是嘎羧辉煌历史的见证。至此嘎羧重披象鞍的原因也就清楚明了了。此时我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朗读效果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最后,我满怀激情地说: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有披挂上象鞍,嘎羧才是一头战象;只有披挂上象鞍,嘎羧才像一位英雄,才像一位战士。不,它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它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战士!最后,全体同学再次齐读这段文字,朗读效果达到了高潮。就这样,我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战象的英勇、忠诚与大义。由此可见,“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基于这一点,我认真研读文本,以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因子,变文本的“此情此景”为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或喜、或忧、或怒、或哀……从而获得情感和智慧的启迪。这种对文本的解读,无不吸引着学生沉醉其中,它确实带给孩子们语文素质方面的提高和人生哲理方面的领悟。我还力求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挖掘教材资源,促使学生品文悟情,只有引导学生对文本心动了,才会出现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4.激情作结,以情“激”情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结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课堂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殿堂,让学生真正理解“学语文,就是学人生”的内涵。教师的结语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回荡在学生心灵的上空,以声传情,以声动心,以声育人,美妙的音乐必能获得众多的知音。因此,锤炼课堂结语,谱就激情乐章,同样会形成情感的磁场。

 记得学完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后,我做了这样充满激情的总结:学习《海燕》,我们不止要读海燕,悟形象,还要学海燕,傲风雪,因为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可以翱翔蓝天,不是每一条小溪都可以流过巉岩,不是每一株幼苗都可以长成大树,不是每一条旅途都可以舒适平坦。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 让我们大声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为我们是勇敢的海燕!学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满含深情地说:“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像范仲淹这样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是谁,心忧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谁?忧国忧民,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又是谁,心系祖国命运,毅然弃医从文,写就一篇篇战斗檄文?……今天,我们学习《岳阳楼记》,就好像自己也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不但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就让我们点燃先生精神的圣火,去照亮天空的一角,做一个具有博大胸怀的当代范仲淹吧。”从学生那专注灵动的目光里,我感到了学生的责任之窗在开启,情感的火苗在燃烧!

五.激情语文——践行结果(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呈现)

1.执教公开课:《最后一头战象》、《海燕》。  

课后评课时老师的评价:

师生激情燃烧,课堂灵活高效。

2.撰写文章    根据个人的教学感悟,撰写了文章《语文课,就该这样上》和《喜欢有激情的课堂》,发表在《泰山教育》上。还在博客上发表了相关的几篇博文:《诗歌中的激情妙用》、 《语文课要煲出语文味》、 《立足文本,智慧课堂》、《巧用颁奖词,激活课堂》

3.指导朗读    通过几个环节的朗读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明显提高。

4.演讲比赛和美文诵读比赛    指导学生参加读书演讲比赛和美文朗诵赛,均获得了一等奖。有位学生还代表泰山区参加了泰安市的演讲赛,荣获一等奖。

六.激情语文——一路修行

与激情相拥,与语文共舞,这是语文教育的理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愿生命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拨动学生的情弦,引领学生去欣赏《黄河颂》的波澜壮阔,去感受《斑羚飞渡》的慷慨悲壮;去体会《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真挚父爱,去倾听《土地的誓言》里真情告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路修行,用赏识的目光激励学生,用激情的朗读引领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有了教师的激情,就足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师生的激情,课堂上会奏响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愿我的语文课永远成为学生的最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计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