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之先生1942年生于山东。早年从事基层美术工作,后供职于蚌埠市总工会工人俱乐部。他是高级美术师、安徽漫画艺委会副主席、蚌埠市美协副主席。其设计的黄梅戏及花鼓灯等艺术标志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十年前他主编的《白善诚漫画集》,至今国内出版的漫画集还未能与之媲美。
张成之先生为人谦虚、做事认真。十几年前初识他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张先生在蚌埠工人俱乐部创办《蚌埠工人画廊》,目的是丰富我市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发现、培养书画新人。我在该画廊也展过画。记得,有一天,我带着几十幅用工业滤油纸边角废料绘制的水墨画小品和朋友一道走进张先生办公室,没想到张先生对此很认真。他边看画边点评:“画尚可。字与画不配,要多练字才行,以后你要把练的字常拿给我看看。”我的画展出不久,张先生又让人带信给我:“图文并茂......张安的字一定要练!”这对我触动很大,并被张先生人格魅力所折服。张先生是省内外有影响的画家。而我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美术爱好者中的一员。先生竟不厌其烦再三叮嘱我练字,这怎能不叫我感动!正是张先生的执着教诲,终于在1993年秋天,我的四件国画作品挂进了中国书画展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并受到沈鹏、刘艺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赏识。为此我非常感谢张成之先生。
张先生去世后,据蚌埠市工人俱乐部领导王斌主任介绍说,我们在成之办公室发现一摞他近期临些的楷书。对此我颇感惊讶。古人云: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位资深画家书画已达敦厚质朴、禅机于心之境,还能以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临习古法,这其中无疑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他这种不争名逐利,不骄傲自满,不哗众取宠的高尚品质将永远值得我学习。张成之先生随鹤而去了,然我心仍是怀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