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民文学》报告文学陈玉福作品文化张掖访山记 |
分类: 转载 |
《张掖访山记》之五:戈壁农业圆梦苑
作者,陈玉福
之五:戈壁农业圆梦苑
海升现代农业设立在民乐县国家农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与之相邻的是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有个漂亮的名字叫圆梦苑。海升集团民乐分公司的常务副总杨白桦女士接待了我们,当我们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进入种植基地后,我们吓了一跳:这难道就是在南方卖到五六十元一斤的在玻璃温室里种植的串番茄和水果甜椒?
数九严寒的天气里,外面是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而温室内葱茏的绿色枝叶间,一串串长势喜人的樱桃西红柿,整齐有序,排着队接受着我们的“检阅”;金黄、茄紫、火红色的甜椒挂满枝头,惹得人目不暇接、馋涎欲滴。第一次见识了长在玻璃温室的水果蔬菜,也第一次见到了一种飞来了飞去的“荷兰熊蜂”的蜜蜂……听杨总介绍培养和种植经过时,我还沉浸在激动里。一个平方的收入是一千多元,一亩地的收入是100多万元。天哪,这那里是玻璃温室种植的蔬菜,这简直就是生钱的银行嘛!
传统认知中,戈壁滩上连庄稼都没办法种,完全没想到海升集团的高科技这么厉害,不但搞水果蔬菜种植,还生产出了绿色无污染的高端水果,这无疑是一个大手笔。海升集团是国内现代化设施农业领域顶尖的龙头企业,在张掖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的国内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目前已经建成投运43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三期工程以及远期规划中,将为当地农户,尤其是为圆梦苑居住的众多易地搬迁户们提供超过2000人以上的就近就业岗位。
温室内劳作的一名女工叫钱雨洁,正是来自圆梦苑的住户。说起在海升务工的收入,这名女工腼腆地报出,她的月薪是4600元,比起手快的那些人还有很大差距。我很好奇所谓“手快”的工人有多少薪酬?钱雨洁自自然然地回答,就在上个月的采摘高峰季,我们班组的刘红艳拿过8200元的高收入。8000多元,这不是高工资是什么?这妥妥的就是高工资了,要是一家小两口固定在这里做工,年入20万不是梦。
海升运用高科技智能化管理的新型高效农业,创造了戈壁滩上节水高效的新种植模式,增产之余还为圆梦苑的搬迁户提供了几千个就业岗位,为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给全市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样本,成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标杆一样的存在。
圆梦苑小区现有住户1019户,3985口人,他们都是从祁连山区搬到平原上的易地搬迁户,他们响应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从山区搬迁到了城里的“圆梦苑”新家园。
在民乐的易地搬迁规划项目当中了解到,后续还会有超过三万多口人的山区贫困地方的农民移居这里,未来这个小区将容纳四万多人口,是典型的乡村振兴新型小城镇。来自四面八方的山区穷困人口在这里安家落户,圆了富裕梦不说,而祁连山原住区实行退耕还林和退耕种草,涵养了水源,让祁连山生态得以有效保护和自我修复,还积极高效地配合了实施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
刚刚选举上任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铁军介绍说,在整个圆梦苑小区,共有青壮劳力2218口人,除了到海升集团工作,他们还有多种就业形式,比如组织富余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培训,然后统一协调劳务输出,带着技术去外地就业、上岗,用人单位对此非常满意。说到一些年龄大的需要特殊照顾的人员,刘书记说:这些老人,还有一些年龄不大但实在出不了门的居民,大概有800多人,由社区党支部统筹安排在园区内务工。在针对特别困难户的问题上,社区党支部发动全部61名党员给予“一对一帮扶”,彻底解决了移民搬迁户出门务工的后顾之忧,是圆梦园小区成了真正的乡村振兴和谐小区。
接下来我们入户调查。我们到了一户经过精准帮扶已经脱贫了的人家,户主姚荣,55岁,家里五口人,儿子、儿媳妇劳务输出到外地打工去了,老两口在家负责接送在社区幼儿园上学的小孙子。姚荣抚着孙子的头发满眼慈爱的说:“孙子来年秋天就要上小学了。想想过去,真的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呀!现在,我们真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呀!”
这是个没多少文化的地道庄稼汉,在谈到教导孙子的时候竟颇有见解,他说已经跟儿子、儿媳妇商量好了,今年春节回来,他们就不再往外面跑了,在家门口务工或是尝试创业,既能照顾上家、教育好孙子,还能为小区的发展做贡献呢!庄稼人说的朴实,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现在,既然党和政府帮助他们把深埋下的穷根斩断了,就绝不能再让它死灰复燃了。
“咱张掖的政策好滴很么!”这是我们走访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易地搬迁的农户们,从山沟沟里走到平原,从土房房里搬上高楼,每户只用了不到一万元的自筹资金,相当于拎包入住,和城镇居民一样住上了干净敞亮的新房,过上了崭新的幸福生活。他们满意而满足地说一句党的政策好,是发自肺腑的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不大一会儿时间,姚荣家里陆续又进来了两位同楼道的居民,他们是听闻有采访自发赶来讲述自己家今非昔比的农户。几位来自山区的汉子争先恐后述说起他们各自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来,也向我描述着他们过去的辛酸困苦。在原住地的山沟里,学生上学往往要走几公里的山路,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势必就不能出门打工,大人没处挣钱哪能不穷呢?而现在,圆梦苑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和小学,学校就在家门口,娃娃们上学全免费不说,还有补贴发到手里。教学质量提高了,安全隐患解除了,大人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务工,家庭收入增加了,贫困自然也就远离了嘛!
因为是整村搬迁而来,老家那边的卫生院也一起搬了来,在此基础上又扩建增加,现在圆梦苑社区卫生院有20多名医务人员,50多个床位。这还不算,马上还要修建一座更为正规、医疗水平大幅提高的医院呢。大家七言八语、争先恐后的说:现在的政策太好了,买药有报销,看病不发愁,上学就在小区里。实话实说,现在移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医疗、上学和就业问题,在圆梦园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后,一位60多岁的留守老人告诉我:老年人中的鳏寡孤独者,和一部分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政府也给与了足够的关心。圆梦园社区组建有专门的帮扶队,上门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并定期安排专人上门服务,对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细致周到的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懂得感恩,愿意付出,思想上也同步脱贫才是真的富裕。
出了农户家往社区小广场走的时候,我离开队伍到了小区里健身器材旁边正在健身的小区住户王大爷身边,我指着“圆梦园”三个字问,你们的小区为什么叫了这样一个名字?王大爷笑着说:中国梦是啥样?我说不上来,我们老百姓从山上搬迁到城里,住进了这城里人才能住的圆梦园小区,这应该就是中国梦吧?王大爷的话让我大吃一惊的同时,马上给予了肯定:对对对,这就是中国梦。我们全张掖市的老百姓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就是中国梦!
社区小广场的边上已经早早摆上了年货摊子,音乐起处几位大妈在排练节目。他们佩戴口罩、身着厚重的棉服,却并未影响她们载歌载舞的兴致。社区副主任张得元告诉我,这是社区内的居民自发组织排演的节目,准备着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献礼呢!看着她们认真的演练,每个人最大的愿望除了人人安居乐业,盼望和期待的恐怕就是平安团圆了,希望这场伴随寒冬而来蠢蠢欲动的疫魔,就像我们战胜贫困一样,彻底消散。
希望春暖花开,新冠远离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