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慢慢品读的好书

标签:
编剧陈玉福1号作家电视剧原创剧本奖纪子暖泉 |
分类: 我的最新文字 |
——读纪子长篇小说《暖泉》
有关知青生活的小说看得多了,看过了柯碧洲们的蹉跎岁月,看过了《今夜有暴风雪》的奉献,体味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深情,《黑骏马》的人生缺憾,还有《雪城》的迷茫追寻,《大林莽》的狂热与牺牲,《孽债》的猥琐与人生两难。人们习惯于把这些作品归为知青题材,可以说“知青题材”沉淀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成就了一些作家。与共和国一同出生一同成长的那一代人或激情或凄悯的人生轨迹曾使多少人唏嘘感慨。但仅仅局限于那一代人吗?“知青题材”(我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私底下认为以题材概括作品近乎于对文学的无知,如果照某些人的归类,《老人与海》是老人题材,《茶花女》、《金陵十三钗》可以归为妓女题材,但是这又确实是一个简便的也就是说偷懒的概括法)能不能翻出新意?上世纪中后期那一场青年人的迁徙仅仅是一代人的命运变迁吗?那场城乡大挪移给整个中国大地带来了什么?人性与命运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演绎?个体的人生轨迹与人类的发展诉求如何重合?
读纪子的《暖泉》,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同样有青春的奉献,也有青春的压抑;有人性的张扬,也有人性的猥琐;有汗水与艰辛,更有温暖的心。社会的变动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城里人命运的改变,作者的慧眼看到了这里的双向震动,视角是城市知青的,情感更倾向于在那个年代同样苦苦追寻却更加无望的农村青年。因此没有自怨自艾的呻吟,没有豪情万丈的“无悔”,有的只是真实的呈现、深沉的理解与冷静的反思。艰辛与苦难并不对等,小说主人公林茵们的困惑给读者的是关于价值的追问;苦闷与追寻也并不仅仅是知识青年的专利,无论城市或乡村,那本是青春的生命状态。
暖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暖泉绝不是世外桃源。在作者笔下,绿色的山原如诗如画,生存的苦难却刺骨锥心。山野表面是宁静的,它拉起迷蒙的雾障,遮掩了深隐其间的利益之争、欲望之争。乡民们不懂阶级斗争,对政治也没有兴趣,在城市里很严峻的批斗会到这里仅仅是闹剧,似乎不知秦汉无论魏晋,但乡村有自己的生活逻辑,乡民们也有乡民们的心愿情趣。而知识青年的出现,打破了乡村表面的宁静,人性本能的情爱、嫉妒、钦慕、向往、追求与普泛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信仰各种因素缠绞纠结,演绎着山乡的悲喜剧。
《暖泉》写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那一代城市知识青年的生活轨迹与精神状态,更着力描写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青年,写了他们生活与劳作,他们的饥渴与期望。在那样封闭偏远的乡村,年轻人不甘生活的贫瘠与文化的贫瘠,城市知识青年带来的每一样新鲜事物都令他们兴奋,让他们暗中模仿与追求。城市知识青年的自律勤勉与山乡青年原始奔放的生命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二者因文化差异相吸引,却又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误会,这差异最终又造成了双方的生命痛苦与命运曲折。小说中无论是以歌传情的浪漫,还是因嫉妒误会造成的血案,无论是少男少女纯纯的爱恋,还是寡妇鳏夫燃烧的欲火,变态的宣泄、无解的迷茫都让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情态深层的东西。
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知青小说,“知青”只是那个特定年代的特定符号。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中国西部山乡多民族风俗画:民间花儿会的场面,麦场打连枷、垛麦垛的场面都描绘的多姿多彩,新鲜生动,但这又不仅仅是一幅风俗画。字里行间容涵着作者对知青的理解,对乡村青年的同情以及对文化的深层的反思。作品写了那一代人(无论城乡)因环境与知识的单一造成的天真与幼稚,压抑与困惑,也写出了青春生命本能的追求与向往。形式不同,状态不同,但其内在的追求与向往却是共通的。他们的压抑与困惑是那个时代的压抑与困惑,单纯与迷茫也是时代的单纯与迷茫。
有趣的是作品设置了泉上、麦场上、水磨坊三个农村的典型环境,这三处典型环境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地,故事情节推动的因素,作者对这三处的细致描写也不仅仅带给读者认知的满足与美的感受,其各自不同的寓意更令人深思。源源不断的泉水是动力的本源,一切爱恨情仇都与此有关;麦场却是无形的权力场,各种力量在这里角逐;磨坊的压抑与研磨,又恰似当年普通人那欢畅又痛苦的生命状态。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也不无长处,林茵认真却不乏书生气,刘远洲刻苦又心思缜密,韩忠毅勤奋而又理性,他们都具有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特点。而相比之下,执着热情的毡匠、勇敢泼辣的春杏、多情的好妹、耿介的猎手和宽厚却固执的阿姆却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暖泉》是一部可以慢慢品读的书,如橄榄,诗一般的语言与电影画面般的场景都给人美的体验。特别是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又穿插入中国西北的民歌花儿。纪子以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在小说里为我们呈献了这开放在西北山野如花般绚丽的山歌。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西北民间花儿会的盛况与独特魅力,揭露了极左政治对民间艺术的戕害,还以花儿词贯穿小说的始终,传达出西北这个多民族地区的独特风情。“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钢刀拿来是头割下,不死是就这个唱法”,歌词的惨烈恰如西北人生命的顽韧。一首首颇富风情的花儿词与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词佳句交相应和,精粹的诗词如珠玉遍镶全篇,更使小说具有了立体全方位的艺术美感。
闹市攘攘,品读《暖泉》,恰如炎炎夏日有清风徐入,爽!
是为序。