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演艺圈影视表演我记录娱乐 |

高收视引发网友热议
尚无创作第四部的打算
同时,钱雁秋也承认,《狄仁杰》的故事确实越来越难编,目前他还没有继续写第四部的打算,“确实是编不出来了,现在已经写了120集了。如果再写新的,手法、故事、拍摄方式都不能完全借鉴以前的,再弄四五十集太难了。而且,国家阴谋、皇帝这些都不能写了,只能写些神神怪怪的了。还是先放一放再说吧。”
质疑1 李元芳太能打?
李元芳也太能打了,多少人围上来,他也能打得赢。他有必要这么能打吗?
钱雁秋:因为李元芳的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一个下级军官,他杀人是要取首级的,不仅要杀人,还要取头,而且是杀人如麻,所以他肯定要很能打。
选择张子健来扮演李元芳,也是因为他的长相亦正亦邪,非常符合人物的角色特点。演到第三部,张子健很好地完成了李元芳的塑造。
质疑2 武打场面太80年代?
剧中的武打场面感觉太80年代了,动不动就是捅刀子,唰的一下砍人头,是故意走怀旧路线吗?
钱雁秋:在第二部中,我们的武戏确实省略了过多的环节,比如起跳没有蹬踏的过程,我也批评武术组了。但是整体剧中武打场面的传统是我要求的,它应该是古代感很强的东西。比如电视剧《七剑》打得是不错,但是打得太漂亮,太帅了,不适合我们。文戏推到顶峰的时候,要靠一场武戏解决,武戏一定要重、要出血、要死人,不然打着有什么劲啊,还不如回家聊天呢。所以在《狄仁杰》中,武戏的处理会比较重,就是刀碰刀,枪碰枪,一帮人往上拥。在拍第三部的时候,我说武戏中飞天打斗可以去掉了,转身也可以去掉了,拿刀直接捅就行了。我希望可以拍得古老一点。
质疑3 漫画式造型过多?
第三部中,很多造型都很奇特,比如“黑衣社”人的造型看起来像奥特曼,圣骑士王蔷像吸血伯爵”,这些服装有历史依据的影子吗?
钱雁秋:可能那年代没有吧,剧中偏西式服装是没有太多历史依据。不过我也看过史料,武士东游是元代左右,大约12世纪,但是那之前,西罗马、东罗马的人也有流入西安的记载,所以,即使是真拍历史剧,也不一定都有准确的历史依据。其实当时主要考虑给女孩设计什么服装能很精神、像黑社、有统一化感觉?唐代女装都不是制服式的,无法表现黑衣社向心力的感觉,现在剧中黑衣社女装还要考虑到色彩,黑白搭配和整体昏黄色调比,很“跳”,着装上的红色代表血,凸显角色的邪恶,不过他们戴的唐帻,是符合唐朝服饰的。除西式服装外,我们所有中式服装都是经过历史考证的。漫画式的造型是特意设置的,希望增加一些新鲜感。
质疑4 台词太文言?
剧中的不少台词都是文言文范儿的,文言文太多了会不会影响到观众的收看效果?
钱雁秋:台词上我确实处理得比较刻意,观众听纯文言文会觉得比较难懂,但是文言文在看的时候不明白,读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难懂了。现代汉语很多时候说话的时候是泄力的感觉,没有铿锵有力的感觉,找不到词的喷口。一方面《狄仁杰》毕竟是古装剧,要文言文的含金量,还有在台词方面,我原来是学表演的,所以比较重视台词读音,“你上哪去啊?”就有点泄力,“何处去”就好多了。
质疑5 如燕为何失踪?
第二部中的女主角如燕受很多观众欢迎,为什么在第三部中没有了?
钱雁秋:如燕在第二部中是个贯穿人物,如果第三部再写她48集,那剧中的女角就都要重新改写了,而且,我觉得如燕这个角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设想中的如燕应该是个非常“跳”的人物,像狄仁杰就是笑面虎,李元芳又永远阴沉个脸,但是如燕出来之后,我觉得她的跳跃感不够,在剧中的色彩也不是那么明显,所以第三部就没接着写。

前一篇:明星抓拍镜头
后一篇:杀人食谱引发“食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