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晓霞
晓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18
  • 关注人气:7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仁爱一生:特里萨修女传》有感

(2007-01-11 22:18:35)
分类: 读书.思考

 

  “在尊严的问题上,自己和他人处于相同的方位。
  看重自己的尊严,一定看重他人的尊严,反之亦然。尊严,在互尊中映现。我郑重地整理自己的衣襟,是为了向对面的人表示恭敬;我向对面的人轻轻鞠躬,也正是在证明自己是世界的贵客。
  这种互尊,如镜内镜外”。  选自余秋雨作品——《汉堡残稿》

   近读《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深为其超越姓氏、种族的博爱所憾动,她的作为不是一个凡间俗人所有,真的是有着神衹的引领,才能够这般的从容自信、为世界所有卑微的穷苦人鞠躬尽瘁半个世纪(特里萨修女36岁走出修道院,到最穷苦的地方为穷人服务,至87岁去世计51年)!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这年特里萨修女36岁,在一列夜班火车上,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再来一次“离家出走”(18岁立志当修女时离家):我要离开修道院,帮助穷人,在他们当中生活。

虔诚信奉天主教的特里萨修女到当时世界上最贫困的七印度加尔格答,为被称之为“人间地狱”的该地区创办学校、医院,专门救护“穷人中的穷人”:流浪者、濒临死亡者、弃婴、残障儿童、麻疯病人….她以瘦削的身体和超人的坚毅克服非人的艰巨,对任何苦命人都无条件地尊重,开辟了一个充满仁爱、只计付出、不求回报的人间天堂。

得道者多助,她终于从山重水复走到柳暗花明,她的队伍渐渐庞大,修女们自发地聚集在她的左右,为这个神圣的事业奔忙不息。她相继创立了“儿童之家”、“临终关怀院”,后者成为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和垂死者温馨的家,被尊称为“清心之家”。

做穷人的朋友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非凡的勇气,动荡的政治格局,多变的形势,常常使她处于极度的困境中,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钱物不足支付日益加重的财务支出,有一段时间她自己也没有东西吃,要挨家挨户地上门乞食,然后把所得之物先奉献给更饥饿的人。她和她的仁爱修女会始终维持最赤贫的状态,即使在条件好转之后,也没有一点改变。
   
她的博爱冲破了宗教和贫贱之墙,她救助的人无论信奉印度教、还是穆斯林、犹太教她都会尊重他们的信仰,以他们所选择的方式生存。

她我行我素,只为做实事而奔忙,从不说漂亮话,却有着惊人的敏锐的洞察力,也许她的超凡能力源自对主的虔诚,她对穷人、弱者和残疾人的那种狂热的爱,是一种爱的回应,回应那种她自己经历过和赖以为生的那种爱。

爱:真心的付出;圣洁:分苦同味。爱是信仰真诚的果实,这其中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特里萨修女相信,爱不用非凡,却要持久!“不是因为必须才去助人,而要真心地喜欢帮助人:“愉快的心通常来自燃烧着爱火的心!不要让任何事情令你担忧,以致忘记基督复活的欢乐!”不要只为完成任务,要注意“乐于助人是圣洁之本。如果你们学会乐于助人,急人所急,如果你们关心别人,你们的人生就会变得美丽。”

在她的眼中,最可怕的疾病不是饥饿,也不是肺结核,而是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多余。给穷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对于她而言,较之物质上的赠予,更加充沛,在西班牙、马尼拉、纽约,她都积极开展仁爱之行,给各种不同国家、种族的贫苦人以无尽的关爱,她对富裕国家某些人精神上的贫瘠尤其关注,认为更加值得怜悯。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六十九岁的特里萨修女在挪威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受奖之时,特里萨修女非常激动地说:“事实上,我并非完美得足以领取这个奖,然而我谨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领取这个奖,相信主也将为此感到高兴。”

特里萨修女的这句“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领奖”的话很快就通过新闻传遍了全世界,而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继史怀哲博士(法国的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及音乐家,三十岁时决心当一名把爱心奉献给人类的医生,在非洲为黑人治病,195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令人高兴的一位和平奖得主。据说特里萨修女的得奖,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反对。

爱无界限,一颗爱心燃起千烛光。她选择最艰苦的地方,到处行善,书中最后评论发人深省:

“无疑,特里萨修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知……在这个时代,人们从不谈论穷苦,而一味地享受物质的福利,在这个时代,许多神人出现来用经济力量、专门科技和思想的力量来救人,特里萨修女则以她孱弱的细声宣布:惟一迈向生命之路的,就是软弱、微不足道和、在天主内服务人群,她才是众人之主和仆人。她曾以人的脚步,走上了一条神的道路,使自己得以永生。”

读后掩卷,笔者想到:无论信仰为何,我们都要在意于付出真爱,而非沉溺于物质的冰冷,人生苦短,惟有舍弃不必要的所谓繁华,捧出自己的热量,才能够真正体悟生命的真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