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李永波快二十年了,和他相识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和他在一起你不会感觉到累,他天真、率直、从无害人之心。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地先生对李永波有这样的评价:“做人真诚,做友忠诚,做事热诚。”的确,一个人一时一地,要做到“三诚”也并非容易,况且永波数十年如一日。永波表里如一,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做事认真,工作踏实,是我的良师益友。最近,他出版了《飞向光明》、《闲挑灯花》两本书,作为朋友,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并因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
“飞向光明”是《飞向光明》一书里最重要的章节之一,五万字左右。她浸透了永波辛勤的汗水。为写好这个作品,永波七进档案馆,在浩瀚的资料堆里,查找零星有价值的线索,并多次走访当事人的夫人及相关知情人,经过两年不懈努力,收集、整理了约十几万字的文字卡片,去其粗取其精,敲打锤炼后得以成书。《闲挑灯花》是永波先生情到深处的结晶,工作之余,触景生情。正如《清明》杂志副主编、《安徽文学》执行主编,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小平先生在《闲挑灯花》代序里所说的:“或深入历史,或感慨世态,或忘情山水,或描摹人物,却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抒写,不顾作高深,也不矫揉造作......”
听李永波说,他早年的愿望是参军,是当作家。可命运却让他与当兵之缘擦肩而过,那是因为少时生活艰苦没有长成高大身材,个头未及尺寸无缘军营。然而,当作家的梦倒是从未休止过,读大学的时候,他几乎把中外小说看了个遍。做教师以后他勤奋如初,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也愈走愈顺当,且小有成就。那时在他的头脑里压根就没有新闻这根弦,骨子里还是看不上写消息通讯的记者。按理说,一边工作一边搞些创作,作家梦会越做越圆。但是天不随人愿,一个无意中撞上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二十年前,他所在城市的党报首次面向社会招考采编人员,虽怀揣作家梦想却工作稳定的他,愿本无动于衷,可经不起身边友人的忽悠,加之对发表过他处女作媒体的固有情结,不免动了凡心。幸运的是,百名秀才齐PK,永波位居前三甲。由此,他走上了新闻与文学相间的漫漫道路。
李永波,1963年生,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当过教师,做过记者,先后任蚌埠日报记者、安徽经济报编辑部主任,蚌埠有线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蚌埠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现任蚌埠广播电视报总编辑。公开发表新闻作品百余万字,文学作品四十多万字,获各类新闻奖,文学奖,论文奖86项,著有散文集《闲挑灯花》、报告文学集《飞向光明》等。
读永波的闲书,轻松惬意,遐思绵绵;品永波的做人,如饮香茗,情义浓浓。愿永波的灯花越挑越亮,精彩、缤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